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俏静  朱志俊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99-2300
血管置管包括外周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外周动脉置管等,它在为病患提供输液、输血等治疗、营养支持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同时,也使病患处于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之中.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是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是深静脉置管的一种方法,起到了外周血管穿刺,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临床PICC置管传统采用平卧位,但遇到血管塌陷、血管痉挛、血管扭曲畸形等情况常常会导致插入受阻,甚至置管失败。受阻的原因大多为穿刺针无法准确进入血管或导管置人头臂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成角处送管困难,  相似文献   

3.
体位改良应对PICC置管困难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是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是深静脉置管的一种方法,起到了外周血管穿刺,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临床PICC置管传统采用平卧位,但遇到血管塌陷、血管痉挛、血管扭曲畸形等情况常常会导致插入受阻,甚至置管失败。受阻的原因大多为穿刺针无法准确进入血管或导管置入头臂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成角处送管困难。作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20例肿瘤患者按传统评估方式剔除的病例采取了改良体位的PICC置管方法,使置管过程顺利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管效果的因素,提高早产儿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管的成功率。方法对2000年7月~2003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96例早产儿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100例次,采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总结导管顶端到达上、下腔静脉的情况和分析总结导管堵塞、导管接口断裂、静脉炎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早产儿中于出生后24h内置管10例次;出生后1~10d置管90例次,100例次早产儿导管留置4~45d。本组患儿经贵要静脉穿刺为66%,导管送达上腔静脉达93.9%高于经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者。结论做好外周中心静脉血管、穿刺时间、病例和输入溶液浓度及种类的选择;掌握封管压力;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是提高早产儿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总结16例采用改良塞丁格辅助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置管困难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对策.置管困难包括送管困难、导管异位、导丝及微穿刺鞘送入困难、微穿刺鞘内凝血、导管内导丝退出困难,认为在置管过程中术者要熟悉血管解剖,协助患者摆放适当体位;避免导丝对血管刺激,尽可能降低血管壁的阻力;对置管处皮肤充分扩皮,穿刺鞘与导管都进行预冲洗并避免回血过多,术前采用超声系统对血管进行评估等措施,可较好地解决改良塞丁格辅助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遇到的问题,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以安全、有效留置导管.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不断的上升,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是肿瘤患者重要的给药途径,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常常受到经费、维护等各种原因的限制,患者早期不愿意行置管化疗,后期因血管条件差,外周静脉无法完成静脉治疗而不得以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现将本科1例化疗后行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护理经验报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   ……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血管(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颈脉)穿刺置管,其管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恶性肿瘤化疗、静脉营养支持、长期静脉输液等患者。我院肿瘤科于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开展PICC技术共68例,得到了护理人员及患者认可。  相似文献   

9.
章梅  陆亚红  邬春娥 《护理与康复》2014,13(10):1012-1013
<正>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适用于缺乏外周静脉通路需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1],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便于长期留置在血管内等优点[2],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危险。2012年6月,本院血液肿瘤科收治1例横纹肌肉瘤患儿,因需化疗行PICC;置管后出现置管创口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送入上腔静脉的一种方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1,2].但因肥胖、反复插管所致血管条件差及血管硬化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很低.  相似文献   

11.
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是直接进入静脉循环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对外周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我科对昏迷、躁动、有精神症状、长期输液末梢血管不充盈、术前常规、休克、重症病人的输液抢救患者,采取了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这种方法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穿刺成功率高、痛苫小、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外周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置管在救治外伤性休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严重外伤性休克患者手术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4年7月对23例严重外伤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体会,认为中心静脉置管可以加快输液速度,及时监测中心静脉压,避免外周血管反应,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化疗是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海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对179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外周浅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3种静脉置管方式进行了静脉化疗。作者对不同置管方式的并发症、完成化疗周期的情况、穿刺次数、导管费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07年12月静脉化疗患者共179例,其中胃癌83例,结、直肠癌68例,乳癌25例,胃恶性淋巴瘤3例。化疗周期5~6个月。1.2方法所有静脉化疗患者通过静脉评估,签署知情同意书,分别采用外周浅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和PICC3种方式。按首次静脉化疗采用的置管方式统计,采用外周浅静脉置管86例,深静脉置管30例,PICC 63例。外周浅静脉置管均使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规格型号为22 G&#215;25mm,选择腕关节以上的浅静脉由具有注册证书的护士操作。当日化疗药物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并拔管,不作留置使用。本组病例86例中因反复穿刺导致药物外渗、静脉炎或浅静脉留置失败而改用深静脉置管或PICC者23例。深静脉置管均使用ARROW牌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由...  相似文献   

14.
戢红 《临床医学》2009,29(8):121-122
目的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各种化疗药物准确输入,减轻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肿瘤患者血管的破坏。方法对115例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上述方法消除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刺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渗透性损伤,保证了患者按时化疗。结论中心静脉置管能够更好保护血管,保证化疗药物及时准确输入,且具有操作方便、合并症少、留置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置管后感染监测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血管内置管后感染的病原学,加强预防控制和消毒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1~2008.6年本医院住院患者血管内置管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浅静脉、深静脉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中心静脉插管留置、血透和人工肝等动静脉穿刺置管留置患者共5986例,发生置管相关性感染86例,感染发病率为1.44%。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87例,占60.8%;革兰阴性杆菌47例,占32.9%;真菌9例,占6.3%。多数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结论引起血管置管后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多数对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6.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因其操作方便、安全、易于掌握、护士可独立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总结置管前系统评估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体会。自行设计置管前评估表,包括评估内容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知识介绍,评估内容有置管绝对禁忌证、置管相对禁忌证、置管适应证、置管中所用药物的禁忌证、置管前再评估、所需药物种类及剂量。实施置管前系统评估1年,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1 867例,筛查出存在置管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176例,给予正确处置。置管前系统评估,可以规避置管风险和医疗纠纷,保障护士的执业安全及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化疗是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海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对179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外周浅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3种静脉置管方式进行了静脉化疗。作者对不同置管方式的并发症、完成化疗周期的情况、穿刺次数、导管费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恶性肿瘤化疗中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肿瘤内科的21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行静脉化疗。结果:3组患者均成功置管,除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导管自行脱出外,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静脉血栓的例数分别为6,1,25例。结论:深静脉置管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与所采取的置管方式关系密切;还与恶性肿瘤的病例类型、所采用的化疗药物以及操作者的置管熟练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送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21例肿瘤病人置入PICC时发生送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结果]PICC置管送管失败的原因在于置管静脉的解剖结构、对血管的评估不充分、血管的条件、血管变异及放化疗造成的血管损伤、血管痉挛等,在综合病人情况后分别采取补救措施,5例留置于锁骨下静脉,16例经其他血管成功放置导管。[结论]PICC置管前应充分评估置管可能存在的困难,排除置管困难的因素,评估置管过程,积极应对置管中遇到的困难,合理选择补救措施,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