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儿童感染率居首,故搞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环境卫生工作,是降低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有力措施,同时可以作为学校卫生的监督指标,对此,1998年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肠道寄生虫病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抽查对象及方法 抽取城乡6所小学,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盐水沉淀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锦州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94年10月至1997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市郊区5个村520名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和市内5所小学530名学生及学前班儿童的粪便进行蛔虫、蛲虫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520名儿童蛔虫感染率为31%,蛲虫感染率为24%。城市530名儿童蛔虫感染率为2.8%,蛲虫感染率为1.8%。农村和城市蛔虫、蛲虫感染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490名学龄前儿童蛔虫感染率为18.6%,蛲虫感染率为16.9%。560名小学生蛔虫感染率为15.2%,蛲虫感染率为9.3%。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蛔虫、蛲虫感染情况,经统计学…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福田区小学生蛔虫感染现状调查吴会林,吴绍乾蛔虫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肠道寄生虫病。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其感染率均很高。据全省1986年1987年学生健康监测资料统计,城市和农村小学蛔虫感染率分别25.31%和37.06%。为了解我区感染率,在1989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清远市清新区农村留守儿童蛔虫感染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清远市清新区5 817名农村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人体粪便中蛔虫虫卵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清远市清新区农村留守儿童蛔虫感染率为4.95%,2~4岁组居多。经线性趋势分析,蛔虫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χ~2=54.55,P<0.05)。幼儿园组蛔虫感染率为8.92%,检出率高于小学组(χ~2=96.93,P<0.05)。家庭月收入<1 000(元)组蛔虫感染率最高(9.12%),家庭月收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8,P<0.05)。看护人文化程度越高,儿童蛔虫感染率越低(χ~2=26.89,P<0.05);看护人为外/祖父母的儿童蛔虫感染率最低(2.32%),看护人做生意的儿童蛔虫感染率最高。农村留守儿童蛔虫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便后未坚持洗手(OR=5.47);农家肥与化肥混合使用(OR=2.75);不常穿鞋干农活(OR=3.75);砧板未分开切生、熟食(OR=4.73);蛔虫感染的认知不足(OR=4.52)。结论清新区农村留守儿童蛔虫感染率高于广东省及该省粤北山区蛔虫感染率,处于较高的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晋中市榆次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防治儿童蛔虫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蛔虫卵,2009~2013年每年在城区及乡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学校及幼儿园,对14岁以下各年级学生及幼儿开展了蛔虫感染现状调查。结果 14岁以下儿童蛔虫平均感染率为1.89%,城区、农村14岁以下儿童蛔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46%和2.22%(P<0.05),幼儿、小学生、初中生蛔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33%、3.15%和1.32%,14岁以下男性、女性蛔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19%和1.55%(P<0.05)。结论晋中市榆次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防治重点为农村地区小学男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全县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现状,了解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进一步巩固我县14岁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方法随机抽取新晃侗族自治县城市和农村共8所学校,总计1 920名学生,收集人体粪便,采取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查粪便标本。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此次调查有效样本1 904份,男生感染率为2.0%,女生感染率为1.64%,男生蛔虫感染率高于女生,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学生816人,蛔虫感染率为0.61%;农村学生1 088人,感染率为2.76%,农村学生蛔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校的健康教育、家长学生自身的个人卫生意识、社会经济条件等是影响学生蛔虫卵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南昌市2005年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掌握南昌市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防治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测蛔虫卵;以市区为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相应辖区内14岁以下儿童以年龄组分层,在每个年龄组内随机抽取不少于400人进行了蛔虫感染监测。[结果]南昌市2005年14岁以下儿童蛔虫平均感染率为1.08%;不同年龄组蛔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6,P﹤0.05);9岁组蛔虫感染率最高,为1.44%。[结论]南昌市2005年14岁以下儿童蛔虫平均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93年6月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射阳县洋马乡15所小学及幼儿园1034名4~14岁儿童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结果表明: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6.8%,其中蛔虫感染率为36.3%,统虫感染率为0.3%,鞭虫感染率为0.2%。从性别看,男性感染率为36.3%,女性感染率为33.2%。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儿童宜食生萝卜及瓜果等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极少有洗手的习惯,学校没有开水设备,这些都是导致肠道奇生虫感染率高的原因。因此,重视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搞好环境卫生,普及卫生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是防止肠道奇生…  相似文献   

9.
<正> 土壤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自然环境因素之一,它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蛔虫病是典型的土壤性蠕虫病,它的感染率高,雌蛔虫产卵量多,因而粪便中蛔虫卵含量最多,与其他寄生虫卵相比较,蛔虫卵的生活力也最强,最能抵抗各种不利于寄生虫卵的环境。因此通常用蛔虫卵作为卫生蠕虫学指标来监测和评价土壤受寄生虫卵污染状况,以便为防止污染,预防疾病提出卫生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7-2012年建邺区儿童蛔虫、蛲虫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南京市建邺区小学生蛔虫感染状况、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蛲虫感染状况。结果 2007-2012年建邺区小学生蛔虫感染率为0.14%(5/3 639),其中2010-2012年蛔虫感染率为0;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蛲虫感染率为0.19%(7/3 775)。结论建邺区儿童蛔虫、蛲虫感染已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 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儿童感染率居首,故搞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环境卫生工作,是降低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的有力措施,同时可作为学校卫生的监督指标。对此,在1998年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肠道寄生虫病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抽查对象及方法 抽取城乡6所小学,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盐水沉淀法进行了肠道寄生虫病检测,所查6所小学抽样人数2150人,实查2105人,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12.
吴向林  赵建华  付益仁 《现代预防医学》2014,(16):3036-3038,3041
目的比较宁夏2002年和2011年农村居民蛔虫感染状况变化,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2年和2011年2次按全国寄生虫调查方案对宁夏7个县区的人群进行蛔虫感染状况调查,比较分析2次调查结果。结果2002年宁夏农村居民蛔虫感染率5.79%,至2011年下降到3.77%,与10年前相比农村居民蛔虫感染率有显著下降(χ240.31,P0.05);2002年,感染率大于5%的县区有5个,到2011年感染率大于5%的县区仅1个;2次调查结果均显示:山区居民蛔虫感染率高于川区;学生和学龄前儿童蛔虫感染率最高;男、女性别和回、汉民族间蛔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年来,宁夏农村地区居民蛔虫感染率虽大幅度下降,但个别经济落后、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仍是蛔虫高感染地区和人群,应作为优先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3.
儿童在感染蛔虫后,常引起营养不良、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在2008年进行全市调查时,儿童蛔虫感染率指标还尚未达到国家卫生部制订的《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标准要求。因此,通过对2008年十堰市城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及分析,调查了解十堰市城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现状,以便制订出较为完善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方案,以达到国家制定的《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的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降低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肠道驱虫一般是指驱钩虫、蛔虫、鞭虫、蛲虫等肠道寄生线虫。夏天感染的蛔虫卵只有到了秋天发育为成虫才能被驱除。所以,金秋驱蛔虫正当时。这些寄生虫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多少年以来,人们对驱除儿童体内的肠道寄生虫十分重视,但对于成年人的查病、驱虫等却很少注意,有的人甚至还认为成年人是不会发生肠道寄生虫病的。  相似文献   

15.
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其中常见的有蛔虫病、钩虫病、晓虫病。其患病率高,尤其在农村,感染率高达80%。其危害性大,除了引起消瘦及轻重不等的胃肠道症状(腹痛、呕吐、消化不良)外,蛔虫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肠穿孔等;钩虫可引起慢性肠道出血,导致贫血;蛲虫可导致肛周、会阴部病痒和炎症,影响睡眠。  相似文献   

16.
蛔虫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我国科研人员在马王堆出土汉墓古尸中,就查出过蛔虫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约有55%~75%的人受过蛔虫感染,儿童感染率最高。调查显示,城市小学生中蛔虫感染率为45%,农村小学生则高达70%~80%,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在儿童中蛔虫感染率很高,蛔虫感染后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中,它既可掠夺孩子体内的营养,又可干扰机体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A等的吸收,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祸根之一.此外蛔虫常常流窜作案,窜至胆道、肝脏、阑尾、眼睛、中耳等器官为非作歹,遗患无穷.更糟糕的是蛔虫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构成威胁,由于蛔虫的产卵量大,在蛔虫的生殖代谢中需掠夺宿主大量的锌元素,而锌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物质,缺锌会敏感地反映在发育迟缓上,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淮安市区14周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现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淮安市区14周岁以下儿童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市区蛔虫感染率为1.99%。感染率存在区域差异,个别地区、学校蛔虫感染率较高。结论: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应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沂蒙山区自然条件、卫生环境复杂。为了解寄生虫病感染情况,我们于1988年6月~1989年4月对其所辖费县3050名儿童肠道蛔虫感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见附表。受染儿童主要集中在1~和3~两个年龄组。城乡儿童感染率分别为7.07%和43.62%;多胎与1胎儿童感染率分别为50.14%和23.58%。各乡镇间流行强度变化差异较大,感染率介于31.45~51.58%之间,主要与各地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建国60 a北京市中小学生蛔虫感染控制相关政策、措施的效果,为开展蠕虫病防控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对建国以来北京市学生粪便蛔虫感染率监测结果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北京地区粪便蛔虫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建国初期北京市中小学生中蛔虫感染情况非常普遍,20世纪50年代城市学生蛔虫感染率为84.95%,20世纪60年代城市、农村蛔虫感染率分别为80.74%和94.94%。从20世纪70年代起,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尤其是自1990年起蛔虫感染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历史任何时期。2000年以后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率处于低水平,其中2005年城市学生粪便蛔虫卵检出率为0;2010年农村学生蛔虫感染率为0。结论蛔虫病已经不是北京市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实施有组织的集体驱蛔、全面开展改水改厕、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蛔虫感染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