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X线片与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对3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胸片或CT未见明显病变,其余23例出现斑片状阴影17例,两肺间质改变、肺纹理增粗4例,胸腔积液1例,合并存在磨玻璃样阴影5例。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主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两肺多发斑片状实变影及磨玻璃样阴影,影像学检查对甲型H1N1流感特别是重型甲流H1N1流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5至2010年1月5日我院儿科病房诊治的4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用咽拭子取呼吸道标本,冰壶保存立即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室,以实时逆转录核酸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4例患儿发病早期均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无特异性表现。4例均有发热,轻微咳嗽,肺部炎症体征不明显。2例有咽痛。所有病例均无呕吐腹泻症状。从起病到临床症状加重的时间为2~4d,表现为呼吸困难。4例均有Ⅰ型呼吸衰竭,采用CPAP面罩无创通气。血常规起病时3例白细胞计数减少,仅1例明显增高。3例起病3~4d,胸片示一侧肺部片状阴影,2d后片状阴影大面积融合;1例起病第2天,胸片和肺部CT示左肺上叶肺不张、左中下肺炎、左侧胸腔积液。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肥胖是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5~9岁的患儿容易成为重症病例。提高认识,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是降低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尤其是重症患者胸部医学影像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入院的6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型:轻型15例、重型40例、危重型11例。影像学分型:无病变型15例,支气管肺炎型20例,肺泡水肿型22例,混合型9例。毛玻璃样变32例,支气管充气征25例,伴胸腔积液21例,心包积液2例。治愈64例(96.97%),死亡2例(3.03%)。对于重症AH1N1孕产妇患者采用X线及CT动态观察评估,进行主动性医疗干预,及时中止妊娠22例,有效地改善了患者预后。结论毛玻璃样变及支气管充气征(实变征)是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医学影像变化重要特征。动态观察X线和胸部CT影像学变化,不仅对病情评估,而且对临床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胸部影像表现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8例重、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进行胸部X线正位片及相应CT扫描,回顾性分析,比较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动态变化并对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相应病例对比分析。结果病变特征为病变呈斑点状、斑片状高密度影,可相互融合成大片状,密度不均匀或均匀,边缘模糊;病灶内可见有支气管充气征象。双侧肺门增大、增浓,肺门正常结构消失;部分病例伴有一侧胸腔或双侧胸腔积液。结论高原地区重、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胸部影像表现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特异性。但确诊需依靠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儿童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临床表现.方法 对5例儿童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儿均表现为中高热,且有呼吸的改变,80%合并肺部细菌感染,X线片均有一定的异常改变.结论 2岁以下儿童甲型H1N1流感常易出现重症及肺部感染,特别是伴有喘息性支气管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并且有密切接触史的患儿,更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2例行CT复查)的胸部CT影像表现。结果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为斑片影9例(100%)、磨玻璃密度影7例(77.8%)和实变影3例(33.3%)。双肺受累6例(66.7%),单肺受累3例(33.3%),多肺叶受累9例(100%),胸膜下受累为主6例(66.7%),伴少量胸腔积液1例(11.1%)。伴心包积液2例(22.2%),伴胸膜增厚3例(33.3%)。纵隔小淋巴结9例(100%)。结论重型甲型H1N1流感常累及肺部,以两肺、多肺叶及胸膜下受累多见。CT表现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年12月在本院甲流病房集中收治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入院前均取咽拭子标本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核酸检测,观察记录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合并症特点、实验室检查、疗效及转归.结果 本组患儿均不同程度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损害表现以及原有基础性疾病加重等情况.59例中发热57例,咳嗽54例,其中经X线诊断肺炎40例,诊断支气管炎14例.外周血白细胞尤其中性粒细胞数最下降56例.少数患儿有嗜睡、乏力、烦躁等神经系统症状,但均无脑脊液及头颅CT的异常.用奥司他韦口服57例,此外根据各自病情给与抗感染、输注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57例中,1例自动出院,其余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主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口服奥司他韦以及适当的抗感染、输注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性治疗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王全  夏雯  雷其红  赵德育 《安徽医药》2011,15(6):738-740
目的 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61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1例甲流患儿均为本地流行病例,合并有肺炎者52例,支气管炎6例.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58例(95.1%);咳嗽52例(85.2%);喘息3例(0.4%);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筛查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我院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胸部X线表现,并与l例重型病例作对比分析。结果137例我院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胸部X线表现显示双肺纹理粗厚其边缘模糊74例(54.0%)、点絮状影21例(15.3%)、肺门增大增浓15例(10.9%)、大片状影伴胸腔积液1例(0.07%)、磨砂玻璃样改变3例(2.1%)、单肺受累82例(59.8%)、双肺受累33例(24.0%)。结论我院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双肺纹理粗厚其边缘模糊、点絮状影、肺门增浓增大以单侧为著、磨砂玻璃样改变、肺野淡片状稍高密度影、大片状渗出影伴胸腔积液及单肺受累、肺部中下野多见。  相似文献   

10.
高大为  姚爱静  白耀武  李素荣 《河北医药》2012,34(14):2154-2155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果治疗不及时,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可并发严重肺炎,甚至死亡[1].高危人群包括妊娠期妇女.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 例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表现,以进一步探讨该类患者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诊疗经过,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65例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共有男性31人,女性34人,孕产妇19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65例)、咳嗽(64例)、咳痰(53例)、咽痛(40例)、腹泻(6例)等。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正常51例,降低16例,升高8例;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29例,降低13例,升高23例;急性期时65例出现磨玻璃状影,合并实变影32例,合并胸腔积液11例,双侧病变52例,右肺病变8例,左肺病变5例;恢复期病变,除6例患者死亡外,条索状、网状影46例,8例无明显变化,5例完全吸收。共有19例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奥司他韦65例,联合应用抗生素65例,免疫病毒血清8例。治愈61例,死亡6例,死亡病例中孕产妇3例。结论①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易合并肺部感染;②孕产妇是甲型H1N1流感易感人群,且病情危重,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③肺部病变多波及双侧,影像学上斑片影、实变影等多种表现混合出现,吸收缓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湘西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儿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本院儿科住院4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患儿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均为流感样症状。3例发热,1例病初体温未测,4例均咳嗽,少量痰液,病情加重可出现咳嗽加重,均有呼吸困难,无腹泻呕吐,2例3d未排大便,伴腹胀;随着病情进展都有多脏器功能不全,其中以肺脏受累最为突出。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降低或升高,多有肝肾功能异常。X线胸片提示双肺均有广泛受损害,表现为大片状高密度影。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儿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为了降低发病率,特别是降低危重症发病率,必须加强小于5岁的农村儿童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及防控工作,同时注重针对合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的早期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降低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确诊的1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确诊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均继发肺部感染,可有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减低及心肌酶异常,早期给予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发病以年轻群体为主,传染性高于季节性流感。早期给予奥司他韦等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8,(4):254-259
目的:探讨重症禽流感H7N9与重症甲型流感H1N1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漳州市医院收治的7例重症禽流感H7N9(重症H7N9)与15例重症甲型流感H1N1(重症H1N1)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病、临床症状、检验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与预后等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2种基础病的患者死亡率(72.73%)高于≤1种基础病患者死亡率(18.18%)(P<0.05);重症H7N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下降率(100%)高于重症H1N1患者(26.67%)(P<0.05);重症H7N9患者肺实变、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发生率分别为71.43%、85.71%、57.14%,高于重症H1N1患者的13.33%、13.33%、0(P<0.05);重症H7N9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时间为(26.86±13.06)d,高于重症H1N1患者的(7.20±6.46)d(t=4.79,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的随访中,重症H7N9患者在肺部影像上残留更多的纤维条索灶,吸收更慢。结论:与重症甲型流感H1N1相比,重症禽流感H7N9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并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分析经过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3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并ANE患者的颅脑CT及MRI影像表现.各患儿住院期间均因昏迷而行颅脑CT及MRI扫描.结果 3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并ANE的颅脑CT及MRI影像表现为多灶性、部分对称性脑部损害,以累及双侧丘脑为共同点;双侧大脑半球额、颞、顶、枕叶灰白质,海马区、豆状核、外囊、脑干及双侧小脑半球灰白质多灶性、部分对称性脑部损害,并以灰质损害为主;不同程度脑肿胀.病变区CT表现为密度减低;MRI呈长T1、长T2信号,FLAIR系列呈较高信号.结论 儿童甲型H1N1流感并ANE影像表现为脑内多灶性、部分对称性脑部损害及脑水肿,影像学以累及双侧丘脑为特征,病情严重,病死率极高,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苏州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小儿重症感染的特点.方法 比较分析24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甲型H1N1组)与42例的RSV感染患儿(RSV组)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结果 与RSV组比较,甲型H1N1组平均年龄大,危重病例评分(PCIS)低,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高,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长,发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高,喘息发生率低,肌钙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比例高(P<0.05).甲型H1N1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大范围实变影,肺气漏征象多见;RSV组主要表现为两肺门纹理改变及弥漫气肿.结论 了解上述不同特点有利于儿童甲型H1N1流感和RSV感染的鉴别和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H1N1与肥胖     
随着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的肆虐,各国防控“甲流的”措施空前严密,各类高危人群纷纷被纳入重点保护对象。在卫生部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中,首次将肥胖者列为甲流重症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波及全球各大洲.我国已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到目前为止,我国内地有关该病影像学表现的报道尚少.笔者收集有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17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进行总结,重点探讨其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7,(4):105-108
目的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者96例,对患儿年龄、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及病程转归进行重点分析。结果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者以婴幼儿多见(85.4%),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及流涕等呼吸道表现为主,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阳性;9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7.0±1.2)d;早期口服奥司他韦治疗组较晚期口服治疗组住院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型流感流行季节,对于外周血白细胞不高的发热患者,早期口服奥司他韦治疗可以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避免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杨开国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74-174,177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0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结果:20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全部都是学生,女性发生率(75%)明显高于男性发生率(25%)。发热(100%)、咳嗽(75%)、头痛(60%)、全身酸痛(50%)、咽痛(45%)等为常见症状。2例(10%)X线示肺部炎症。有18例(90%)外周血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2例有肺部炎症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全部病例经药物及心理治疗,3~7d后出院。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多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学生为主要感染者,传染快,外周血白细胞多不升高。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头痛。多数儿童病情轻,病程短,预后良好。学生为主要预防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