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非均质性脂肪肝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非均质性脂肪肝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最终诊断非均质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和诊断资料。结果41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分为两型:Ⅰ型(浸润型)13例,肝内回声增强局限于肝叶、段或局部,其余肝脏回声正常。高回声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其周围和或内部可见正常走行的管道回声,CDU提示为静脉血流;Ⅱ型(残留型)28例,弥漫性肝脏高回声内见局灶片状低回声,边界清晰或欠清晰,无占位效应,部分可见正常肝脏血管走行其间。结论CDU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维超声检查是宫颈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基础,可以准确测定宫颈的横径和肿块的大小,并可对宫颈内的细微结构直视观察。本组99例宫颈占位性病变中,良性占位37例,超声诊断32例,诊断符合率为86.5%,声像图均表现为宫颈横径<4cm,内部回声呈无回声或低回声,宫颈管偏位,宫体大小正常。宫颈癌62例,超声诊断59例,诊断符合率95%,声像图表现为宫颈横径≥4cm,内部回声呈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其中58例见宫颈管消失,26例宫体不同程度增大伴宫腔积液。62例宫颈癌转移灶及组织脏器浸润的检出率为69.6%。  相似文献   

3.
B型超声已能检出直径在1~1.5cm左右之病灶。但声像图所示肝内低、无回声占位性病变的病因鉴别还常感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已确诊的声像图显示为低、无回声肝内占位性病变病例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以期进一步提高肝内低、无回声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精囊疾病的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精囊及其病灶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回声及血流改变,选取病灶显示清晰的图像贮存,对38例临床确诊的精囊疾病进行脱机分析。结果:声像图对精囊结石及精囊占位具有特异性,诊断准确,且可显示较小病灶。急性精囊炎、射精管囊肿声像图早期改变较明显,超声诊断准确性高。慢性精囊炎声像图有一定改变,对于改变较明显的,结合临床亦具有诊断价值。结论:对于精囊结石、占位性病变、急性炎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改变较明显,可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颈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宫颈占位性病变经腹常规检查,然后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将探头涂耦合剂套上避孕套后缓慢放入阴道内,以二维超声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以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分析研究病灶的二维声像和血流特点。结果29例宫颈占位性病变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宫颈癌,10例宫颈息肉,6例黏膜下肌瘤,其中8例合并宫腔积液。本组宫颈癌主要声像图特点以低回声为主,边缘呈虫蚀样改变,宫颈息肉声像特点为扁圆形或条状强回声,宫颈管线清晰;宫颈黏膜下肌瘤系有长蒂的宫腔黏膜下肌瘤突入到宫颈管内,呈锥形或类圆形,有包膜,一般呈中低回声。结论宫颈原发占位病变以宫颈癌及宫颈息肉为常见,二者各具有不同的声像图特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更清晰显示病变特点以及病变与宫颈管间关系,为肿瘤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204例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型:Ⅰ型(局限浸润型)28例,占13.73%,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62例,占30.3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114例,占55.88%,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性白血病2例的声像图特征山西霍州矿务局中心医院特检科罗玉芳邮政编码031400用日本东芝SAL-32A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3.0MHz和5.0MHz,常规检查肝胆脾、记录肝脏大小、形态、内回声、胆囊壁的变化以及脾脏大小。本组2例白血病,年龄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02例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类:Ⅰ型,局限浸润型14例,占13.73%,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31例,占30.3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57例,占55.88%,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  林晓瑜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11-1012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议,对103例已确诊的非均匀脂肪肝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声像图分四型,J型局限浸润型(16.5%),肝内脂肪呈灶性堆积;Ⅱ型多灶浸润型(14.6%)。全肝显示弥漫分布的强回声团;Ⅲ型叶段浸润型(42.7%),致密高回声区位于肝叶或肝段。以上三型CDFI显示病灶内见走行平直的肝静脉或门静脉血流信号。Ⅳ型正常残留型(26.2%),弥漫性高回声内见局灶性低回声。边界清,无胞膜,CDFI显示低回声无血流环绕,内见与正常肝静脉或门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结论:CDFI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10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染色体R显带分析。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77%、M2、M3,及M5型白血病均有其特征性杂色体异常,且与预后高度相关(P<0.01)。认为染色体R显带研究在急非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