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标记物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芹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53-1755
目的研究血清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3-HCG)及血清激活素A(ACTA)联合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及门诊就诊的83例患者,根据妊娠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宫内早孕组(45例)和异位妊娠组(38例),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β-HCG及ACTA,计算48h/0h β-HCG比值,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各检查指标的最佳工作点(OOP),并评价单一或联合指标检测对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异位妊娠组P(16.83±15.71)nmol/L、48h/0h β-HCG比值(1.02±0.77)和ACTA(0.26±0.15)μg/L均明显低于于正常早孕组[分别为(75.74±9.76)nmol/L,(2.53±0.34),(0.49±0.43)μg/L](P〈0.05)。ROC工作曲线显示,血48h/0h β-HCG比值的诊断准确度最高(AUC为0.94),其次为P(AUC为0.91),ACTA的诊断准确度最低(AUC为0.56);通过ROC曲线确定各指标OOP:孕酮以31.30nmol/L,48h/0h β-HCG比值以1.25,ACTA以0.43μg/L为临界值时对诊断早期异位妊娠有较好准确度;P和β-HCG联合检测对异位妊娠诊断的敏感度(98.4%)和特异度(66.7%)均明显高于其它检测组(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P和48h/0hB.HCG比值可进一步提高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而ACTA对异位妊娠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I、L-10含量变化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3、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0例正常非孕妇女外周血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含量,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率(6.66±1.30)%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10.99±2.64)%(P〈0.05)和正常妊娠组(12.63±3.05)%(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TGF-β(123.64±27.31)pg/L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对照组TGF-β(179.25±24.67)pg/L(P〈0.05)和正常妊娠组TGF-β(211.72±63.49)pg/L(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IL-10(145.37±42.45)pg/L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对照组IL-10(203.47±42.56)pg/L(P〈0.05)和正常妊娠组IL-10(234.45±51.21)pg/L(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低下以及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含量降低可能参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孕孕妇血清β-HCG及孕酮检测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状况的关系。方法用深圳产MAGLUMI10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142例正常早孕孕妇和58例胎儿发育不良、停止发育等非正常早孕孕妇的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同时做彩色B超检查;48 h后再次检测血清β-HCG水平,对有流血等先兆流产孕妇进行保胎治疗并密切观察。结果非正常早孕孕妇的血清β-HCG与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且增长速度较慢(P<0.05),绝大部分正常妊娠妇女(94.6%)血清β-HCG水平的倍增<2 d,而大部分非正常妊娠妇女(85.7%)血清β-HCG水平的倍增>2 d。早孕孕妇的血清β-HCG与孕酮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状况成正相关,当血清β-HCG和孕酮平均水平分别达31601 IU/L和20.8 ng/mL时,容易保胎成功。结论非正常妊娠妇女血清β-HCG与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且增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4.
张辉华  李濂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53-154,156
目的 分析研究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检测在早期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16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血清孕酮及β-HCG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孕酮及β-HCG水平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孕酮〉25.00ng/ml,B—HEG〉50mIU/ml的患者均可保胎成功继续妊娠;孕酮为15.94~25.00ng/ml,β-HCG为10-50mIU/ml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保胎成功继续妊娠;孕酮〈15.94ng/ml,β-HCG〈10mIU/ml以及孕酮和β-HCG不同步的患者,即使积极进行治疗最终仍难免流产,终止妊娠。结论 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可准确评估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预后,可根据孕酮和β-HCG检测水平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效地避免医源性浪费和减少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HCG与P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预后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孕酮(P)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对164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β-HCG和P进行联合检测。结果:血清P〉20ug/L,HCG〉50mU/ml的患者68例,占41.5%,不予药物治疗,经卧床休息.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10~20u扎,HCG10~50mU/ml患者的72例,占43.9%,其中69例经黄体酮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保胎治疗后,均胚胎发育正常,保胎成功;血清P〈20μg/L,HCG〈10mU/ml的患者24例,占14.6%,建议终止妊娠,清宫后发现宫内组织物中几乎不伴有新鲜绒毛.并伴有不同程度陈旧性出血。结论:血清β-HCG和P联合检测对于先兆流产预后的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酮(P)测定在异位妊娠诊断中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异位妊娠患者(试验组)与正常宫内妊娠早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清β-HCG及孕酮值。结果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和孕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联合检测血清β-HCG和P水平有助于异位妊娠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84例正常妊娠(对照组)和62例异位妊娠(观察组)妇女血清β-HCG和孕酮的水平,比较两组间血清β-HCG及孕酮水平的变化。结果妊娠第4周β—HCG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5、6周β-HCG和孕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HCG和孕酮检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β-HCG,联合检测确诊时间显著早于单独检测β-HCG(P〈0.05)。结论血清β—HCG和孕酮联合检测有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可提高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形式HCG在妊娠相关疾病中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志玲  李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944-945
目的:检测不同妊娠状态时血清中三种形式HCG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正常早孕、流产及异位妊娠,留取血清,利用放免法检测β-HCG,化学发光法测定.HCG及F-β-HCG。结果:三种形式HCG的变化趋势在相同妊娠情况时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异位妊娠及流产患者F-β-HCG及F-β-HCG/β-HCG比值高于正常宫内妊娠患者。破裂型异位妊娠的F-β-HCG值高于流产型患者。结论:F-β-HCG可能作为一项预测异位妊娠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刘军委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387-138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I-I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6例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MMP-9和PII—INP水平,并与选取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MMP-9(191.6±38.5)μg/L和PIIINP(8.9±1.8)μ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85.6±33.2)μg/L、(3.5±1.5)μg/L](t=13.01、14.55,P〈0.05);治疗后3d,7d、14d血清MMP-9[(170.2±30.2)μg/L、(123.6±32.7)μg/L、(90.2±30.2)μg/L]和PIIINP[(6.9±1.7)μg/L、(5.2±1.6)μg/L、(3.7±1.8)μg/L]水平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3、9.58、5.36、5.01、18.0、17.8,均P〈0.05),至治疗后14d血清中MMP-9(90.2±30.2)μg/L和PIIINP(3.7±1.8)μg/L水平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0.54,均P〉0.05)。结论MMP-9和PIIINP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孕酮(P)水平在预测复发性流产再妊娠结局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妊娠的10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连续测定血清(β-HCG)与孕酮(P)值,并于孕7周及12周行超声检查,确定宫内妊娠结局。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孕早期血清P>60 IU/L出现宫内妊娠结局不良及异位妊娠的比率较低;妊娠早期P<40 IU/L出现出现宫内妊娠结局不良及异位妊娠的比例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β-HCG水平上升理想组的宫内妊娠结局良好比例高于上升不理想组,而宫内妊娠结局不良和异位妊娠均低于上升不理想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连续检测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对预测复发性流产再妊娠结局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I、L-10含量变化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3、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0例正常非孕妇女外周血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含量,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率(6.66±1.30)%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10.99±2.64)%(P<0.05)和正常妊娠组(12.63±3.05)%(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TGF-β(123.64±27.31)pg/L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对照组TGF-β(179.25±24.67)pg/L(P<0.05)和正常妊娠组TGF-β(211.72±63.49)pg/L(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IL-10(145.37±42.45)pg/L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对照组IL-10(203.47±42.56)pg/L(P<0.05)和正常妊娠组IL-10(234.45±51.21)pg/L(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低下以及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含量降低可能参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检测甲胎球蛋白(AVe)、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并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试验方法。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原发性肝癌患者(各100例)的AFP、CEA、SF血清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AVe、CEA、SF血清含量分别为(388.2±269.9)μg/L、(66.9±29.0)μg/L、(498.2±284.2)μg/L,显著高于正常人的(3.4±1.8)μg/L、(4.2±1.7)μg/L、(40.2±12.8)μg/L水平(P均〈0.01);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AVe、CEA、SF血清含量分别为(69.6±59.5)μg/L、(8.2±2.6)μg/L、(46.3±10.3)μg/L;乙肝病毒携带者的AFP、CEA、SF血清含量分别为(5.4±1.9)μg/L、(4.2±1.9)μg/L、(42.2±14.8)μg/L。阳性似然比依次为12.30、4.14、8.44;阴性似然比依次为0.11、0.22、0.10;敏感性最高SF(91.2%),特异性最高AFP(92.7%)。以上3种标志物均阳性的敏感性为80.0%,而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利用AFP、CEA、SF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可提高特异性和有效性,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金圆圆  赵菊  季晶 《首都医药》2010,(22):16-16
目的探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水平差异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分析法对55例异位妊娠与55例正常宫内妊娠(对照组)测定所得的血清β-HCG、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5例异位妊娠与5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β-HCG分别是:5047.6±2431u/L、48409.5±2075.4u/L、P分别是9.28±1.27ng/L、30.59±5.57ng/L,异位妊娠血清β-HCG、P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β-HCG、P能够较准确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在临床应用上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胎盘催乳素(HPL)的临床意义及其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42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及43例妊高征妇女(妊高征组,其中轻度16例,中度12例,重度15例)血清β-hCG及HPL水平。结果:(1)轻、中、重度妊高征妇女血清β-hCG分别为(25.33±17.80)μg/L、(33.12±4.91)μg/L、(42.19±17.47)μg/L;正常妊娠妇女为(12.33±7.92)μg/L,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β-hCG水平与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77,P<0.05)。(2)轻、中、重度妊高征妇女血清HPL分别为(14.73±3.26)mg/L、(11.44±4.02)mg/L、(12.73±4.18)mg/L;正常妊娠妇女为(12.78±4.67)mg/L。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L水平与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r=-0.300,P>0.05)。结论:β-hCG可反映妊高征时滋养细胞功能紊乱的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妊高征病情的监测指标之一。HPL水平的变化不能作为妊高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检测早孕期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于门诊就诊的停经5~9周,有先兆流产症状的女性200例,根据48 h后复测β-HCG是否倍增分为β-HCG倍增良好组( n =147)和β-HCG倍增不良组( n =53)。根据初测孕酮水平分为3个亚组,a亚组:孕酮水平<10 ng/ml( n =67),b亚组:孕酮水平在10~20 ng/ml( n =72),c亚组:孕酮水平>20 ng/ml ( n=51)。将β-HCG倍增良好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黄体酮保胎治疗组及期待观察组。结果β-HCG倍增良好组妊娠成功率与β-HCG倍增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a亚组妊娠成功率与b、c两个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且当β-HCG倍增良好时,3个亚组的妊娠成功率均明显增加。在β-HCG倍增良好、且孕酮水平<10 ng/ml时,黄体酮保胎治疗组的妊娠成功率为与期待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孕早期β-HCG倍增良好,妊娠成功率较高,并且当孕酮水平>10 ng/ml并且β-HCG倍增良好时,先兆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较高。当β-HCG倍增良好,孕酮水平<10 ng/ml时,对于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病例给予黄体酮保胎治疗,可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β-HCG倍增不良时,无论孕酮水平高低,妊娠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常孕产妇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检测297例正常孕妇、118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及115例健康未孕妇女的血清AFU活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孕妇的血清AFU活性(35.2±11.7)U/L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孕妇女(20.8±6.1)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q〈0.01);自然分娩后第7天产妇的血清AFU活性(21.3±6.7)U/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妊娠组孕妇血清AFU活性(21.5-4.6.9)U/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晚期妊娠组的血清AFU活性[(33.7±8.8)U/L;(42.5±10.5)U/L1明显高于早期妊娠组(P〈0.01、P〈0.01),而晚期妊娠组的血清AFU活性又明显高于中期妊娠组(P〈0.05)。结论正常孕妇在妊娠中、晚期血清AFU活性明显升高,且随着孕周增加呈升高的趋势。血清AFU活性可作为妊娠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对妊娠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对本所妇科门诊就诊的停经时间为28~56d的妇女14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动态监测并联合阴道超声的方法对异常早期妊娠进行筛查、随访。结果:146例患者中正常宫内孕108例(73.9%)、自然流产35例(23.9%)、异位妊娠3例(2.05%);妊娠结局与年龄无关,β-HC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孕酮水平高预测好的妊娠结局,其中孕酮水平以11.96ng/ml为最佳临界点,而孕酮水平〉16ng/ml宫内孕正常。结论:单次测定早孕期孕酮水平对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孕早期妇女血清学指标(血清PAPP-A水平等)异常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80例孕周在13周以内的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孕妇血清中的freeβ-HCG(游离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和PAPP-A(血浆蛋白A)水平的MOM值中,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偏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妇女血清中的freeβ-HCG和PAPP-A水平异常极易导致胎儿畸形、胚停、自发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应该格外留意。  相似文献   

19.
周永安 《中国医药》2009,4(11):872-873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105mg/次,3次/d,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174.4±49.7)μg/L、TNF—α(89.5±25.8)μg/L、IL-6(232.6±61.7)μg/L及HA(180±54)μg/L、PCⅢ(171±49)μg/L、LN(168±39)μg/L、C1V(153±37)μg/L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通过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等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SLE患者血清B—ALP、PINP、NTX、CTX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B—ALP、PINP、NTX、CTX是骨形成和代谢的指标,为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代谢状况,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的B—ALP、PINP、NTX、CTX进行了测定。方法测定42例SLE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的B—ALP、PINP、NTX、CTX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B—ALP(5.03±1.22)μg/L、PINP(30.18±5.14)μg/L较正常对照组的B—ALP(7.85±1.30)μg/L、PINP(45.12±4.95)μg/L明显下降(P〈0.05)。SLE患者血清NTX(5.12±1.08)nmBCE/L、CTX(0.26±0.07)μg/L较正常对照组的NTX(2.01±0.95)nmBCE/L、CTX(0.15±0.05)μg/L明显上升(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骨形成障碍,骨吸收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