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抗栓治疗中巴曲抗栓酶及肝素对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溶栓治疗的同时接受肝素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的同时接受巴曲抗栓酶治疗,每组30例。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溶栓治疗后不同时间点PT、aPTT、ACT及D-D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Fb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PT、aPTT及ACT呈显著升高趋势;D-D呈迅速升高、缓慢降低趋势。观察组溶栓治疗后不同时间点PT、aPTT及A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bg及D-D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Fbg呈降低趋势;D-D呈迅速升高、迅速降低趋势。同时两组各时间点间,溶栓前PT、aPTT、ACT、Fbg、D-D,溶栓4 h时PT、aPTT、ACT、D-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溶栓4 h时Fbg、溶栓24 h及48 h时PT、aPTT、ACT、Fbg及D-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MI溶栓治疗中,巴曲抗栓酶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凝血及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6)。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片,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高于对照组、MPV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血小板参数改善幅度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结束时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10.8%(4/37),对照组为41.7%(15/36),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横纹肌溶解、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可更大幅度改善血小板参数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近远期疗效均较佳,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基本治愈23例,显著进步30例,总有效率为97.5%(78/80),对照组基本治愈14例,显著进步31例,总有效率为78.7%(6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差异加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共出现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2/80),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3/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持续高凝状态及抗凝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4例为正常对照组。患者对照组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患者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抗凝治疗,对比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患者对照组PT(12.68±1.69s、12.53±1.52s)、TT(18.38±5.13s、18.97±4.68s)、aPTT(23.22±5.26s、22.63±7.62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5.69±1.23s、23.65±3.58s、28.75±6.67s),而Fbg(2.31±0.86s、24±0.73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76±0.5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aPTT和Fbg指标水平与患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T(16.52±2.69s)、TT(23.16±4.69s)、aPTT(27.67±5.03s)显著高于患者对照组(11.69±3.47s、19.02±4.03s、21.04±5.68s),而Fbg(1.68±0.65g/L)显著低于患者对照组(2.49±0.71g/L),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aPTT和Fbg指标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对照组PT、TT、aPT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Fbg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普遍存在持续高凝状态,有必要采取抗凝治疗,以改善其持续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康复训练,研究组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下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凝血指标(Fbg、aPTT、PT、T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研究组不同时间点下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PTT、PT、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黄有孝 《四川医学》2011,32(8):1248-124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治疗后14d和治疗21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及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且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血小板,出、凝血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到2015年5月共收集64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Fbg)、D二聚体(D-D)、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T、a PTT、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治疗4 d,观察组PT、a PTT、TT均延长,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PT、a PTT、TT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bg、DD、PLT对比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4 d,观察组Fbg降低,D-D、PLT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Fbg上升,D-D、PLT有所降低,其Fbg、D-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ASP治疗ALL可导致患者凝血机制异常,但停药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棚替佐米方案(PAD)诱导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四项及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聚集率,血栓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T、TT、aPTT、Fbg、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事件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16.3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诱导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可纠正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溶栓适应症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途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5例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14 d末的NIHSS评分分别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TT、APTT、PIB、P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β、hs-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相比,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方法随机选择102名患者,均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同期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叶酸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叶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PT、Fbg、TT、aPTT);Hcy水平以及NIHSS评分、BI评分,以及CRP、SOD、OX-LDL水平。结果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aPTT、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Hcy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CRP、SOD、OX-LDL水平均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接受叶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可有效的提升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血凝酶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住院部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血凝酶组和止血敏组,各60例。又观察其止血效果与对凝血功能(Fbg,aPTT,PT,TT)与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结果血凝酶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止血敏组,治疗前,两组Hb、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H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止血敏组Hb,HCT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Fbg、aPTT、PT、TT与P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调,(P0.05);两组治疗前后、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凝酶组Fbg,TT水平较止血敏但明显降低(P0.05);显示血凝酶组的类凝血酶作用。结论血凝酶对颅脑损伤患者止血效果满意,且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单独及其联合输注对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90例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组(A组,n=42)、单独机采血小板组(B组,n=28)及单独冷沉淀组(C组,n=20)。三组均分别于输注前1 h内及输注后24 h内采集5 ml静脉血,测定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Fbg(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及PLT(血小板计数),比较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三组输注前各项指标间无明显差异(P0.05),输注后,三组PT、aPTT、TT均降低,Fbg与PLT升高,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输注后A组PT、aPTT、TT均为三组中最低,其次为C组,A组Fbg与PLT为三组中最高,其次为B组,三组间差异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4 h红细胞的输注量无明显差异(P0.05),A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B组,冷沉淀输注量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止血时间为A组最低,其次为B组及C组,三组间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A组最短,与B组及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大失血采取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可为失血患者及时补充血小板及多种凝血因子,并缓解凝血障碍,实现快速止血,利于患者更快恢复,同时也减少了成分血用量,为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中加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凝血纤溶指标、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T、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血小板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T、aPTT上调(P0.05),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血小板凝集率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两种患者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其血小板计数(BPC)。结果对照组患者的PT、TT检测结果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PTT结果较对照组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Fbg、BPC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食管癌Ⅰ~Ⅲ期患者与食管癌Ⅳ期患者相比,凝血四项与BPC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g与BPC结果的升高显示食管癌患者相比正常人来说更易发生血栓,且随着其结果的增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细胞也将转移的更快,因此,监测食管癌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AMI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疑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立即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改善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6 h观察组PT、a PTT水平较治疗前增加,Fb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PT、a PTT治疗后6 h低于观察组,Fg水平治疗后6 h 24 h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LT、MPV、PDW分别改善至(246.15±41.33)×109/L、(12.34±1.26)fl、(14.30±1.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能显著改善AMI患者血小板指标,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激素治疗在青春期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所收治青春期子宫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并予以激素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住院用药治疗后1d、2d及7d的阴道出血量、治疗总有效率及凝血指标(包括PT、aPTT、TT、Fbg)、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入院时阴道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2d、7d后,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 (39/45),高于对照组62.2% (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各项凝血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时两组PT、aPTT、TT均缩短、Fbg升高(P<0.05),观察组入院1个月时的PT、aPTT、TT短于观察组,Fb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激素治疗青春期子宫出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使用阿替普酶的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共28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8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同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7 d时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快速改善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相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患者未增加其出血风险。但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住院7 d时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无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68例C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发病前24 h内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对照组78例(发病前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研究组90例(发病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比较两组近期、远期疗效,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颅内出血和死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症状性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静脉溶栓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重症肺炎患儿92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较对照组73.91%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TT、PT、aPTT、D-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Fbg、A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PLT、MPV参数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IL-8、CRP等炎性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治疗能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患儿的凝血功能得到改善,血小板参数恢复正常,炎症因子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障碍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情况将其分成早期神经功能障碍组(A组,n=41)和非早期神经功能障碍组(B组,n=81)两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差异,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除a PTT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外,A组患者PT、TT等凝血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Fbg水平则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T或TT缩短、Fbg水平提升均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高凝状态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障碍间关系密切,临床可将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作为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拟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