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脑益元汤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脑益元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清脑益元汤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腑祛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通腑祛痰汤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肢体活动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采用通腑祛痰汤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神经功能及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解毒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证明解毒通腑法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型患者150例随机分A、B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服用解毒通腑汤;B组只使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康复状况进行评定(采用NIHSS卒中量表)。结果:A组治疗4周后NIHSS评分降低:61.14±5.51,B组治疗4周后NIHSS评分降低:50.33±4.36。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解毒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型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柳叶 《中国中医急症》2014,(7):1343-134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痰热腑实型中风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中风病的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组辨证后接受中医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5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肺炎、应激性溃疡、泌尿系损害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hs-CRP值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hs-CRP值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人次数为17.02%,远低于对照组的36.17%(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病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并发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星蒌承气汤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按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星蒌承气汤随证加减.疗程为1周.结果 ①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全血低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星蒌承气汤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急性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110例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组,对照组55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合用中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清hs-CR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51/55),高于对照组的78.18%(43/55)(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3/55),低于对照组的20.00%(11/5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消除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控制炎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星蒌通腑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即采取溶栓、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降纤、抗凝或抗血小板抑制剂、脑保护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星蒌通腑汤治疗。结果:治疗组入院后第7天、第21天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减少,治疗组治疗入院后第7天、第21天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第90天BI评分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蒌通腑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化痰通腑联合针刺的“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176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块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的患者,随机平行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化痰通腑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显效65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89.6%;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24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达76.3%。两组总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化痰通腑联合针刺的“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有较好的效果,为急性缺血性痰热腑实型中风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星蒌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星蒌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持续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血清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P <0.05),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9.74%(35/39)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P <0.05)。结论 星蒌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脑梗死,能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TNF-α、hs-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K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证候积分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11.
李霄 《光明中医》2012,(9):1901-1902
目的观察麝香四黄汤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方法将92例痰热腑实型急性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麝香四黄汤,根据病人及病情的不同予以优质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中医病症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麝香四黄汤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脑出血有效,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复发,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类汤药星萎承气汤治疗。以上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并于患者入组时及入组第4、10天测定血清Hs-CRP,观察两组血清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s-CRP水平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痰通腑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测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脑梗塞急性期血清Hs-CRP的水平,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6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痰热内闭型、痰湿蒙神型等不同证型之间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蒙神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较大,风痰瘀阻型最轻。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星蒌承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星蒌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B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星蒌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患者安全性较高,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日常生活独立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排毒通腑法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便秘的综合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排毒通腑法,对照组采用开塞露.比较治疗后7 d、21 d对便秘、相关证候、中医病类积分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7 d、21 d 对便秘的有效率分别为93.7%和96.9%;对心烦易怒、舌质红或暗、苔黄腻改善明显(P<0.01);21 d的中医病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进步率为97.0%.对照组:治疗7 d、21 d对便秘的有效率分别为61.8%和79.4%,总进步率为55.8%.两组总进步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针药结合排毒通腑法用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便秘疗效确切,同时可改善相关证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制药搜风通胶囊联合羚羊角滴丸治疗痰热腑实证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罗定市中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痰热腑实证缺血性中风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搜风通胶囊和羚羊角滴丸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5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学以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hs–CRP水平改善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中医证候评分观察组有效率为96%(48/50),优于对照组的82%(4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搜风通胶囊联合羚羊角滴丸治疗痰热腑实证缺血性中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对照组为7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阻络证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张根明 《光明中医》2010,25(7):1129-1130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对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化痰通腑法的疗效机制。方法将5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星蒌承气汤,对照组予开塞露纳肛通便,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风证、火热证、痰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治疗组火热证积分减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星蒌承气汤能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血清Hs-CRP水平,推测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减轻脑缺血后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瘀涤痰汤加味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针灸及肢体语言康复训练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1.2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动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涤痰汤加减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