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秀敏 《天津护理》2009,17(2):87-88
嗜酒和酒精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长期饮酒不仅引起躯体损害,而且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行为改变等严重的神经精神问题。通过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17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了复饮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进行观察并设定为病例组,将我院20名工作人员设定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三项心理理论任务的总分及得分明显比对照组要低;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理论明显比正常人要低,这种反差与损伤部位及精神症状交互作用和后遗精神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3.
李焕堂 《新医学》1998,29(9):461-462
反应性精神障碍是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一组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密切相关,常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理解。消除或减弱相关的刺激因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可恢复正常,一般不演变为其他病态类型。以下对反应性精...  相似文献   

4.
顾青 《中国护理杂志》2007,4(11):154-155
目的:对酒依赖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在住院戒酒治疗中,以综合治疗配合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2006年1月——12月在我院精神科4个病区住院的酒依赖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给以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较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提纲每2周宣讲一次,结合讨论给以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精神疏导.结果2采用NORS量表对治疗前后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讨论:此种综合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方法,有利于密切医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有可能减少复饮率,有利于促进护士的业务学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躯体损害。方法对4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较低、体力劳动者居多,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精神障碍以幻觉、被害妄想及行为紊乱为主。临床表现多合并躯体疾病,以肝脏疾病较为多见。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宜早期戒酒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基层医院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给予心理疏导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及鲁南地区10家县级基层医院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合并有精神症状患者300例,给予心理疏导治疗,并在心理疏导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进行调查。结果心理疏导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较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心理疏导治疗是缓解基层医院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烧伤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引起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改变甚至可发生精神障碍,而烧伤治疗成功与否,与患者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烧伤治疗过程中病员要经受诸多痛苦体验,如受伤时情景、创面频繁换药的剧痛、手术植皮及后期整形、愈合期难以忍受的瘙痒、瘢痕所致的毁容、功能障碍及反复破溃,以及医疗费用承担等各种因素均可引起患者明显的心理应激,从而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因此对烧伤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住院全程。于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随访1 a 统计复吸率及再住院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0.01)。随访1 a 末,研究组复吸率为14.7%、再住院率为8.8%,对照组分别为32.4%、20.59%,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复吸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9.
程金梅  孔临萍 《护理研究》2006,20(4):1065-106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交活动的增多,饮酒人数和酒消费量都明显增加,因醉酒、酗酒、慢性酒精中毒造成对人体和社会的危害不断增加,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饮酒行为和酒精所致的健康问题已引起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院2001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45例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整理分析,以期总结经验,能为此类病人的顺利治疗及出院后进一步的康复提供有效的临床心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患者化疗呕吐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心理干预治疗对化疗所致呕吐反应影响,以便今后工作中对癌症化疗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168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治疗组(85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心理护理,治疗组接受特定的心理干预。结果:168例癌症化疗患者中有14例未发生恶心、呕吐,其余15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但接受心理行为干预的癌症化疗患者3级、4级呕吐反应人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心理行为干预可减轻癌症化疗患者的呕吐反应。  相似文献   

11.
心理护理是精神科在诊治和护理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护理工作。本文对50例精神障碍者进行了心理护理的研究,并以50名未进行心理护理的精神障碍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在异常精神症状消失方面有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认为在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各种精神症状的缓解期,意识清醒状态及恢复期的病人,通过做心理护理,彻底纠正患者的病态心理,能有效的缩短病程,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行为疗法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阳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清远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信封法分成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喹硫平、喹硫平联合行为干预治疗。比较两组PANS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精神病理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中环境、社会、心理及生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甲亢所致精神障碍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崔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45-1045
~~心理干预对甲亢所致精神障碍影响的分析@崔英$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内三科!山东曲阜273100心理干预;;甲亢所致精神障碍;;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6月-2008年6月本科收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和个性特征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血糖控制水平和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通过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6周末,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控制疾病症状,防止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理疲劳是引起人们心理行为偏差的一个重要因素。精神科护士所服务的对象是精神活动紊乱的精神障碍患者,随时可受到患者的言语、行为的攻击,易造成护士不同程度的心身伤害。由于精神科护士长期面对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因此,研究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  相似文献   

16.
马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61-5562
目的:观察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心理行为反应探讨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采取访谈调查心理行为观察法,对住院4周以上的31例便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分析。结果:77.4%患者出现焦虑、恐惧,16.1%患者出现抑郁,6.5%患者出现悲哀自怜。结论:同情尊重患者,保持有效沟通交流,细致观察,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可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消除不良的心理行为反应,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潘丽丽  高网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2):I0004-I0004,F0003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几乎每一种脑血管病都可能伴发精神障碍,有时甚至以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相起病。作者对在我院治疗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琪 《天津护理》2012,20(1):27-28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精神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的质量,为规范中风后精神障碍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BMdisc、CNKI、维普、万方等,对检索到的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52篇,其中RCT仅13篇;半随机对照试验17篇;随机字样122篇;运用盲法的6篇;采用诊断标准的152篇;有疗效判定标准的147篇;有随访记录的5篇。描述分配隐藏的0篇。结论: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精神障碍的RCT的质量有待提高,应多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精神障碍的系统评价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使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有了全新的、更全面的认识。癌症已成为我国继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类疾病。几十年来的行为医学研究显示:社会心理因素是癌症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癌症患者的不良心理行为反应,也会严重影响病情的发展、预后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资料显示肝癌患者在心理上有很多的异常表现,在临床护理中适度运用心理疗法对患者的康复与好转有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在身体上受到病痛的折磨,在心理上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使癌症患者恐惧、忧郁紧张的程度有所降低,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能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998年 1月~ 2000年 1月对抑郁型精神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与未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比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 50例,均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 2组,康复组 25例,男 2例,女 23例,年龄 16~ 55岁,平均 36.8岁,病程 2 d~ 2年。对照组 25例,男 3例,女 22例,年龄 17~ 59岁,平均 36.5岁,病程 3 d~ 2年。主要症状为恐惧、焦虑、情感爆发、嗜睡、运动、感觉障碍等。 方法:两组病人均采用抗精神药物加电针治疗,康复组在其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 1)用身心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