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阶梯式治疗及健康教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哮喘阶梯式治疗及其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1 1 2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6例 ,观察组采用阶梯式治疗 ,并进行哮喘健康教育。对照组单纯采用阶梯式治疗。结果 :观察组对其疾病的认识水平普遍提高 ,学会在家中监测病情变化 ,掌握哮喘急性发作或恶化时自行进行简单处理的方法 ;观察组临床控制 30例 ,显效 2 1例 ,好转 5例 ,总显效率 (临床控制 +显效 )达 91 .0 7% ,显著高于对照组 6 2 .5 % (P <0 .0 0 1 ) ;观察组治疗后 1年 FEV1、PEF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0 0 0 1 ) ;观察组治疗后 1年哮喘发作次数、发作天数及缺勤天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 0 .0 0 0 0 1 )。结论 :采用哮喘阶梯式治疗、开展哮喘的健康教育 ,是落实防治哮喘措施、提高防治水平的重要环节 ,对于有效地维持患者病情的长期稳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儿童哮喘阶梯式治疗及管理和系统教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阶梯式治疗及管理与哮喘知识系统教育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9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两组患儿均建立病历档案。观察组采用阶梯式方案治疗,在管理上不论哮喘有无发作,每2~4周随访1次,及时评价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剂量和纠正错误的吸入方法,同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哮喘基本知识、自我病情判断及治疗方面知识的系统教育。对照组无治疗方案,仅进行发作期治疗;治疗1年后随访1次,中间未进行定期随访,未进行哮喘知识的系统教育。结果两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缺课天数和呼气峰流速(PEF)值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儿童哮喘采用阶梯式治疗,进行管理和哮喘知识的系统教育,是落实防治哮喘措施、提高防治水平的重要环节。对于长期有效地控制患儿病情,提高患儿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及验证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阶梯式治疗。方法:对204例哮喘儿童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每1~3个月随访1次,审核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阶梯式调整治疗方案。结果:204例哮喘儿童在治疗1年后,日夜间症状改善总有效率100%,90%以上哮喘儿童达到GINA方案中规定的"哮喘成功管理目标"。结论:哮喘儿童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1年,能达到GINA方案规定的哮喘成功管理目标,不良反应低,长期有效地控制患儿病情,提高患儿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验证了GINA方案的阶梯式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小梅  朱丁  汤云 《求医问药》2014,(15):193-194
目的:评价社区-学校联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教育管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控制的水平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由无锡市南长区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南长区12所小学、6所初中利用学校健康教育课定时定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哮喘专科教育,并将接受哮喘宣传教育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教育组(108例)。将在上述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门诊哮喘教育管理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对照组(48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两组患儿近8周病情控制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教育组患儿病情的良好控制率较高,病情控制水平的评分较优。结论:采用社区-学校联合的方式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教育管理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的控制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的影响,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我院收治的80例哮喘患者,通过各种途径对他们实施哮喘病的健康宣教,让患者掌握正确的哮喘病的防治措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结果 实施健康宣教之后,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病情得到控制,降低了复发率.结论 对哮喘患者实施一定的健康宣教,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进行教育与管理,提高哮喘患儿及家长的认知水平和防治技能。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和个体化相结合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指导教育,建立哮喘患儿的专科病历,要求哮喘患儿记录儿童哮喘日记,并做好定期复诊及随访。结果:通过系统地对哮喘患儿及家长教育与管理后,使患儿及家长均能了解哮喘疾病的有关知识,避免哮喘的诱发因素,了解药物的用途以及如何正确及合理的用药。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进行教育与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患儿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依赖于家长的配合,家长对哮喘疾病知识的掌握是对哮喘患儿长期有效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西宁地区哮喘患者进行教育和管理对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2例哮喘患者分别从环境、生活方式、药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和管理。结果:除3例患者未能得到很好控制,其余患者均得到规范化治疗而缓解出院。结论:对哮喘患者进行教育和管理能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哮喘防治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经费的开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儿童家长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均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方案治疗,对健康教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规范化哮喘健康教育管理。结果:治疗1年后,健康教育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哮喘控制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教育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哮喘儿童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管理有助于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哮喘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哮喘治疗的新概念认为:哮喘治疗目标不只限于尽快控制哮喘急性加剧,而且应预防和减少反复发作。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哮喘教育可以显著地提高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完全控制哮喘的管理目标。方法:对180例哮喘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自我管理教育和追踪随访,于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及哮喘控制水平。结果:经过自我管理教育,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哮喘控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哮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哮喘控制水平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孙美红  谢小兰 《海南医学》2014,(8):1206-1207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表(AcT)在哮喘患者病情及症状认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并予正确的用药指导,出院后据ACT评估病情来规范使用哮喘控制药。治疗后2、4、12周各随访1次,对患者病情和症状感知结果评分。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对哮喘病情控制显著提高,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日间症状、夜间症状及变应性鼻炎三项症状感知情况具有显著改善,治疗12周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ACT可有效评价患者病情、协助指导临床医生治疗、用药,能提高患者对哮喘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建立哮喘病历档案.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使儿童哮喘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儿童哮喘的防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阶梯式护理管理对糖尿病足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例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病情护理和出院后健康指导的阶梯式护理管理。结果81.3%的糖尿病足患者痊愈,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2.3月。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阶梯式护理管理,是提高糖尿病足治愈率、改善预后、促进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防护模式转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难以根治、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要达到长期稳定控制哮喘发作、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的目的 ,不能单纯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1],更需要病人长期的配合治疗、自我病情的监测和疾病的预防[2]。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哮喘教育可以显著地提高哮喘患者对疾病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以及预后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中随机抽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患儿采用相关量表对其教育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患儿病情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对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儿的接受健康教育后患儿病情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患儿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近20余年,随着对哮喘本质认识的提高和哮喘防治方法的进展,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防治哮喘的措施,为有效防控哮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取得控制哮喘患者病情并尽可能解决哮喘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探索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哮喘患者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支气管哮喘诊疗措施。方法对1998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疗情况及出院指导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水平低,易误诊,且诊断治疗方案不够规范,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不够重视。结论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支气管哮喘防治知识的学习,提高其诊疗技术水平和诊断意识是当前支气管哮喘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教育与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多种炎性细胞参与了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生。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但仍有时会间断发作 ,需要长期治疗和预防 ,为避免诱发因素 ,减少发作 ,哮喘的健康教育与规范化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中一个重要部分 ,也是“全球哮喘防治会议” (GTNA)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证明哮喘患者通过教育和管理可达到提高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与预防 ,提高顺从性 ,减少发作 ,维持长期稳定 ,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等目的 ,因而哮喘的教育与管理更应系统化、规范化 ,更多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连续观察健康教育在门诊哮喘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哮喘患者就诊前进行问卷调查,在就诊时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至少3次,使患者对哮喘病的病因、自我护理、正确用药、就医时机有较清楚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病情进行适当的评估等27个问题,在宣教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计算所有患者对每个问题答对的百分率,比较百分率的变化。结果60例哮喘患者在健康宣教前后,对27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哮喘知识的基本了解,可使患者学会自我护理、评估病情、正确用药及把握就医时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系统化教育管理在控制支气管哮喘病情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子胥  钟达宏 《医学综述》2014,(11):2110-2112
目的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系统教育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3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63例)接受系统化教育管理,对照组(74例)未经过系统教育管理。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哮喘的认知水平、用药情况和病情控制水平等,并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哮喘患者在哮喘慢性炎症本质、给药方式、有效药物、能被控制的知晓情况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哮喘患者在哮喘症状、日常活动受限、急诊入院以及使用短效β2激动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管理后两组哮喘症状、心理情绪、避免危险因素、对疾病的担心、危险因素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系统教育管理提高了患者对哮喘的认知程度,可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自我管理,促进患者的规范治疗,提高哮喘患者的生命质量,从而提高临床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