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病区药品管理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病区内药品安全管理质量。方法使用“五常法”规范病区内药品管理,对实施前后病区药品过期与混放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后药品过期病区数有所减少,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27,P〈0.05);药品混放病区数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120,P〈0.01)。结论在未建立后勤保障系统及电子输送系统的医院里,病区内药品安全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给护士用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实施“五常法”管理,能有效改善病区内药品过期与混放现象,提高护士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五常法"规范泌尿外科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五常法"对泌尿外科进行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制定明确的要求和相关措施,在泌尿外科进行"五常法"的规范化安全管理,并对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五常法"后护士改变了管理观念,提高了护理安全意识,加强了护理细节管理,现存的护理安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护理隐患能及时被发现并杜绝,提高了护士工作自律性及综合素质,使护士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大大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五常法"管理,减少了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五常法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病区管理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两个手术病区分别作为五常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病区施行五常法管理,对照组按现有管理模式管理,观察期半年,根据季度护士长查房结果、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等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管理方法的差别。结果:实验组实行五常法管理以后,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病区护士站的物品摆放、无菌物品的合格率、护士取放物品的效率也比对照组高。结论:五常法的应用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JCI标准,确保病区药物管理的安全性.[方法]将"五常法"的理论及管理模式应用在药品管理中,实行全员参与和专人负责制,制定实施计划,定期检查,不断改进.[结果]病区药品管理质量、医务人员及病人满意率等均明显提高,提高了用药安全.[结论]"五常法"具有简单、实用、高效的管理特点,是提高药品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病区急救药械管理质量,防范医疗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方法:收集2010年1~6月我院各科室急救药械管理存在问题,通过确立标准、衡量绩效、评价并纠正偏差三个步骤对急救药械进行管理.结果:各科急救药械完好率达100%,护士急救技能合格率从36%上升到100%,护士急救药品知识知晓率从47.22%上升到94.74%.结论:通过对病区急救药械控制和管理,可明显提高病区急救药械管理质量,防范医疗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常法管理对于改善泌尿甲乳外科和骨外科病区环境,护理服务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病区环境进行评估,找出泌尿甲乳外科和骨外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好实施前的必备工作,运用五常法,改进泌尿甲乳外科和骨外科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护理工作,优化护理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法并进行管理。结果经过1年的实施,泌尿甲乳外科和骨外科病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病区环境整洁、有序、舒适、安全、安静,清洁责任分工明确,个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又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医院对护士工作效率和业务素质的考核成绩达优率,由“五常法”实施前63.46%、51.92%分别达到90.38%、86.53%以上,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服务和科室环境卫生的满意度,由“五常法”实施前77.20%、69.52%分别达到93.98%、95.43%,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五常法”的应用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五常法"理论在急诊科药品管理中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五常法"理论在急诊药品管理的作用.方法把"五常法"理论运用在药品管理中,制定实施计划,由病区管理者带头实行,定期进行检查,不断改进.结果急诊科药品的摆放、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等与实施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大力推广"五常法".  相似文献   

8.
“五常法”在综合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营造安全、舒适、整洁、有序的医疗环境,使患者得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把"五常法"应用于我院综合科护理管理之中。结果经过1年的实施,医生对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3.64%提升到95.45%,与实施前比较有差异(P〈0.05);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1.00%提升到98.00%,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5.00%提升到97.00%,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五常法"可改善医疗环境,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树立良好医院形象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实施“五常法”规范病区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营造安全、舒适、高效、整洁的工作环境,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方法:培训护士,将"五常法"的理念贯穿到每一名护士,制定各重点部位标准、措施并实施五常法。结果:规范了病区环境管理、物品分类、定点放置、标识清楚、一目了然。全院护士自觉执行"五常法"管理,提升了团队协作精神,塑造了良好的医院形象,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五常法"是规范病区环境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实施“五常法”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改善医院工作环境、简化操作程序、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方法培训护士,将"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理念融入到护士日常行为之中,并将开展"五常法"列入医院基础管理考核指标.结果全院护士自觉参与执行"五常法"管理,提高了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护理环境品质,保证护理安全,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五常法"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加强对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2011年针对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使用流程、制订管理手册、组织培训与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结果 与2010年相比,2011年发生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和用药安全隐患的事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7,P<0.05).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显著提高.结论 加强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病人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以保证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完善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核查,并进行定期检查、反馈,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核查后,无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围手术期护理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了6.45%,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展,保证了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从87%提高到93.7%,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96%提高到99.7%,医患双方的满意度与安全核查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核查,保证了病人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蔡晓宇  倪卫玲 《护理学报》2009,16(24):16-17
分析总结病区冷藏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药品储存温度不确定;药品放置不规范,归属不清,各种冷藏药品未归类,混放于一起;药品种类繁多,临床用药更新快,护士不了解需冷藏药品的种类;病区进出人员复杂,药品保管的安全性较差;大部分针剂有效期或到期标识印在包装盒上,针剂上只标明生产批号,没有生产日期,药品的有效期不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冰箱门上贴醒目的温度标识;使用温度计实时监测冷藏室温度;冷藏药品账目登记入册,明确药品归属;建立需冷藏药品一览表,督促护士加强学习;给冰箱增加挂锁,安全保管冷藏药品,防止失窃;明确有效期与失效期的概念,建立醒目的药品有效期标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绩效考核在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9月~2011年12月,对我院门诊外科护理管理实施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比较绩效考核前后,外科门诊护理管理、五常法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指标.结果 实施绩效考核1年半,护理管理质控分从年平均95分上升到97.5分,有利于科学的分配护士奖金,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慎独精神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88%以上.结论 在护理管理中运用绩效考核,量化工作内容,达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进一步体现优质服务,科学有效地评价护士工作成绩,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ABC分类法对病区高危药品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提高高危药品管理水平,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健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加强药物安全管理知识培训,采用ABC分类法将病区高危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标识醒目,建立统一的评价考核标准,检查制度落实到位,防止出现药品混放、过期、变质药品;防止药物储存条件不当导致药品疗效下降,保证安全用药。结果:ABC分类管理后药品管理效果优于ABC分类管理前(P<0.05)。结论:ABC分类法用于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能提升病区药品管理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杜绝了用药差错。  相似文献   

16.
五常法审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使用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五常法审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使用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建立五常法审核的评价体系:护理部成立五常法管理委员会和审核评定小组;制定审核评价标准、扣分细则。于每季度对全院病区进行检查评比,综合分析评分、缺陷发生条目、频次及其分布特点。结果第2季度与第4季度比较,五常法审核评分从(91.08±6.57)分增高到(97.64±4.10)分;≥90分的比例从64%提高到97%(P<0.05);满分100分的从7%提高到27%;五常法审核中各项缺陷扣分频次均下降(P<0.05),常组织和常清洁缺陷率均从79%下降到5%,常规范中标签不整齐、不统一、张贴不规范等项从37%下降到17%(P<0.05)。结论建立并实施五常法审核评价体系能客观评价五常法实施效果,规范病区管理,持续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病房储备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立病区药品安全专管员及科室药物专管小组,将病房存放的药品按批号及生产日期或药品失效日期装在透明分装袋中,并有序分类放置于药品储存柜,贴上注明药名、剂量、有效期∕取药时间标识的条码标签。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护士检查药品所需时间及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结果规范化管理后药品管理缺陷总发生率为15.00%低于规范化管理前的65.00%;规范化管理后护士检查药品平均时间为(5.03±5.00)min,低于规范化管理前的(89.31±5.28)min,管理前后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病房储备药品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且降低药品管理缺陷的发生率,进而减少药品使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规范病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防范临床用药风险,确保用药安全。方法收集本科室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有:药品混放;基数不固定;放置不规范,未进行分区管理;标识不醒目;有过期现象;护士药物知识欠缺。进行一系列规范管理:成立科室药学部;规范存放科室药品,分区分类存放,严格按贮存条件存放,差异化存放,统一药品标签,严格有效期管理;强化护理人员药品知识;建立药品三级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全科护士参与,实施3个月后评价规范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病区药品规范管理后,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品规范管理,可有效提高科室药品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胸心外科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五常法”的理论应用在药品管理中,实行全员参与和专人负责制,制定实施计划,定期检查,不断改进。结果:实施“五常法”后,不仅保证了安全,提高了抢救效率,而且护士的素质提高了,实现了自律。结论:在胸心外科的药品管理中应大力提倡“五常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胸心外科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五常法”的理论应用在药品管理中,实行全员参与和专人负责制,制定实施计划,定期检查,不断改进。结果:实施“五常法”后,不仅保证了安全,提高了抢救效率,而且护士的素质提高了,实现了自律。结论:在胸心外科的药品管理中应大力提倡“五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