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因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喷洒,对照组38例用硫酸镁湿敷。观察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消肿、止痛、软化血管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白药气雾荆治疗静脉炎效果良好,且优于临床上常用的50%硫酸镁湿敷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0%硫酸镁联合马铃薯片外敷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1年在我院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55例,随机分组,实验组29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常规使用50%硫酸镁湿热敷,实验组采用硫酸镁湿热敷联合马铃薯片外敷。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镁联合马铃薯片外敷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郑路照  林杭 《中国校医》2009,23(1):72-73
目的比较云南白药气雾剂及扶他林软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方法对照组用扶他林软膏治疗,观察组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症消失时间。结果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踝关节扭伤治愈率为72.7%,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治愈率为48.3%,总有效率为75.9%,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踝关节扭伤明显优于扶他林软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食醋调金黄散外敷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28例PICC置管后静脉炎随机分组,治疗组15例,采用食醋调金黄散外敷治疗,对照组13例,采用50%硫酸镁湿润纱布湿敷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食醋调金黄散外敷治疗PICC后静脉炎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润纱布湿敷,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食醋调金黄散外敷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惠尔透明贴联合湿热敷治疗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0月于医院行PICC置管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给予康惠尔透明贴联合湿热敷的预防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康惠尔透明贴护理,置管后1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穿刺部位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静脉炎7例,发生率为8.54%,对照组患者发生静脉炎16例,发生率为20.00%,两组各级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为9.76%;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为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联合湿热敷预防PICC置管静脉炎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盲穿、B超引导两种穿刺方法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1月~2016年7月的6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盲穿进行PICC置管,实验组采取B超引导进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ICC置管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盲穿方法置管相比,B超引导PICC置管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并且可以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刘春兰 《现代保健》2011,(16):50-51
目的 观察应用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据医生开医嘱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间隔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PICC置管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并选择6 cm×7 cm的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的敷料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透明贴膜上方,下缘距穿刺点2~3 cm,覆盖3~7 d;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后导管护理,如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再覆盖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的敷料,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并比较应用硫酸镁湿敷和应用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的敷料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共有8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应用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的敷料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8例(88.89%)治愈,1例(11.11%)显效;应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14例(87150%)治愈,1例(6.25%)显效.结论 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的敷料能有效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光子治疗仪联合水胶体敷料对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182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9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水胶体敷料,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光子治疗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发生时间以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的平均时间(3±1.05)d,静脉炎治愈的平均时间(13±1.51)d,观察组分别为(5±1.25)d和(10±1.30)d,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光子治疗仪联合水胶体敷料对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薄泡沫合成敷料预防PICC术后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PICC置管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于PICC置管术后24小时给予超薄泡沫合成敷料(爱立敷)外贴穿刺点上方10cm,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3.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21.6%,且程度明显减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术后24小时给予超薄泡沫合成敷料干预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轻因发生静脉炎带给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熊际月  肖乾慧  秦臻 《现代预防医学》2014,(18):3435-3436,3442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术后发生无菌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行PICC置管术后出现无菌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1患者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敷,治疗组2患者采用六合丹外敷,对照组患者50%硫酸镁湿敷。分别在治疗后1~10 d观察治愈无菌性静脉炎的疗效,并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患者无菌性静脉炎的治愈率分别为77.5%、75.0%和42.5%,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6.81±2.64)d、(6.08±2.19)d和(8.55±3.72)d。治疗组1与治疗组2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PICC置管术后致无菌性静脉炎的患者应用喜疗妥软膏外敷、六合丹外敷可缩短治疗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柏散外涂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PICC置管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除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外,治疗组以双柏散外涂患处,对照组以50%硫酸镁用纱块湿敷患处。结果双柏散治疗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双柏散外涂治疗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50%硫酸镁,双柏散不仅能保护受损的静脉,而且能促进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粘式聚氨酯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接受PICC置管的62例鼻咽癌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湿热敷;实验组用10cm×10cm自粘式聚氨酯敷料(痊愈妥超薄泡沫合成敷料)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穿刺点上方2~15cm处。观察5d内两组穿刺部位之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3.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式聚氨酯敷料能有效降低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59例行PICC置管术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n=180)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179)。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8.33%,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21.23%比较,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对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后无菌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方法对122例行PICC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PICC术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PICC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红外线照射,观察两组行PICC术后无菌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以及置管后的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置管后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菌性静脉炎发生率为0,对照组无菌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1.9%;而无菌性静脉炎的发生与插管不畅、反复送管的关系密切。结论早期行红外线照射可以预防无菌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置管后的成功率,保证治疗有效进行,减轻患者痛苦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浓度肝素稀释液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7至2009年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287例患者,将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所使用药物与肝素无不相容性的患者128例列为研究组,其余159例列为对照组。研究组使用低浓度肝素稀释液(10U/ml)行冲管和正压封管;对照组仅用0.9%生理盐水冲管和正压封管,方法与研究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1个月内发生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明显静脉炎表现者38例,其中31例患者符合血栓性静脉炎诊断标准;研究组有明显静脉炎表现者21例,其中8例患者符合血栓性静脉炎诊断标准。两组患者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值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所使用药物与肝素无不相容性者使用低浓度肝素稀释液冲管和封管,可有效预防PICC置管期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临床观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PICC置管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进行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PICC置管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插管的成功率、置管时间、机械性静脉压的发生率,并根据症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82例患者一次性顺利插管,成功率为(82%),置管时间为16~358d,平均置管时间(187±5.4)d,其中有28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8%),经过治疗后在5~10d内痊愈。结论:进行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需要通过PICC置管建立静脉通道,并且要在置管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操作、提供细致的预防对策,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延长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预防、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方法 将74例肿瘤合并糖尿病留置PI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人,在置管前、置管过程中、置管后对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对照组35人,按照常规PICC置管流程给予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合并糖尿病PICC置管患者经过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置管方法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8例PICC置管术后出现无菌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44例。结果: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63%和4.55%。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结论:改良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置管及置管后的痛苦,减少了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乳腺癌患者化疗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痛苦.方法:对6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采用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结果:PICC置管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静脉炎发生3例,没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结论:大剂量化疗患者实施PICC置管,能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静脉炎及化疗药物的外渗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PICC标准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的PICC护理流程,而干预组则是实施标准PICC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置管过程中,按照PICC置管标准化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置管以及护理,可有效减低患者静脉炎的出现,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