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四环素(TC)和金霉素(CTC)产生菌金霉素链霉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具有不同生产特性的金霉素链霉菌突变株可以作为四环素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克隆的宿主,也可用于以产生杂合抗生素为目标的实验,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及抗性基因已在几株链霉菌中克隆。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国内生产四环素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大都采用生产金霉素的金色链霉菌在加入氯的抑制剂或竞争剂的情况下使之生物合成四环素。但是金色链霉菌除能合成金霉素和四环素外,到底还能生成那些产物?可能是大家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因此系统的查阅了该菌种二十多年来的文献资料,发现该菌种经过变异以后能生成几十种代谢产物,至于国内生产中使用的菌株到底能产生那些代谢产物,尚待大家用科学实验来验证,本文主要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者根据生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aureofaciens)在分批发酵时能影响四环素类抗生素(金霉素和四环素)产量的几个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推导出生物合成动力学的数学模式。在以蔗糖为碳源时,利用这些模式,可以获得最佳化的发酵状态。菌体的生长速率受到培养基中糖的限制和产物(金霉素和四环素)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在小型试验罐中四环素生物合成与搅拌所耗输入功率比及通气条件之间为关系。四环素产生菌为金霉素链霉菌(Strau-·eofaeie,s)9搜9菌种。发酵用玉米粉培养基。发酵罐容积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抗菌素     
Ⅳ-35 四囨类抗菌素之生物合成Ⅰ.金霉菌(Streptomyces aure-faciens), 变种之鹵族元素的代謝:四囨素,金霉素~(36)及溴四囨素之制备及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L-丝氨酸对金霉素链霉菌及龟裂链霉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在复合培养基中加入L-丝氨酸对四环素、土霉素生物合成的阻碍作用以及金霉素链霉菌耐L-丝氨酸变株的分离。试验在300毫升摇瓶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0微克/毫升的丝氨酸在基本培养基中对金霉素链霉菌及龟裂链霉菌即有抑制作用,而其他氨基酸如丙氨酸、谷酰胺、精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  相似文献   

7.
导言自从Duggar(1948)发现金霉素、Finlay等(1950)发现土霉素以及Minieri等(1954)生物合成四环素后,四环素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研究,取得飞跃的进展。其历史可划分成几个时期。第一期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大力研究四环素发酵工艺。二十世纪60年代的特点是研究四环素类生物合成的中间体及其基本构成单元。随后的10年中,集中于对生物合成调节机制的解释,以及辨认这些过程中天然产物的分子。对产生菌的基因操作,大大促进了生产工艺的发展和生物合成途径的阐明。前者是由高产菌株推动的,而后者则获得于生物合成途径阻断型突变株。Hostalek等将四环  相似文献   

8.
从四环素产生菌金霉素链霉菌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到几株噬菌体,对金霉素链霉菌进行了抗噬菌体选育,获得产量与对照水平接近的菌株,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
通气、搅拌的效果影响着氧对微生物的供给程度。微生物对氧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取按气—液相和液—固相二种物质传递方式来完成。当发酵液中的菌落粗大或过于粘稠时,液—固相的物质传递就会变差。本文报道搅拌比能耗的研究,从而阐明通气、搅拌与四环素生物合成的关系。实验以金霉素链霉菌947为四环素产生  相似文献   

10.
尿素与土霉素、四环素或金霉素(I)络合后可增加这些抗菌素的水中溶解度。如用尿素与EDTA-2Na作固定相,则可借纸上层析法将I和其降解产物(异金霉素、差向金霉素、脱水金霉素、α或β-金霉素酸(Aureomycinic acid)以及去二甲氨基金霉素酸等完全分离。土霉素或四环素与尿素络合后的水中溶解度较大,故也能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金霉素的生物工艺过程中,通常除主要是金霉素外,还含有少量的四环素、去甲基金霉素和差向异构体。这些组份用微生物检定法无法检测出,为能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或在盐酸成品中监测这些组份,必需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HPLC法测定金霉素及相关的四环素类化合物近年虽有一些报道,但均无法同时测定金霉素(CTC)、四环素(TC)、去甲基金霉素(DMCTC)、4-差向金霉素(4ECTC)、4-差向四环素(4ETC),且分离效果不太理想。本文采用反相色谱分离技术,选择一定浓度的N,N二甲基甲酰胺的草酸溶液作为流动相,在波长365nm处测定,即可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五个峰均有较好的对称性。利用此系统,可对盐酸金霉素工艺过程中及成品中的CTC、TC、DMCTC、4ECTC、4ETC作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用启动子探针质粒pIJ486作载体,变青链霉菌TK24作受体,克隆来自金霉素链霉菌UK81的启动子,得到了三个转化子。其中转化子变青链霉菌TK24(pTA1)是含高活性外源启动子的重组子。而变青链霉菌TK24(pTA5)和变青链霉菌TK24(pTA7)中的外源启动子活性很低,但变青链霉菌TK24(pTA7)产生了新抗生素。其抗菌谱与供体金霉素链霉菌UK81的不同,当重组质粒,pTA7再转化金霉素链霉菌UK81时,得到的再转化子的抗菌谱仍与金霉素链霉菌UK81相同,但再转化子的抗生素产生被促进。经高压电泳和薄层层析表明,变青链霉菌TK24(pTA7)产生的胞内抗生物质为两种成份。金霉素链霉菌UK81(pTA7)和金霉素链霉菌UK81产生的抗生素成份相同而与变青链霉菌TK24(pTA7)产生的不同。实验得到的三个重组质粒pTA1、pTA5和pTA7上的插入片段大小分别为2.7kb、3.75kb和2.2kb。  相似文献   

13.
1947年从金霉素链霉菌培养液中发现金霉素,它是一族对革蓝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具显著活性的新抗生素。该族抗生素包括的四环素显示广谱抗菌活性和低毒,它们干扰核糖体上蛋白合成而抑制细胞生长。虽然,在世界各地四环素仍然作为第二个普遍使用的抗生素,然而其有效性因微生物抗性的高发生率而已减弱。四环素抗性决定子是非均质的,广泛分散的、有很多实例和能诱导的,它们编码数个独特机理,致使细胞有效地对付444-道尔顿四环的四环素分子以及该族抗生素中其它衍生物。数年前我们特别提到当药物进入同一宿主微生物时,普通质粒介导四环素抗性对药  相似文献   

14.
现在已知抗生素的产生不是菌种异同而是菌株差异而不同。尽管对抗生素生物合成和调节作了大量研究,但对涉及产生抗生素菌株的有关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基础研究甚少。研究表明产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菌株具有与其相关的AG抗性类型,已证明许多抗生素产生菌的生物合成基因和其抗生素抗性基因遗传结构连锁。灰色链霉菌包括产生多种类型抗生素的菌株,如链霉素(SM),金霉素,和灰霉素产生菌。在灰色链霉菌中,各菌株具有较高的DNA同源性,但各菌株产生抗生素的遗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盐酸四环素在碱性介质中同氯化铜反应生成黄绿色溶液,在400nm显最大吸收,该颜色在0~20μg,/ml浓度范围符合贝尔定律,盐酸四环素的黄绿色铜络合物的克分子吸收系数和Sandells'灵敏度分别是1.99×10~4Ltool~(-1)cm~(-1)和0.0241ppm。从而提出一个简便,灵敏,快速比色法测定制剂中盐酸四环素。盐酸金霉素对测定有干扰使读数偏高。氯碘羟基喹啉(Quiniodochlor)、  相似文献   

16.
一、抗菌活性第一个四环素类抗生素(金霉素)是1944年分离得到。以后又发现了几个四环素同类物:土霉素(1950年)、盐酸四环素(1953年)及去甲金霉素。五十年代后期,在四环素结构上去掉6-羟基,得到了6-脱氧四环素,其细菌学及药代动力学性质有明显的改变。六十年代又出现了“第二代”或长效四环素。强力霉素是1962年得到,二甲胺四环素是1967年引入。所有的四环素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但短效和长效四环素的固有抗菌活性,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四环素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去甲金霉素和强力霉素)都是常用的抗菌药物,回顾对它们的各种测定方法,如BP中的四环素生物测定法,但该法不适于常规分析。铁(Ⅲ)是USP最早介绍测定土霉素的方法。晚近介绍的四环素简便分光光度法,但此法不适用于其衍生物的测定。已发表的两种对某些四环素衍生物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是基于钒酸铵和亚硝酸钴钠的氧化。但不具专一性。本法是基于四环素类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能力,能较好螯合的阳离子有铁(Ⅲ)、铝、铜(Ⅱ)、镍、钴(Ⅱ)、锌、钒(Ⅲ)、钍、  相似文献   

18.
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对金霉素链霉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硫酸二乙酯 (DES)和紫外线 (UV)对金霉素链霉菌进行诱变的效果。其中 2 ?S诱变剂对金霉素链霉菌无明显的致死效应 ,但在含有金霉素 2 2 0 μg/ml的培养基上筛选结果表明 ,DES对金霉素产生菌产生了较强的诱变效果 ,菌株正突变率达 5 2 %。对金霉素链霉菌进行紫外诱变的结果表明 ,在营养贫瘠培养基上筛选的诱变效果较营养丰富培养基上的效果好 ,且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9.
浅谈四环素类药物的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环素类药物是一类菲烷结构的广谱抗生素,目前常用者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去甲金霉素及半合成的甲烯土霉素、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和胍哌甲基四环素等。由于该类抗生素作用广泛、疗效可靠,已普遍地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但是,本类抗生素的副作用较多,如果使用  相似文献   

20.
金霉素发酵过程的代谢特性及调控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金霉素链霉菌在50L自控发酵罐中发酵生产金霉素。分析了发酵过程的糖、氧、氮和磷的代谢特性以及菌体生长和金霉素生物合成的规律。结果表明,菌体前期的代谢控制显得非常重要,并对金霉素合成的整个过程起决定性作用。在参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发酵过程的实时优化,适宜增强前期的菌体生长,使物质代谢流有利于流向金霉素形成的途径,从而使金霉素的产率)效价)提高了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