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缬沙坦降压疗效及安全性并与赖诺普利相比较。方法经2w冲洗期后,60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组),赖诺普利组(B组),分别给予缬沙坦80mg/d,赖诺普利10mg/d共4w,全部病例治疗前后行偶测血压(CBP)和血脂、血糖、尿素氮、肌酐、转氨酶、心率测定。两组中各选10例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测定(ABPM)。结果 两组降压总有效率CBP分别为80.64%和65.52%(P>0.05),ABPM分别为70%和6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谷/峰比值(SBP分别为72.6%、68.4%,DBP分别为69.0%、60.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脂、血糖、尿素氮、肌酐、转氨酶以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A组中发生不良反应1例,B组中发生不良反应3例。结论缬沙坦80mg/d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不良反应轻,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中山市小榄镇永宁卫生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辛伐他汀,小剂量组患者剂量为20 mg/d,大剂量组患者剂量为40 mg/d,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血压,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的TC、TG、LDL-C低于小剂量组,HDL-C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未影响治疗。结论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而40 mg/d的剂量作用效果较好,可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调节血脂和血压。  相似文献   

3.
金俊  张臻  崔亮  赵喆  谈世进 《实用老年医学》2015,(4):300-302,306
目的探讨加倍剂量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89例,单药治疗血压均未达标,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d+氨氯地平5 mg/d,治疗组给予缬沙坦160 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微量白蛋白(m Alb)、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2周,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24 h m Alb从(115.20±12.32)mg/24 h下降至(53.79±9.35)mg/24 h(P<0.02);治疗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5.37%,24 h m Alb从(118.81±10.27)mg/24 h下降至(51.75±8.49)mg/24 h(P<0.05);2组间治疗后血压达标率、m 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胱抑素、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加倍剂量缬沙坦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均具有良好的降压达标率和降低尿微量蛋白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吲哒帕胺单药或联合治疗对老年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血钾、血糖的影响。 方法 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其中男 49例,女 41例,年龄 60~78岁,平均(69±7)岁,分为 3组,每组 30例。苯那普利组服苯那普利10mg每日 1次,吲哒帕胺组服吲哒帕胺2. 5mg每日 1次,联合治疗组两药同服,服法同上 2组。3组疗程 12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钾,空腹血糖。 结果 苯那普利组血钾上升,空腹血糖降低,吲哒帕胺组血钾降低,空腹血糖升高(P均<0 .01),联合治疗组血钾、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变化 (P>0 .05)。 结论 苯那普利与吲哒帕胺联用不仅联合降压,而且互相纠正单用引起的血钾、血糖波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比例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辛伐他汀,小剂量组20 mg/次、1次/d,大剂量组40 mg/次、1次/d。待治疗时间满2个月,从血液安全指标、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三个角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前后,两组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酐、血尿素氮明升高很多,小剂量组血尿素氮有所降低,肌酐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前后各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辛伐他汀治疗之后,小剂量组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大剂量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腹痛、恶心、胃胀发生例数为1、3、2;小剂量组腹痛、恶心、胃胀发生例数为1、2、1。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优于小剂量,切忌一味地增加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吲哒帕胺三联组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心内科门诊的152例合并MAU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8例,分别接受4种抗高血压方案治疗:A组:缬沙坦(80mg/d)+氨氯地平(5mg/d);B组:缬沙坦(80mg/d)+吲哒帕胺(2.5mg/d),C组:氨氯地平(5mg/d)+吲哒帕胺(2.5mg/d);D组:缬沙坦(40mg/d)+氨氯地平(2.5mg/d)+吲哒帕胺(1.25mg/d)。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MAU的变化。在12周的治疗观察期间,每组均有4~6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明显或失访中断观察,最后共有131例患者完成观察全程。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血压四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MAU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四组间MAU比较,三药联合组较其他两药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四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吲哒帕胺三联治疗能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MAU,且不良反应少,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伊贝沙坦与吲哒帕胺合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伊贝沙坦150mg qd,B组:伊贝沙坦150mg qd,+吲哒帕胺2.5mg qd,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及生化指标。结果伊贝沙坦加吲哒帕胺组有效率及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明显优于单用伊贝沙坦组,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伊贝沙坦与吲哒帕胺合用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效果较单用伊贝沙坦更有效,且对代谢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立普妥不同剂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90例,将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立普妥治疗,其中一组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小剂量(20mg/d)立普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30mg/d)立普妥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治疗前改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30mg/d)立普妥以及小剂量(20mg/d)立普妥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有改善效果,但改善程度并无显著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老年隐匿性高血压(MH)患者的影响.方法 诊室血压正常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异常的老年MH患者66例,分为治疗组36例,服用培哚普利2~4 mg/d,平均10.5月后复查ABPM;对照组30例同期作ABPM,比较参数.结果 对照组ABPM参数观察期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昼间脉压差(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培哚普利可有效降低老年MH患者血压,改善昼夜节律和血管顺应性,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抗高血压方案(常规降压药/小剂量常规降压药加硝酸酯类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6例轻、中度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氢氯噻嗪(12.5 mg),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晨顿服;常规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2次/d),氢氯噻嗪(25 mg,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8 w末)的降压疗效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联合组能显著降低收缩压与脉压,降压疗效联合组、常规组分别为93.18%、74.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两组心率及生化指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联合组小剂量三药联用晨服一次,能有效降低轻中度老年ISH患者的血压,降压效果大于双倍剂量常规二药联用,对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常规剂量组患者予以辛伐他汀20 mg/d口服,高剂量组患者予以辛伐他汀40 mg/d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和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和TC、TG、LDL-C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HDL-C水平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高血压临床疗效、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血压及血脂代谢,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海捷亚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海捷亚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海捷亚(氯沙坦50mg,氢氯噻嗪12.5mg)1片,每日一次,共8周,治疗前后测血压及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治疗第1周有效率50%,第2周达67.5%,服药4周总有效率达73.3%;谷峰比(T/P)SBP78%、DBP77%;对75.8%患者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有逆转作用;不良反应轻微,对心率、血钾、尿酸影响较小。结论海捷亚能快速、平稳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3.
卡维地洛与柳安苄心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山东齐鲁制药厂)与柳安苄心定(江苏溧阳制药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C组,n=30)和柳安苄心定组(L组,n=30)。C组给予卡维地洛20~40mg/d;L组给予柳安苄心定100~200mg/d,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作血尿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检查;C组10例患者作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C组与L组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73.3%和80%,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均较少。C组10例作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谷峰比率值仅为28.3%、36.4%、33.3%。结论:卡维地洛是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达体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小剂量达体朗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 w后进行HAMA和HAMD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BP和DBP均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LDL-C、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SBP、DBP、空腹血糖、总胆固醇、LDL-C、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达体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不仅可以改善精神障碍症状,也有助于提升降压效果,是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沙坦与吲哒帕胺单独应用或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钾、血糖、尿酸、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电脑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进行用药前后自身对照试验,8周后检测各组血压、血钾、血糖、尿酸、血脂值。结果3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前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降压幅度最大,氯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酸值较治疗前降低,吲哒帕胺组治疗后血钾值较治疗前降低。结论氯沙坦与吲哒帕胺联合应用不仅具有协同降压作用,而且能降低尿酸,减轻吲哒帕胺引起的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吲哒帕胺(寿比山)在高血压高危患者中长期应用时SCr、UA、血钾的变化,以及合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否减轻这些变化.方法吲哒帕胺组(Ⅰ组)182例,给予吲哒帕胺2.5 mg/d口服,如2~4周后未达到目标血压(<140/90 mmHg) 则加用ACEI苯那普利(10 mg/d)或卡托普利(25~75 mg/d).对照组(C组)210例,给予钙拮抗剂(硝苯地平30 mg/d或非洛地平5 mg/d)或/和ACEI(苯那普利10 mg/d或卡托普利25~75 mg/d),治疗前后测定SCr、UA、血钾、血脂和血糖并做心超测定左室重量指数.结果Ⅰ组SCr、UA明显升高;Ⅰ组有7例SCr>250 μmol/L(而C组为3例,3.8% vs 1.4%,P<0.05);7例因UA明显升高而诱发痛风;血钾明显降低(P<0.001),低血钾发生率14.8%(C组仅1.4%,P<0.001).在Ⅰ组中,吲哒帕胺与ACEI合用者与单用吲哒帕胺者相比,SCr和UA升高的幅度及血钾降低的幅度明显降低(P<0.01),低血钾的发生率亦明显减少(5.8% vs 25.3%,P<0.01).Ⅰ组和C组伴LVH者的LVMI分别减轻10.8%和11.5%.Ⅰ组单用吲哒帕胺的有效降压(BP<140/90 mmHg)率为49.2%,加用ACEI后提高到85.3%.结论吲哒帕胺降压作用肯定,长期服用能减轻高血压左室肥厚,对血脂、血糖无不利影响,但长期服用(尤其是高危患者)需定期检测SCr、UA和血钾.与ACEI合用不但增强降压作用,而且可减轻其对SCr、UA和血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0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例)及对照组(n=45)。观察组予双倍剂量厄贝沙坦300mg/d,对照组予常规剂量厄贝沙坦150mg/d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尿蛋白定量、肝功能、尿酸、血肌酐及电解质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7.78%(P0.05);24h尿蛋白下降幅度(1.51±0.13)g/24h,明显大于对照组(0.04±0.01)g/24h(P0.05)。两组均未出现转氨酶异常、尿酸增高、血肌酐升高、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结论双倍剂量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老年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控制血压,显著减轻尿蛋白,在降压的同时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叶酸联合普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硬化及脑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67例。A组给予小剂量叶酸(0.8 mg/d)联合普伐他汀(20 mg/d)治疗,B组给予大剂量叶酸(5 mg/d)联合普伐他汀(20 mg/d)治疗。比较两组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舒张压、收缩压;并统计治疗期间脑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16周、治疗20周、治疗24周两组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治疗24周两组IMT、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小剂量叶酸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可获得与大剂量叶酸相同的临床效果,且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非洛地平缓释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将符合条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试验剂量从5mg/d开始,逐渐递增至10mg/d,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行心电图、常规体检、血尿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非洛地平缓释片组降压总有效率93.5%,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降压总有效率96.7%,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非洛地平缓释片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0.48%和12.11%,氨氯地平组为23.26%和13.08%,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二者有效剂量为5~10)mg/d,非洛地平缓释片平均6.29mg/d,氨氯地平片平均6.00mg/d。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非洛地平缓释片组2.58%,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22.33%(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面部潮红、头昏、心悸、疲乏等,多较轻微,可迅速缓解。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d,一天一次口服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金智敏 《高血压杂志》2002,10(3):235-238
目的 观察吲哒帕胺 (寿比山 )在高血压高危患者中长期应用时SCr、UA、血钾的变化 ,以及合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能否减轻这些变化。方法 吲哒帕胺组 (Ⅰ组 ) 182例 ,给予吲哒帕胺 2 .5mg/d口服 ,如 2~ 4周后未达到目标血压 (<14 0 / 90mmHg)则加用ACEI苯那普利 (10mg/d)或卡托普利 (2 5~ 75mg/d)。对照组 (C组 )2 10例 ,给予钙拮抗剂 (硝苯地平 30mg/d或非洛地平 5mg/d)或 /和ACEI(苯那普利 10mg/d或卡托普利 2 5~ 75mg/d) ,治疗前后测定SCr、UA、血钾、血脂和血糖并做心超测定左室重量指数。结果 Ⅰ组SCr、UA明显升高 ;Ⅰ组有 7例SCr>2 5 0 μmol/L(而C组为 3例 ,3.8%vs 1.4 % ,P <0 0 5 ) ;7例因UA明显升高而诱发痛风 ;血钾明显降低 (P <0 0 0 1) ,低血钾发生率 14 .8% (C组仅 1.4 % ,P <0 0 0 1)。在Ⅰ组中 ,吲哒帕胺与ACEI合用者与单用吲哒帕胺者相比 ,SCr和UA升高的幅度及血钾降低的幅度明显降低 (P <0 0 1) ,低血钾的发生率亦明显减少 (5 .8%vs 2 5 .3% ,P<0 0 1)。Ⅰ组和C组伴LVH者的LVMI分别减轻 10 8%和 11.5 %。Ⅰ组单用吲哒帕胺的有效降压 (BP <14 0 / 90mmHg)率为 4 9.2 % ,加用ACEI后提高到 85 .3%。结论 吲哒帕胺降压作用肯定 ,长期服用能减轻高血压左室肥厚 ,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