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高原反应指由平原或由海拔较低的地区迅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人体短期内发生的一系列急性缺氧表现,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急性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的严重后果。经诊治的45例患者中,乘飞机到达海拔3700米处者多在下机后1小时之内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比逐步进入高原者反应早。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应提高认识以免发生意外。主要临床表现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2.
陈玲玲 《吉林医学》2008,29(18):1534-1535
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后,机体在短期内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短期高原反应。现将我院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高原反应(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AHAR)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高原后,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系列急性缺氧表现,多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失眠、嗜睡、腹泻、口唇发绀等。现将2012年07月驻平原某部官兵采取不同方式快速进驻青藏高原某训练场,官兵出现的AHAR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燕  马慧萍  张汝学 《医学综述》2010,16(17):2561-2563
急性高原病是人由平原进驻高原时最常发生的问题,高原的低氧环境无法改变,但通过寻找提高氧利用效率的抗缺氧药物,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中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抗缺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具有不良反应少、应用历史悠久等特点。现对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机制及红景天抗高原反应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从而为研制有效的抗缺氧新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高原反应,是指世居于平原的人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或原在高原地区居住到平原生活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时,机体对高原自然环境未适应的一系列急性缺氧反应。是高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不及时治疗,不仅高原反应时间会延长,而且可能继发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病而危及生命。因此,正确的早期诊断、积极的治疗干预、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适时健康教育,可防止本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倩  马慧萍  李琳  贾正平 《医学综述》2013,19(3):395-397
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缺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当人进入高原地区时,机体因为环境的改变,会发生代谢失调,出现一系列的"高原反应",严重者可发生"高原病",从而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全世界有超过14 000万人居住在高原地区,因此对于高原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极其重要,该文就高原病分子水平发病机制进行初步论述,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原反应是人类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因为以缺氧为主的一系列气候特点而引发的适应不全症状。传统的对高原反应的防治要点包括进入高海拔地区前的预防及进入后的防治,包括生活、运动、精神及药物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对高原反应的防治出现了新的进展,尤其是在药物使用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了解高原反应防治的进展,有利于进一步减少高原反应的危害,为人群在高原的自由活动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8.
高原地区气候特点(如低氧压,缺氧,高辐射及高寒等)与平原明显不同。长期以来,急性高原反应一直是人类移居高原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军队进驻高原的一大障碍。预防与控制急性高原反应是高原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预防急性高原反应,增强机体对高原低压缺氧耐受力的药物,筛选了以活血化淤药为主的16种中药对小鼠在低压缺氧条件下耐受力的影响。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药物后作缺氧试验,观察其存活率或生存时间。益气活血方、黄芪、川芎、当归、丹参酮和葛根黄豆甙元等11种药物能增强机体对低压缺氧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0.
短期进驻高原4 700m消化系统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进驻高原施工人员消化系统症状情况,探讨机体在急进高原后急性高原反应在消化系统的表现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进驻到海拔4 700m地区3个月114名身体健康的高原野外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健康问卷调查.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驻初期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依次为纳差(64.9%)、恶心(31.6%)、呕吐(9.6%)、腹泻(25.4%)、腹胀(20.1%)、腹痛(7.8%)、黑便(2.6%);随着进驻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逐步降低(腹胀除外).结论:随着进驻高原后的不断习服,消化系统症状也逐步消失或减轻.长时间腹泻、腹胀者有可能是高原不适应的低氧易感者.消化系统的不适应是急性高原反应的一个主要方面,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高原脑水肿( HACE)是人体由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或由高海拔高原地区到更高海拔高原地区由于机体急性缺氧导致的以颅内压升高和(或)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急性高原病(AHAD)的一个严重类型.目前HACE的诊断标准是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稿制定的标准[1],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及国内外有关HACE研究成果,谈谈对“高原脑水肿诊断标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高原地区环境缺氧,平原人进入高原后会产生高原反应和代谢变化,直接影响食欲。有报道指出,高原缺氧影响热能代谢。国内有报道筑路部队热能需要量研究,但目前尚未见有关飞行员高原热能需要量的报道,为制定高原地区飞行员热能供给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2年、1993年对进驻西藏高原海拔3650m某机场的飞行员进行了跟踪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原肺水肿是因人体急速进入高原或从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对高原低压性缺氧环境不适应,产生肺动脉高压、肺循环障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大量渗至肺问质或(和)肺泡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原病,是高原病中的急重症之一,其起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常因发生多种并发症而致死亡。高原肺水肿并发肺栓塞发生率低,但病情危重,为做到早期诊治,减少死亡,现将其发生的机理及诊断治疗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急性高原肺水肿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高原肺水肿的护理体会青海省商业厅医务室任玉梅急性高原肺水肿是高原地区持发性疾病,因高原大气压低机体血氧分压下降,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急性缺氧又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使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向肺循环转移,肺循环血量增多,肺毛细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增压原理研制一种便携式高原增压头盔,并探讨其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方法 设计、研制的便携式高原增压头盔由加压泵、压力传感器、头罩、颈圈、安全阀、呼吸嘴、反馈回路等部分组成,可通过电动或手动加压方式增加头罩内气压,同时通过压力传感器、安全阀和反馈回路控制等措施确保头罩内气压在预设范围内.在大型低压舱模拟不同海拔高度(3 500、5 000 m)高原环境下,观察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佩戴头盔(头罩内气压范围分别为0.4 ~1.0、0.4 ~1.4、0.4~1.6 kPa)过程中,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和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进而在海拔3 650 m高原现场,选择急性高原反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头盔干预组,观察应用该头盔(头盔内气压为0.4 ~1.4 kPa)对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的SpO2 HR和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评分的影响.结果 在模拟海拔3 500、5 000 m高原环境中,使用头盔可明显提高SpO2、降低HR.在高原现场,与对照组比较,使用头盔可提高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的SpO2,降低患者的HR和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评分(P<0.05).结论 研制的高原增压头盔携带使用方便,可显著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适用于改善高原缺氧和防治急性高原病.  相似文献   

16.
高宏光  张志  韩恩泽  胡海  曹钰 《重庆医学》2012,41(12):1209-1210,1217
目的探讨高原救援人员发生急性高原反应(AMS)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为高原地区救援提供实践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3例救援特警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相关因素对发生AMS影响进行卡方检验,对劳动强度评分与恢复时间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通过63例救援人员调查分析,发现救援人员短时间内进入高原方式的不同对发生A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是否发生过高原反应对发生A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劳动强度与恢复时间具有相关性。结论短时间内飞机及汽车两种方式进入高原发生高原反应比例均较高,而通过适度地、有计划的安排不同强度的救援任务,采取完善的预防措施,可能降低短时间内进入高原救援部队的AM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高原昏迷也叫高原脑水肿,是人进入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后,由于急性缺氧而引起脑组织水肿、脑功能障碍的高原特发病。特别是由平原地区急进高原,24小时内发病率最高,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很高。我院自1990年3月份以来应用光量子...  相似文献   

18.
<正> 急性呼吸衰竭,多指由突发因素使原来正常的呼吸功能发生衰竭者。而慢性呼吸衰竭,系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在其它慢性胸肺疾病的基础上逐渐发生的。代偿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如伴发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呼吸功能亦可迅速失去代偿,而在慢性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低氧血症或同时伴有高碳酸血症。缺氧对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缺氧发生的速度、持续的时间和缺氧的程度。二氧化碳的潴留常与缺氧的程度一致。前者对机体的影响常不易与缺氧、酸中毒所致者相区别。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常同时存在,症状错综复杂。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体内代谢和机能方面的更为复杂的变化,故可导致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现将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氧化应激反应在急性缺氧致大鼠高原肺水肿发生中的变化,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组、模拟急性高原缺氧(H)6、12、24、48和72 h组(n=12).H组动物置于减压舱内模拟海拔6000m高原暴露相应时间;分别在平原和模拟高原环境取材,检测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血浆及肺组织IL-6.结果 与平原对照组比较:缺氧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均显著增加(P <0.05,P<0.01);MDA随缺氧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缺氧72 h达到最高(P<0.01);SOD在缺氧12、24 h显著降低(P<0.05),在缺氧48、72 h进一步降低(P<0.01);T-AOC、CAT随缺氧时间延长在24、48、72 h显著降低(P<0.05);血浆IL-6在缺氧24、48、72 h组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IL-6在缺氧48(P<0.01)、72 h (P<0.05)组显著增加.结论 急性缺氧诱导大鼠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和氧化应激有关,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增加是HAPE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部队跨区域、远距离、多兵种联合演习以及特殊复杂条件下的训练越来越多,平原部队官兵高原驻训就是在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下进行的中短期适应性训练,目的是提高官兵对高寒低压缺氧的耐受力,为战争准备,防患于未然。部队从平原进入高原后,由于受低压缺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及传染疾病,应特别注意预防。包括缺氧所致的急性高原反应、呼吸道感染、消化道传染病、自然源性疾病以及经接触传播的其他疾病如寄生虫传染病等。这些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