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其损伤小 ,术后视力恢复快 ,散光小等优点 ,倍受人们的青睐 ,但并非所有白内障患者均可以采用该手术处理。基层医院所遇白内障多数为高龄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 ,晶状体核大且硬 ,必须权衡超声乳化手术和非超声乳化手术的利弊 ;另外超声乳化手术中引起后囊破裂等并发症时也常立即改为常规囊外手术方法处理[1] 。我们在成功进行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及超声乳化术的基础上 ,采取巩膜隧道切口 (下称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  相似文献   

2.
陈爱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49-3650
在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白内障在老年人疾病谱中均占据主要地位,并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1],迄今为止手术治疗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惟一有效方法[2].传统的大切口白内障手术损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近年来逐渐被超声乳化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所替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操作过程中使用能量大,负压高,时间长,对角膜损伤大,引起术后近期内较重的角膜水肿,影响视力恢复[3].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是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主要方式,该手术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实用、安全、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1 临床资料2009~2010年人院手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并人工晶体植入术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56~78岁,平均67岁,术后均有少许角膜水肿,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80例需要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选择患者角膜散光度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非球面人工晶体植人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处理,以及观察手术后的疗效。方法对48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非球面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6的患者38例(81%),0.1—0.5者10例(19%);后囊破裂7例(15%),角膜内皮水肿7例(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非球面折叠人工晶体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好、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不同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不同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2月住院白内障患者94例97只眼,按手术切口方式分为3组,分析术后角膜散光度变化。结果反眉形巩膜隧道小切口对角膜散光影响最小。结论反眉形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不需特殊设备,手术方法易掌握,手术费用低,尤适基层医院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及原因,总结防治方法。方法对900例(981只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手术常见并发症角膜水肿、虹膜损伤或脱出、后囊膜破裂、前房积血等。结论小切口非超乳化白内障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其并发症发生主要与术者熟练度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non-phacoemulsificatio s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 NPSICE)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189例(200只眼)施行经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上方作梯形巩膜隧道切口,两边穿刺口,撕囊,水分离,摘除晶体核并植入人工晶体.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ECCE).观察两组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NPSICE组中术后3d视力大于0.5者84.5%,散光发生率20%,明显优于ECCE组(均P<0.01).结论: 经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快且安全,术后恢复快,散光轻,视力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1256例(1375眼)。结果术后二周,视力≥0.05者1367眼,脱盲率99.4%,视力≥0.3者1121眼,脱残率81.5%。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15眼(1.1%),后囊膜破裂36眼(2.6%),前房出血8眼(0.6%),术后高眼压21眼(1.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好、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是基层医院首选复明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启云  陈锋 《江西医药》2010,45(6):579-580
目的总结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1032例(1059眼)白内障患者在球后麻醉后施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所有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都较术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本虎  杨文忠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45-2546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新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愈合快、对角膜曲率影响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设备昂贵、手术费用高、操作复杂等因素影响,广泛开展该手术有一定的困难。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不需要特殊仪器,医疗费用相对较低,效果稳定,并发症少,是众多目前未配置超声乳化仪的基层医疗单位的白内障主导手术方式。本研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白内障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老年白内障患者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老年白内障患者100例,以双盲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实验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分析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视力、眼压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其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角膜散光度、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前房出血、瞳孔变化、后囊破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虹膜脱出、角膜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其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应用,能够更好降低患者的角膜散光度、视力、眼压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邹才林  王玛理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20-2121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辅助切口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自2006-2010年期间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00只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加做辅助切口(观察组)和不加做辅助切口(对照组)两组,并对其术中、术后在后囊破裂、虹膜脱出、皮质残留、高眼压及术后1、90 d视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虹膜脱出、角膜水肿、皮质残留、术后早期视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后囊破裂、高眼压及长期视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采用辅助切口,可以有效降低对眼内组织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109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目前已逐步成为白内障手术的主流趋势,但因设备昂贵,手术费用高,因此具有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低收入的白内障患者,我院眼科中心同时开展了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该手术吸取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表面麻醉、隧道切口、环形撕囊、水分离等先进技术,仅在处理晶体核的方法上有所区别[1],因此不仅兼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麻醉简单、切口小、无缝线、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且胜在不受设备限制,成本费用低.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眼科中心共开展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109例共116只眼,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关和雨  罗惠兰 《江西医药》2006,41(5):313-314
目的探讨小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为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选择术式。方法在上方角膜缘后做5.5-6.5mm反眉状隧道切口,采用晶状体囊袋内手法碎核技术对76例76暇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76例76眼全部成功完成囊袋内碎核。术后第1d裸眼视力≥0.6者为(63.2%)。半年后裸眼视力≥0.6者为(71%)。结论小切口囊袋内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继承了大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的手术经典。吸收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优点,小切口术后不用缝线、散光小、视力恢复快,而且手术消耗成本低,所需器械简单,是一种适合贫困地区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形态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3例(77眼),实施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检查术前,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及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散光变化.结果 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个月较1周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即1个月时视力明显提高且趋于稳定.结论 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全面反映白内障术后角膜形态变化.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是较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后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和手术体会。方法对23例(28只眼)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d视力提高≥0.5~1.0者占67.9%.术后1周时占85.7%,并趋于稳定。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虹膜色素播散,角膜水肿.房水混浊.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和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是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59例(374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0.5者为345眼(92.2%),角膜水肿11眼,术中后囊破裂4眼,瞳孔变形8眼,后发性白内障1眼。术中无虹膜脱出,术后无切口渗漏或浅前房。373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1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所需器械简单,经济,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9例行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37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将患者以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分析术后视力、眼压、房角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均有显著效果,具有提高视力、控制眼压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乳化组,每组30例,对所有研究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所有乳化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乳化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显著,且患者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对28例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摘除 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6月,观察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1月查视力28眼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虹膜损伤、后囊破裂和角膜水肿。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效果良好,关键是熟练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