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 男12例,女15例,年龄22~79岁,平均54.2岁;病因:风心病7例、冠心病5例、急性心肌梗塞8例、心肌病3例、病窦综合征2例、心包间皮瘤术后1例、冠脉痉挛伴室速1例;病程除1例为2年外,其余多在数小时至月余间;其中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18例,室性心律失常8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 治疗方法 乙胺碘呋酮首量150~300mg溶于20ml葡萄糖液中10~15分钟缓慢注入,无效时可隔4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口服胺碘酮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原有的或与起搏器无关而新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方法。方法 :观察口服胺碘酮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及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变化。结果 :用药后室性早搏明显减少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转为窦性与起搏心律交替 ,用药前后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胺碘酮对起搏器植入后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前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律失常较为普遍,我们曾遇见1例反复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经采用地高辛与乙胺碘呋酮联用收到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病例,女 12岁。1983年3月4日活动后突感心慌,气短、头昏、胸闷,脉搏190次/分,心电图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以后2年半内,因情绪紧张,受凉而发作20余次,每次约2~10天,并发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 (AF)对扩张型心肌病虽不会立即危及患者生命 ,但它可引起心房收缩丧失而对心功能—血液动力学和心肌氧供需平衡产生不良影响 ,还可并发肺动脉栓塞等 ,因此对这类房颤病人应尽量行转复窦律治疗 ,我们在对 17例扩张型心肌病伴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进行转复窦律的治疗中收到了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17例中 ,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2 8~ 4 6岁 ,平均 39岁 ,病史 2月~ 3年 ,经临床体格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Ⅱ~Ⅳ级心…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影响AMI预后的主要因素和AMI后患者猝死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我科于1 997年1 0月—2 0 0 3年8月应用利多卡因与胺碘酮分期治疗AMI后室性心律失常35例,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依据病史、ECG、心肌酶学(CPK ,CK MB ,LDH ,SGOT等)确认为AMI,并均经心电图和心电监护证实为此次AMI后出现的一过性或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例6 7例。男4 9例,女1 8例,年龄4 2~76岁。其中室性早搏(单形、多形、成对) 2 5例;非持续性室速2 7例;持续性室速1 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胺碘酮600mg/d,分三次口服。1周后改为维持量,200~400mg/d,同时口服稳心颗粒9g/次,3次/日,疗程3~4周,对照组:胺碘酮600mg/d,分三次口服,1周后改为维持量,200~400mg/d,疗程3~4周,治疗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间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步长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中度高原地区(西宁,海拔2260m)器质性心脏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47例中度高原地区器质性心脏病人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3)年。结果:6例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速、室颤病人,首剂(3~5)mg/kg胺碘酮10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1.5)mg/min缓慢滴注,室速均被有效终止。以200mg/d胺碘作为长期维持量能有效的控制室性早搏(92.7%)。6例静脉注射胺碘酮病人中窦性心动过缓5例、PR间期延长1例;在41例长期口服维持量的病人中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例、窦性心动过缓18例、QT间期延长22例,但无肺损害发生。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中度高原地区器质性心脏病人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刘慧琴 《人民军医》2003,46(4):211-212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8月 ,我们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伴严重心律失常 15例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78~ 84岁 ,平均 81岁。均为干休所离休干部及家属。 15例均经心电图证实为快速心律失常 ,其中心房纤颤 12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例 ,均患较严重的冠心病 ,平时服用扩冠、抗凝等药物。1 2 治疗方法 开始应用治疗量 :0 2 g ,每天 3次 ,持续服用 7~ 14天后 ,减量为 0 2 g ,每天 2次 ;7天后用维持量 :0 2 g ,每天 1次。高龄病人 ,用量偏小 ,不良反应亦较低 ,病人易耐受。用药后 9例效果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佳复律药物。方法78例101例次阵发性室是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维拉帕米、三磷酸腺苷(ATP)、胺碘酮、毛花苷丙等五组治疗。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律成功率普罗帕酮率93.8%、维拉帕米92%、三磷酸腺苷90%、胺碘酮71.4%、毛花苷丙60%。不良反应率普罗帕酮3.1%、维拉帕米12%、三磷酸腺苷75%、胺碘酮42.9%、毛花苷丙10%。结论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最高,不良反应最低,可作为临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乌头碱急性中毒所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因乌头碱急性中毒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1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60例和利多卡因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胺碘酮组给予盐酸胺碘酮静脉滴注负荷量后以1~1.5 mg/min静脉滴注;利多卡因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负荷量后继以1~2 mg/min静脉滴注维持。观察用药30 min、6 h4、8 h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改善。结果:用药30 min和6 h后两组抗心律失常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48 h后胺碘酮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胺碘酮组CK-MB升高者用药30 min6、h4、8 h后治疗有效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短期疗效与利多卡因相当,48 h后疗效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部分持续性房颤患者中 ,在服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转复窦性心律过程中 ,房颤可以转变为典型性房扑。方法  14例患者 (男性 12例 ,女 2例 ) ,年龄 4 0~ 77岁 ,均为反复发作持续性房颤患者 ,10例服用普罗帕酮、4例服用胺碘酮后 ,持续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 12例表现为持续性典型性房扑 ,2例表现为典型性房扑和房颤交替出现 ,但以房扑为主。消融前常规行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经穿刺静脉放置 10极冠状静脉窦导管、2 0极Halo导管和尖端 8mm消融导管 ,峡部拖带标测明确此 14例患者均为峡部依赖性房扑 ,由三尖瓣隔环向下腔静脉 /欧氏嵴行线性消融 ,采用温控法 (5 5°C~ 6 0°C)发放射频电流 ,消融终点为峡部双向阻滞。术后通过症状、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随访。结果 所有 14例患者典型性房扑均消融成功 ,术后均服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治疗 ,在 4~ 32个月 ,平均 (12± 7)个月随访中 ,8例(5 7.1% )患者无房颤发作 ,5例 (35 .7% )患者房颤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较前明显减少而无 1例发生永久性房颤 ,1例患者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而植入双腔起搏器。结论 在持续性房颤服用ⅠC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后转变为典型性房扑的患者中 ,消融典型性房扑及继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  相似文献   

12.
Pennsylvania大学医院,3年来用乙胺碘呋酮治疗了70例顽固持续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现该药有非常高的肺脏毒性发生率(6%)。 作者报告4例患者,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律失常过程中发生肺脏毒性反应。此4例均为男性、年龄44~73岁,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或预防室性心功过速均获成功。乙胺碘呋酮负荷量为1,400mg,  相似文献   

13.
镁盐治疗老年快速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60~76岁(平均64岁)。室性快速心律失常11例(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紊乱性室性心律2例,室早连发1例,频发室早7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0例(紊乱性房性心律1例,室上速7例,快速房颤6例,双重型心动过速1例,频发房早5例)。其中10例合并二种以上  相似文献   

14.
病史资料 :患者男 ,5 5岁 ,因反复发作胸闷、气急、心悸 2年 ,昏倒数次入院 ,2年前曾患扩张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反复多次住院 ,多次行体外直流电击复律治疗。EKG、2 4h动态心电图均提示 :窦性心律 ,肢导联低电压 ,心室肥大 ,心肌损害 ,频发室早、室性心动过速 (VT) ,经利多卡因、美西律、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效果不明显 ,仍有昏厥、抽搐反复发作。入院超声心动图示 :内径左室79mm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2 9%。治疗操作技术 :于 2 0 0 2年 8月 9日植入ICD (Medtronic,JewelⅡ 72 2 3Cx型 )。利多卡因局麻 ,…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17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7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和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后病情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4例有效,有效率82%,其中2例配合多次电击,2例在静脉滴注时出现低血压休克,用升压抗休克治疗后不良反应减轻;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腹胀,停药后症状消失;3例无效。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配合严密细致的护理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范标  季勇  姜黎晴 《武警医学》2003,14(3):163-164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P波离散度(Pd)是近年提出的一个心电学概念,且认为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新指标。本研究拟在通过胺碘酮治疗前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变化来探讨其临床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32例(观察组,包括冠心病10例,高血压病14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组30例(对照组,包括冠心病10例,高血压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剔除左房明显扩大(>40mm)及显著左心室功能不全(射血分数<0.40)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为口服胺碘酮治疗后0.5a内未复发,目前口服维持量者(每周连服5d,0.2g/d)。1.2 方法 观察组于转复为窦性心律24~48h内及口服胺碘酮治疗0.5a后窦性心律时,对照组于窦性心律时采集体表12导联心电图。患者平卧,平静呼吸下采集8~10个心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心房颤动(房颤)伴RR间期显著延长(〉2.5s)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12例瓣膜替换术后房颤、心功能Ⅱ~Ⅲ级、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1)RR间期〉1.5s。(2)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室速)的患者,根据动态结果给小剂量胺碘酮治疗(600mg/dx7,400mg/dX7,100—200leftg/d持续维持),经15—24(16±3)个月随诊。结果(1)最长RR间期每例均未超过服药前。(2)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室速消失;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与服药前比较,每例均减少达80%以上。(3)随诊监查12例患者心功能均有改善,未发现胺碘酮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夜间)伴RR间期显著延长(〉2.5S)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 17例多形性室速、室颤而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临床资料  17例患者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12~ 6 0岁 (平均 37± 12岁 )。病史 1周~ 3年 ,均为反复发作心慌伴晕厥。体格检查除有心律失常外无其它阳性体征。胸片 ,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 ;3例年岁较高者行冠脉造影正常 ;心肌酶谱、电解质 ,甲状腺功能无异常。 17例患者 ,4例静息心电图正常 ,其中 1例住院期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于睡眠中猝死 ,2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任何药物无效 ,仅电复律能终止 ,2年后也于睡眠中猝死于家中 ,另 1例失访 ,考虑特发性室颤。 4例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虽然高度怀疑Brugada综合征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但动态及静息心电图均未发现有ST抬高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也未发现右室有明显异常。其中 1例间断服用倍他乐克和普罗帕酮 ,随访 10年间发作 2次室颤 ,均电复律成功。 5例有明显的QT延长者 ,2例是兄妹 ,考虑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 (LQTS) ,1例并窦缓行VVI起搏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 ,1例行ICD ,其余 3例均服用 β受体阻滞剂 ,随访期间未发生晕厥。 3例为极短联间期尖端扭转型室速 (Tdp)、室颤 ,1例间断服用维拉帕米 ,2年期间发作 1次 ;1例服胺碘酮随访1  相似文献   

19.
卡托普利(captopil,Cap)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然而,用它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尚少报道。我们应用Cap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18例,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18例,并排除了下列情况:(1)收缩压小于13.5kPa;(2)心绞痛;(3)既往有心肌梗死史或心电图标志;(4)肝脏损害(血清胆红素或谷草转氨酶大于正常值两倍以上)。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34~68(平均51.7±2.14)岁。11例心脏症状>2年,7例呼吸困难至少10个月。心电图示:窦性心律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 1 .6-二磷酸果糖 ( FDP)对酒精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 48例病人 ,男性 45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6~ 5 2岁 (平均 41岁 ) ;其中饮酒 5年 1 0例 ,7年 2 4例 ,8~ 1 2年 1 4例。给予FDP1 0 g、极化液 2 5 0 ml加 ATP40 mg、辅酶 A1 0 0u、维生素 C2 g静点 ,1 /d,1 5 d为一疗程 ,不加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均行 2 4 h动态心电图监收稿日期 :2 0 0 2 -0 3 -19测。 结果 治疗前室性心律失常按 LOWN分级 ,三级以上 2 7例 ,二级 1 1例 ,三级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 1 0例 ,经治疗后心律失常全部消失的 2 2例 ;减少70 %的 1 9例 ,减少 5 0 %的 4例 ,3例无变化。全部症状消失的 39例。继续按上述剂量饮酒半年复发率占35 % ( 1 1 /48) ;每天饮酒少于 5 0 g或戒酒的复发率占 1 2 .5 % ( 6/48)。 结论  FDP治疗酒精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