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梅毒螺旋体嵌合抗原的克隆表达及其临床应用;梅毒螺旋体Tp0453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钩端螺旋体疫苗鉴别试验及其国家参考品的建立;中国莱姆病螺旋体PD91重组外膜蛋白A的动物免疫效果分析;两种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方法的比较;重庆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监测分析。[编按]  相似文献   

2.
问号钩端螺旋体鞭毛相关基因flhA、flhB2和fliR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 浙江省首次在蜱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梅毒螺旋体不同血清学检验方法的应用评价;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改良微板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牙周基础治疗对龈下菌斑中螺旋体及牙周状态影响的研究;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的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3.
某犬场犬型钩端螺旋体的分离与鉴定——范泉水等;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玻片凝集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诊断钩端螺旋体病比较;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400例莱姆病病例临床疾病类型及其治疗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ipL32的重组表达及纯化——范薇等(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28(5):420-423[目的:构建L32-pQE32重组质粒,诱导表达重组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ipL32,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方法:采用PCR法从钩端螺旋体DNA中获取编码LipL32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5.
莱姆病临床实验室诊断的研究现状(综述),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Gpd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活性研究,广州市番禹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梅毒螺旋体的巢式PCR检测与基因分型,承德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性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6.
洪雅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分析;问号钩端螺旋体lipL21基因改建及其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和定位;梅毒螺旋体TpN15重组抗原的克隆与表达;杭州市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VZV和钩端感染谷丙转氨酶的检测;2种梅毒螺旋体ELISA试剂对质控血清参考品的反应结果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和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杂交技术用于钩端螺旋体的检测;强力霉素对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效果研究;山西省某县莱姆病感染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莱姆病螺旋体与梅毒、钩端螺旋体较常出现的交叉反应抗原,明确产生交叉反应的蛋白抗原成分,为精确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莱姆病的阳性判断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代表菌株PD91作抗原,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对梅毒病人和钩端螺旋体病人的血清进行抗体(IgG和IgM)检测。结果共检测梅毒病人血清196份和钩端螺旋体病人血清68份。伯氏疏螺旋体与苍白密螺旋体抗原在75kDa,60kDa,43kDa,41kDa处有交叉,交叉反应阳性率分别为IgG:8.2%、20.4%、9.2%、17.3%,IgM:7.7%、10.2%、8.7%、9.7%;伯氏疏螺旋体与钩端螺旋体抗原的交叉发生在75kDa,60kDa,41kDa,交叉反应阳性率分别为IgG:1.5%、1.5%和13.2%,IgM:8.8%、2.9%、17.6%。结论莱姆病螺旋体蛋白抗原中75kDa,60kDa,43kDa和41kDa蛋白成分与梅毒和钩端螺旋体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免疫-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浙江省1990—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研究;湖南省9县市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水平分析;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可疑阳性者随访研究;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口岸莱姆病生物媒介调查及病原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关于梅毒螺旋体感染血清学诊断方法选择的评价,江油市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原因研究,齿密螺旋体对小鼠T细胞IL-2 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影响,重组表达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性研究,问号钩端螺旋体血清群LipL41基因型分析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学鉴定,赖型钩端螺旋体毒力相关蛋白InvA的表达及其促细胞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LA0301在钩端螺旋体中的膜定位。方法运用Triton X-114抽提分离钩端螺旋体膜蛋白,以LA0301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结果Western blot表明,LA0301位于有机相。结论LA0301为定位钩端螺旋体外膜的蛋白,这为开发研究LA0301为钩端螺旋体疫苗候选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flaB—PCR在钩端螺旋体病检测中应用,钩端螺旋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钩端螺旋体病26例临床分析,钩端螺旋体疫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1988-2003年雅安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新型钩端螺旋体的毒力调查;1998-2003年河南石油勘探局新疆探区人群莱姆病监测结果分析;我国4个钩端螺旋体血清群lipL21基因序列分析及其表达产物的鉴定;福建省新丙五价钩端螺旋体菌苗接种后反应与免疫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L32—pQE32重组质粒,诱导表达重组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ipL32,建立以重组外膜蛋白为基础的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PCR法从钩端螺旋体DNA中获取编码LipL32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克隆载体pGEM—T/L32和表达载体L32—pQE32。转化受体菌E.coliDH5α和E.coliM15,IPTG诱导表达重组LipL32蛋白。Ni—NTA亲和层析纯化重组LipL32蛋白。以纯化的重组LipL32蛋白为抗原。特异的钩体抗血清进行ELISA实验。结果 扩增出约750bp的LipL32成熟蛋白基因。LipL32基因插入pQE32表达载体。表达产物6个组氨酸与LipL32蛋白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31kDa。与预期27.6kDa大小一致。SDS-PAGE电泳显示:LipL32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ELISA显示LipL32蛋白能与钩体抗血清特异结合。方阵滴定试验确定以100ng/孔包被酶标板,酶标抗体稀释度1:20000作为工作浓度。结论 LipL32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Ni—NTA亲和层析可有效纯化重组LipL32蛋白。重组LipL32蛋白具有结合活性。初步建立了以重组LipL32蛋白为抗原的钩端螺旋体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引起豚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炎症反应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豚鼠腹腔内分别注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观察豚鼠各脏器的病理改变;EnVision二步法检测钩端螺旋体在各脏器中的分布;应用Real-ti me RT-PCR法检测豚鼠血液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MCP-1mRNA的表达。结果钩端螺旋体IPAV株和Patoc1株不能引起豚鼠组织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的高表达;而Lai株可以引起典型的钩端螺旋体病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较低表达。结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毒力株Lai株引起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低于非致病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和赖型无毒株IPAV株,可能与钩端螺旋体病炎症反应轻微有关,有利于钩端螺旋体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在体内繁殖扩散。  相似文献   

16.
莱姆病关节炎的循证治疗;西部大开发中环境改变对莱姆病传播的影响;肺钩端螺旋体病的X线分析;赖型钩端螺旋体OmpA膜蛋白Loa22基因的克隆分析及蛋白表达;一新型钩端螺旋体的毒力研究;[编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莱姆病螺旋体与梅毒、钩端螺旋体较常出现的交叉反应抗原,明确产生交叉反应的蛋白抗原成分,为精确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莱姆病的阳性判断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莱姆病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基因型代表菌株PD91作抗原,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对梅毒病人和钩端螺旋体病人的血清进行抗体(IgG和IgM)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感染根管中齿垢密螺旋体PCR检测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问号钩端螺旋体毒力基因mviN的表达及细胞毒性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ipL21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体外转染HeLa细胞,探讨其在体外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寻找新的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候选疫苗分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从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基因组模板中扩增lipL21基因,纯化回收后克隆入pUCM-T载体,再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oD-NA3.1(+),运用脂质体2000将重组体pcDNA3.1(+)-lipL21转染入HeLa细胞,细胞免疫组化法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lipL21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lipL21,DNA测序显示重组质粒含有561bp的目的基因片段,读码框架正确,无碱基错配及移码突变。重组质粒pcDNA3.1(+)-lipL21体外在HeLa细胞中能有效表达目的蛋白LipL21。结论成功构建了钩端螺旋体lipL2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lipL21,且能够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筛选新的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候选疫苗分子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江西省口岸及国检监管区鼠类携带的钩端螺旋体情况,2015年7-12月,对江西省2个一类口岸和9个国检监管区捕获的鼠类携带的钩端螺旋体进行了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特异性PCR扩增两种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研究发现捕获的107只鼠类中存在12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阳性,阳性率为11.2%。包括褐家鼠6只,黄毛鼠3只,黄胸鼠1只,社鼠2只,分布在昌北机场、康替龙国检监管区、南丰国检监管区、鹰潭国检监管区和瑞金国检监管区。同源性对比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2例钩端螺旋体中11例为问号钩端螺旋体,另1例为博氏钩端螺旋体。结论在江西口岸及国检监管区鼠类中存在问号钩端螺旋体和博氏钩端螺旋体感染。两种PCR检测方法均可适用于口岸及国检监管区对钩端螺旋体的检测,防止相应传染病在口岸的爆发与传播,保卫口岸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