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温毯对手术过程中患儿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手术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行常规保温,观察组使用充气式保温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结束后低体温发生率以及拔管时间、苏醒时长和手术进行中食管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开始时、手术进行时、开始后10 min、20 min的食管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至结束后食管温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的患儿,手术期内使用充气式保温毯,能够缩短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确保患儿体温恒定,减少术中低体温以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使其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用于预防老年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按床号单双号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卧于手术台后,身上盖薄被;观察组老年患者卧于手术台上后,身上盖压力充气式保温毯,设定充气温度36~40°C。术中持续监测两组患者食管温度的变化、麻醉后并发症、输液量、出血量及低体温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体温下降,手术开始10 min后体温下降趋缓,60 min后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体温出现下降,而观察组患者体温上升;手术结束时,对照组低体温60例,观察组7例;麻醉苏醒延迟和麻醉后寒颤人数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出血量大于500 ml、补液量大于1 500 ml人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腹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暖措施,观察组使用充气式保温毯保暖。监测两组病人全身麻醉前、全身麻醉后10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术毕食管温度,观察病人术中低体温(<36℃)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低体温、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人全身麻醉后30 min、60min、90 min、120 min、术毕食管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保持腹部手术病人术中体温稳定、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腹部手术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充气式保温毯对腹部手术患儿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术前体温正常,年龄6个月~3周岁的择期腹部手术患儿30例。患儿入室后卧于充气式保温毯上,设定充气温度为36~40%,维持手术室温度23~25℃。术中持续监测记录患儿食管温度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患儿麻醉诱导后至手术开始时体温降低较明显,但在手术开始10min后体温下降较前趋缓,手术过程中体温恒定,有10例患儿在采取保温措施30min后体温出现上升,有2例术毕体温稍高于诱导时,只有3例患儿术中发生低体温。结论 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保持患儿术中体温稳定,能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但应注意预防烫伤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麻醉恢复期使用保温毯对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低体温和促进其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8月我院6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所有患者术后常规送至麻醉恢复室进行观察,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充气式保温毯对患者进行加温。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患者苏醒时的生命体征以及患者低体温和寒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和寒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命体征正常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保温毯保温,可以预防患者苏醒期发生的低体温状态,有利于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护理联合保温毯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186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联合保温毯,观察组则采用基于循证的护理联合保温毯;比较两组低体温发生情况、不同时间鼻咽温度、术后清醒时间及术后寒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1、2 h和手术结束后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呼之睁眼、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寒战发生率及寒战级别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循证的护理联合保温毯可以更好地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缩短老年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降低寒战、出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秦勤 《中国临床护理》2014,(3):237-238,241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应用充气式保温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全身麻醉下行消化道肿瘤手术且年龄≥60岁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2 kg棉被保暖,观察组给予充气式保温毯保暖,观察2组患者在苏醒期间不同时间的体温。结果保暖干预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保温效果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充气式保温毯可以有效地防止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间低体温的发生,减少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充气式保温毯复苏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 间本院收治的 60 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 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充气式保温毯。分析对比两组麻醉恢复期的体温指数、麻醉恢复情况、 血乳酸水平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进入复苏室时体核温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复温 30min、复温 60min、出 复苏室时体核温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拔管后舒适度评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进入复苏室时血乳酸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温后两组血乳酸水平均呈下降趋势, 且观察组复温 30min、60min 时血乳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低体温、寒战、苏醒延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复苏护理中,应用充气式保温毯,能提升麻醉恢复期体温管理效果,促 进患者术后尽快苏醒,提高其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患者开腹手术中使用不同保温措施对其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46例,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棉被覆盖加37℃的腹腔冲洗液保温措施,观察组采用充气式加温毯42~46℃加37℃的腹腔冲洗液保温措施.并监测术前、术中核心温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体温分别为37.2±0.16℃、37.3±0.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温度分别为36.5±0.28℃、35.8±0.23℃,与术前入室温度比较,两组体温均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10、30、60 min时的温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充气式加温毯42~46℃加37℃的腹腔冲洗液的方法保温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能有效的降低术中、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充气式加温毯应用于开腹手术以减少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方法将2015年6~9月本院160例开腹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盖被保温,实验组采用充气式加温毯、手术盖被保温;术中所有液体均为常温,对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鼓膜体温进行监测。结果对照组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为67.5%,实验组为30.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式加温毯的应用可以减少开腹手术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nditherm病员加温系统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围术期低体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2例前列腺增生择期行TURP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入手术室后使用病员加温系统,温度设定为38~40℃。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保温措施,手术室温维持在21—23℃。术中持续监测两组患者肛温变化,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并观察部分术后相关指标。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体温均开始下降,麻醉后20、30、45、60、90min及术毕各时间点观察组[分别为(36.6±0.4)、(36.4±0.5)、(36.2±0.3)、(36.1±0.4)、(36.0±0.3)、(36.0±0.4)℃]体温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分别为(36.3±0.6)、(35.8±0.4)、(35.5±0.5)、(35.3±0.4)、(35.3±0.6)、(35.3±0.5)℃]明显减小(t值分别为2.1362、4.7536、6.1751、7.2057、5.3818、5.5948,P〈0.05或P〈0.01);观察组术毕低体温(肛温〈36℃)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25.93%(7/27)与92.00%(23/25),χ^2=23.218,P〈0.01],观察组术毕寒战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4.81%(4/27)与64.00%(16/25),χ^2=13.267,P〈0.01]。术后疼痛显著减轻,VAS评分观察组为(2.45±1.88)分、对照组为(3.79±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62,P〈0.01),住院时间缩短[(5.37±2.31)d与(7.13±3.06)d,t=2.3518,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Inditherm病员加温系统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TURP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留置胃管对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例在患儿术后入ICU同时放置胃管,行间断减压及排气,至拔除气管插管后无明显胃肠道并发症后再拔除胃管;对照组30例患儿做常规处理,不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腹胀和应激性溃疡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置胃管可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温度干预护理对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麻恢复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以避免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4例择期腹部手术后发生低体温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7例。分别监测术前和人麻醉复苏室(PACU)时的体温,记录患者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结果温度干预护理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加强对PACU患者的体温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的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造成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李欣 《天津护理》2019,27(3):265
目的:探讨加温二氧化碳(CO2)在预防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处理,观察组予以加温CO2气腹机。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体温变化情况、术后寒战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评分(VAS)、术前及术后两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时至手术结束时体温呈下降趋势,且手术开始后30 min、60 min、90 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h至48 hVA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PO2、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加温CO2气腹机有助于维持围手术期体温,降低寒战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术中低体温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综合保温措施保持患者术中体温与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例〉65岁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非保温组各30例。保温组采用保温毯、温热盐水湿润冲洗腹腔、加温输液等保温措施,非保温组给予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1h时、术毕的肛温变化和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并检测患者术前、术毕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保温组比较,非保温组手术1h时和术毕体温较低,术中出血量、失血量均较多;术毕凝血酶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均低于保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易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术中出血量;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可保持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体温,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组间的视力改善率和肿瘤全切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鼻中隔缺损率和鼻窦感染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为73.3%(22/30),明显高于观察组20%(6/3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术式对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术中保温对老年开胸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术中保温对老年开胸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保温组患者术中控制室温22~24℃,输入的液体加温至37 ℃,并选用加温至37℃的灌洗液进行胸腔冲洗;对照组患者术中仅控制室温,不采用任何保温措施.测定术前及术后核心体温,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收缩压、心率、体温变化和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保温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稳定,手术前后体温、收缩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在人室时、消毒时和手术中1 h及手术结束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术前及保温组比较,术中体温显著下降,收缩压、心率波动明显(P<0.01);而保温组低温(<36℃和<35℃)、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开胸患者术中保温可维持患者体温的稳定,有效预防术中低温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低位肛瘘瘘管切开术中FOCUS超声刀与常规手术的应用。方法采集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收治的行低位肛瘘瘘管切开术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FOCUS超声刀组)69例和对照组(常规手术)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7.2±6.3) min和(49.6±8.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9,P=0.001),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5.3±5.7)ml和(39.6±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7,P=0.001);二组术后出血、延迟愈合、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53)。结论应用超声刀行痔切除术可以明显地减少手术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联合改良式体位引流方法,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某院心胸外科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时间顺序抽取3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在湿化痰液的基础上行常规胸部物理治疗:翻身、叩背、指导深呼吸和正确咳嗽。观察组在湿化痰液、常规胸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改良式体位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时间、离床活动的时间、术后肺炎、肺不张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离床活动的时间分别为(2.433&#177;1.063),(1.950&#177;1.044)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066&#177;1.112),(2.666&#177;1.1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63,3.00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05)。结论胸部物理治疗联合改良式体位引流能有效地预防术后肺不张,有利于胸腔引流及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保温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充气保温毯、输液和冲洗液加温的联合保温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手术1h时、术毕时的体温和手术的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与实验组患者比较,对照组手术1h时和术毕体温下降明显,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保温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出现,改善由低体温所致的凝血障碍,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