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胃肠功能障碍改善组82例和胃肠功能障碍未改善组88例,通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情况分析评价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胃肠功能障碍改善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胃肠功能未明显恢复病人显著降低.结论 积极恢复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复苏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30例)和单纯液体复苏组(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腹内压、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及免疫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腹内压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腹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降低腹内高压的发生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镜减压联合大黄进行肠道去污对合并胃肠功能损伤的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接受治疗的合并胃肠功能损伤的脓血症患者 7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6 例。检测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 、C 反应蛋白(CRP) 、尿素氮(BUN) 、血清肌酐(Scr)等生化指标。同时评估患者的 APACHE Ⅱ评分、胃肠 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经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 血清 PCT、CRP、BUN、SCr 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 <0.05) 。另外,治疗组患者 APACHE Ⅱ评分、胃肠 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时间、机械通气时 间、ICU 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 。治疗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 80.56%, 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 , 而继发性 MODS 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25.0% 和 13.89%, 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 。结论?结肠镜减压及大黄肠道去污治疗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对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改善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21例危重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合并胃肠功能衰竭时加用中药组(治疗组,68例)与未加中药组(对照组,53例).比较两组胃肠功能衰竭的缓解率、缓解时间及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等.结果 治疗组胃肠功能衰竭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 vs 55.7%,P=0.027);治疗组比对照组胃肠功能衰竭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52±2.10)d vs(10.85±3.85)d,P=0.00]、MODS的发生率明显减少(13.2% vs 24.5%,P=0.027)、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4.60±3.63)d vs(15.92±3.9)d,P=0.00];治疗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 vs 20.8%,P=0.741).结论 中药治疗结合常规治疗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MODS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但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以降低MODS的病死率。方法21例产科MODS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持续胃肠减压减轻腹胀、选择性肠道去污、经胃肠道营养、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止和控制消化道出血等综合措施防治胃肠功能障碍。结果21例产科MODS中出现胃肠功能障碍9例,占42.86%;死亡6例,其中4例并发胃肠功能障碍(66.67%)。结论产科MODS死亡病例极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早认识、早干预、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为防止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实施早期干预对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168例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0例,给予吸氧、留置胃管、合理进食、改善微循环以及保护胃黏膜、抗酸、平衡肠道微生态等防止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88例,不采取任何防止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胃肠障碍9例,发生率为11%;对照组发生胃肠功能障碍29例,发生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儿给予防止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腹症Ⅲ号鼻饲、灌肠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急诊科EICU收治的APACHEⅡ评分≥20分,年龄≥18岁的危重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急腹症Ⅲ号鼻饲、灌肠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1周后APACHEⅡ、MODS评分、胃肠功能评分、腹内压。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胃肠功能评分、腹内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APACHEⅡ、MODS评分、胃肠功能评分及腹内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肠蠕动、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ACS与MODS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Ⅲ号鼻饲联合灌肠治疗可改善腹内压、胃肠功能评分、危重症评分,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21例产科MODS中胃肠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产科MODS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 ,降低MODS的病死率。方法  2 1例产科MODS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应用持续胃肠减压减轻腹胀、选择性肠道去污、经胃肠道营养、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止和控制消化道出血等综合措施防治胃肠功能障碍。结果  2 1例产科MODS中出现胃肠功能障碍 9例 ,占 4 2 .86 % ;死亡 6例 ,其中 4例并发胃肠功能障碍 (6 6 .6 7% )。结论 产科MODS死亡病例极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 ,早认识、早干预、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皂水灌肠在急性阑尾炎并肠管扩张积气及肠梗阻术前准备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组,A组术前进行肥皂水灌肠、禁食水、备皮,B组按照传统方式只行禁食水、备皮。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肠管积气、扩张及肠梗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用肥皂水灌肠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为防止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实施早期干预对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168例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0例,给予吸氧、留置胃管、合理进食、改善微循环以及保护胃黏膜、抗酸、平衡肠道微生态等防止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88例,不采取任何防止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胃肠障碍9例,发生率为11%;对照组发生胃肠功能障碍29例,发生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儿给予防止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老年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以及衰竭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危重病老年患者进行随机选取,根据其胃肠功能的情况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50例A组患者为胃肠功能障碍,40例B组患者没有胃肠功能障碍,对比两组患者APAPCHEII评分,还有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另外将A组患者中死亡以及生存人数的GIDF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A组患者MODS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比B组高,同时存活患者GIDF评分明显低于死亡患者,上述差异经统计分析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差异显著。结论对于具有胃肠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其死亡率较高,并且可以使用GIDF评分评估其临床预后情况,两者之间呈反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8):76-79
目的?观察急腹症Ⅲ号鼻饲、灌肠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 年7 月~2017 年2 月我院急诊科EICU 收治的APACHEⅡ评分≥20 分,年龄≥18 岁的危重症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3 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急腹症Ⅲ号鼻饲、灌肠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1 周后APACHEⅡ、MODS 评分、胃肠功能评分、腹内压。结果?治疗1 周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MODS 评分、胃肠功能评分、腹内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APACHEⅡ、MODS 评分、胃肠功能评分及腹内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肠蠕动、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ACS 与MODS 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Ⅲ号鼻饲联合灌肠治疗可改善腹内压、胃肠功能评分、危重症评分,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危重症与胃肠功能障碍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症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 1 0 2例危重症患儿依据危重病例评分的不同分成A组 ( <70分 ) ,B组 ( 71~ 80分 ) ,C组 ( >80分以上 )三组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 2例危重患儿中有 48例出现胃肠功能障碍 ,发生率为 47% ( 4 8 1 0 2 )。三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 :A组高于B组、C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B组高于C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三组病死率比较 :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A、B、C三组部分细胞因子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部分细胞因子明显高于非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儿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胃肠功能障碍者危重病例评分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胃肠功能障碍者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48例胃肠功能障碍中显效 1 8例 ,占 37.5 %( 1 8 48) ;有效 1 6例 ,占 33.3% ( 1 6 48) ,总有效率 70 .8% ( 34 48) ,死亡 1 4例 ,占 2 9.2 % ( 1 4 48)。结论 危重病例评分值越低 ,细胞因子的值越高 ,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 ,病死率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潘海卿  汤秋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20-121,12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危重患者胃瘫的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危重患者89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危重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胃动力恢复时间和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胃动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防治危重患者胃瘫,降低MODS发生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效果和优缺点。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12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 A 组与 B 组,A 组69例,B 组56例。A 组采用腹腔镜手术,B 组采用开腹手术。对比两组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费用,并对比切口大小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A 组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 B 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A 组的切口大小与切口感染率均小于 B 组,对比有差异(P <0.05)。A 组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 B 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痛苦少、感染率低等优点,但其住院费用偏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症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胃肠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6例非胃肠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胃肠功能障碍与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为45.7%,较对照组的19.6%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4.8%,较对照组13.0%显著升高(P0.05)。结论:危重症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对其预后具有严重不利影响,应对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2~2014-12间本院ICU收治的112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肠胃功能障碍将其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预防组入院后立即予以大承气汤治疗,对照组均予以生理盐水治疗,对出现肠胃功能障碍者予以大承气汤,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预防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液pH值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中胃肠功能障碍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胃液pH值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承气汤在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衰竭防治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减少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平衡患者胃液酸碱度。  相似文献   

18.
大黄治疗小儿肺炎合并严重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黄对小儿肺炎合并严重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肺炎合并严重胃肠功能障碍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内服大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对照组65.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30.3%,死亡率为35.3%,而对照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匀为50.0%,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黄能有效地纠正胃肠功能障碍,防止病情向MODS演变,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武礼琴  麻超  赵爱丽 《农垦医学》2003,25(5):373-374
目的:预防和减少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根据MODS的高危因素,对128例严重创伤患者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早期及时复苏,提高复苏质量;②早期防治感染;③加强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时发现及处理MODS;④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尽早恢复胃肠功能;⑤进行整体护理,加强心理疗法,减少医源性MODS的发生。结果:128例严重创伤患者中发生MODS58例,死亡34例,无因护理措施不当而致MODS及MODS患者死亡。结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认真实施。可有效降低严重创伤患者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导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全程治疗给予全胃肠外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导泻联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导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较早地缓解腹部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