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因为眼晶体和房水中存在着增殖性及抑制性两类生长因子,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时打破了两类生长因子间的平衡,引起残留的晶体上皮增殖,迁移和分化,导致后发生白内障形成。  相似文献   

2.
后囊混浊影响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如何防止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手术技巧的改进和人工晶体形状的改良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也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主要综述撕囊口大小、人工晶体视部形状及表面特殊处理的人工晶体与后发性白内障之间的关系;生长因子信号传递通路的研究现状等,为在不同方面寻找阻断后囊混浊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后囊混浊影响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如何防止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手术技巧的改进和人工晶体形状改良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也日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发性白内障(简称后发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后影响视力最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生成新的晶体物质或/和纤维化生引起后囊皱缩而混浊。有学者观察了手术后晶体纤维再生的组织学过程,及生化因素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已经发现多种生长因子可影响晶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进一步研究术后早期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反应机制,对预防后发障的形成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包睿  柳林 《国际眼科杂志》2004,4(1):125-128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人们通过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生长因子类物质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胶原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对这些因子进行适当的调控可能对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在致盲眼病的发生率中占首位。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广泛开展 ,术后患者短期内视力可提高至较可观的水平。但术后 4 0 %的成年人和几乎 10 0 %的儿童发生晶体后囊混浊 (后发性白内障 ) ,导致视力再度下降。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是其形成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在促进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3〕。本文就生长因子与晶体上皮细胞的关系作一综述。一、生长因子概述生长因子是机体在有丝分裂原作用下 ,由体细胞产生的 ,在体内和体外对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的物质。除促…  相似文献   

7.
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后影响视力最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生成新的晶体物质或/和纤维化生引起后囊缩而混浊。有学者观察了手术后晶体纤维再生的组织学过程,及生化因素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已经发现多种生长因子可影响晶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  相似文献   

8.
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本从其发生机制、发生的相关因素、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及其治疗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评价后发性白内障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各种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是当今眼科界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改进,用于后发性白内障研究的各种评价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后发性白内障的评价方法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评价后发性白内障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各种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是当今眼科界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改进,用于后发性白内障研究的各种评价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后发性白内障的评价方法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后发性白内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本文从其发生机制、发生的相关因素、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及其治疗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是后发性白内障等囊下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可引起晶状体囊膜皱缩、混浊,最终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乃至失明。多种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其中转移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的作用最为关键,细胞外基质等其它因素也与之密切相关。本文拟对近年来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晶体上皮细胞层是晶体组织内代谢最活跃的部位。晶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正常形态是保证其功能正常、维持晶体组织均匀透明的基础。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损害和形态改变,必然导致晶体的混浊。后发性白内障主要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在囊膜上异常增殖、移行的结果。本文对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以及白内障,特别是后发性白内障时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晶体上皮细胞层是晶体组织内代谢最活跃的部位。晶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正常形态是保证其功能正常、维持晶体组织均匀透明的基础。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损害和形态改变,必然导致晶体的混浊。后发性白内障主要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在囊膜上异常增殖、移行的结果。本对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以及白内障,特别是后发性白内障时晶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后发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发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张洪沛,林楠,赵宏,刘晶后发性白内障,是指因白内障手术或外伤所致晶体囊膜破损、残余晶体皮质所形成的白内障。其常因粘连机化、上皮增生,致形态错综复杂,可形象比喻为“夹板样”。患者以儿童、青壮年居多。我们自199...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由于组织修复反应,房水中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增加,致使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分化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引起上皮-间质转化,导致后囊膜混浊形成后发性白内障(PCO)。当抗TGF-β抗体或一些蛋白竞争性拮抗TGF-β活性时可以阻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本文就TGF-β在PCO中发挥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上开发防治PCO的特效低毒药物。  相似文献   

17.
后发性白内障碍是目前白内障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并提纯了许多细胞因子,并发现其在后发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就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机制、细胞因子的概况以及细胞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形成关系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晶体上皮细胞正常生理及其病理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晶体上皮细胞是晶体内代谢最活跃的部分,它决定了晶体的生长发育、正常生理和病理改变。本文对正常晶体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以及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时晶体上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已广泛开展,后发性白内障是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虽然Nd:YAG激光是目前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常用措施,但对儿童并非都很适宜。我们采用膜切除术治疗23例(26眼)人工晶体此种后发性白内障,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3例(26眼)中男18例,女5例。年龄平均5一门岁,8.23t2.8岁。外伤性白内障19例,为刀剪、木棒、废弃的一次性注射针头等刺伤;先天性白内障3例;并发性白内障1例(双眼),为高热后发生。2.术前情况: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力开始下降时间为10天一12月(平均2.8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白内障手术中同期晶状体后囊浑浊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emulcification),非超乳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除术(small incision ECCE)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当中囊抛光不干净或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63例65眼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一期采用后囊截开或撕囊术,对照组选用同期类似患31例31眼行白内障术中常规后囊抛光术,术后视力和并发症两组进行 对比,统计结果进行组间/检验。结果:截囊组术后 力最佳1.5,最差0.3,术后2月平均视力0.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差异(t检验,P<0.05),术后随访6-22月对照组继发后发性白内障21只眼(并发率67.3%),撕后囊组无后发性白内障和眼后节并发症发生。后发障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结论:青少年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同期采用后囊截开或撕囊术对眼内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轻,人工晶体在眼内稳定性好,后发性白内障及眼后节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