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非理性信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问卷、应对方式问卷测评40例惊恐障碍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并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的测评。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明显偏高(P<0.01),在自责、求助、幻想、回避、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得分较高(P<0.05);②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量表总分受幻想因子与求助因子影响,与幻想呈正相关(β=0.422,P<0.01),与求助呈负相关(β=-0.339,P<0.05)。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具有概括化评论、低挫折耐受和绝对化要求的非理性信念,且多采用自责、求助、幻想、回避、合理化的应对策略;幻想、求助应对方式可预测惊恐障碍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等因素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共入组(40例)抑郁症患者,及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人,对两组均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非理性量表(第2版)、Beck焦虑量表(BAI)与Beck抑郁问卷(BDI)评定.结果 ①抑郁症患者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生活质量总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7.594~-2.433,P<0.001),物质生活维度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0.628,P=0.532);②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焦虑情绪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t=8.72、7.18,P<0.001),在非理性信念中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及糟糕至极3个维度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t=4.40、4.80、3.46,P<0.01);③抑郁、焦虑症状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生活质量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814~-0.684,P<0.01);非理性信念中糟糕至极、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3个维度均与生活质量中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生活质量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523~-0.382,P<0.01);④抑郁、焦虑症状与非理性信念中糟糕至极、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3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0~0.456,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某些非理性信念与抑郁焦虑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某些维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应付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2名正常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相比,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明显偏高(P﹤0.01),在自责、退避的应付方式上得分较高(P﹤0.05),而在问题解决的应付方式上得分却显著偏低(P﹤0.001);②非理性信念水平与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等应付方式显著正相关(P﹤0.05-0.01),而与问题解决的应付方式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非理性信念,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且非理性信念与应付方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选取63名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门诊及住院患者,选取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进行评定,病例组治疗6周后复评一次。结果:病例组治疗前IBS各分量表得分和SCSQ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降低(均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01);病例组治疗前SCSQ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增加(P0.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GDS10的患者非理性信念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方式低于对照组(P0.001),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GDS得分与IBS中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得分呈正相关(P0.001),与SCSQ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非理性信念及不良应对方式,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康复,减少抑郁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元认知策略对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后10个月应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和元认知问卷(MCQ)对7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元认知干预后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非理性信念总分;概括化评论分;低挫折忍耐;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t=6.52,2.94,13.902,20.284,5.311;P0.01)。乳腺癌患者的元认识干预前后在认知自信、积极信念、思维和控制需要及元认识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34,5.04,2.30,5.76;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非理性信念,元认知对乳腺癌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非理性信念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编制符合中国文化特点并适用于情绪障碍者的非理性信念量表。方法:采用逻辑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法初步编制了非理性信念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的检验。被试共260名,其中焦虑或抑郁障碍及二者共病者230名,正常被试30名。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三个因子: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绝对化要求。条目与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05~0.793,条目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354~0.653。分量表与总量表间的相关为0.728~0.877,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414~0.525。总量表的标准Cronbachα系数为0.874,分量表的标准Cron-bachα系数为0.725~0.812。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70,分量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分别为0.626~0.870。总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是0.848,各分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700~0.818。结论:非理性信念量表信度、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在临床工作中试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内观认知疗法对改善大学生非理性信念疗效.方法 对78例医学生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及元认知问卷,评价非理性信念情况,分别予以内观认知疗法、内观疗法干预,在干预结束时和1年后进行复测,与治疗前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干预后,内观认知组非理性信念总分(t=7.632,P=0.000)及概况化评论分(t=4.516,P=0.000)、低挫折忍耐(t=6.007,P=0.000)、绝对化要求(t=3.571,P=0.001)、糟糕至极(t=3.457,P=0.001)显著性降低,内观组非理性信念总分(t=2.721,P=0.010)及低挫折忍耐分(t=3.303,P=0.002)量表分有显著性降低.干预1年后,内观认知组非理性信念(t=5.955,P=0.000)及概况化评论分(t=2.440,P=0.019)、低挫折忍耐(t=4.945,P=0.000)、绝对化要求(t=5.569,P=0.000)、糟糕至极(t=3.140,P=0.003)与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与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观组概括化评论分量表分(t=-2.603,P=0.013)较干预前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非理性信念总分(t=-3.932,P=0.000)及概况化评论分(t=-3.250,P=0.002)、低挫折忍耐(t=-2.603,P=0.013)、糟糕至极(t=2.706,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观认知组干预后元认知总分(t=3.096,P=0.004)、认知自信(t=2.726,P=0.010)、失控和危险感(t=3.409,P=0.002)、思维的控制需要(t=3.673,P=0.001)显著降低,内观组干预前后元认知失控和危险感(t=3.224,P=0.003)分量表分显著降低.结论 内观认知疗法能矫正医学生非理性信念,降低元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互动式讲座对社区焦虑、抑郁早期人群进行干预,缓解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以试点社区中筛查出的144例焦虑、抑郁早期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69人,对照组75人;运用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共4次的互动式讲座对干预组进行干预;2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 S)、抑郁自评量表(SD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进行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①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3个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 S:t=0.991,P>0.05;SDS:t=-0.801,P>0.05;IBS:t=0.000,P>0.05),干预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A S:t=-2.373,P<0.05;SDS:t=-4.823,P<0.001;IBS:t=-3.067,P<0.05);②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焦虑、抑郁2个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A S:t=4.871,P<0.001;SDS:t=3.915,P<0.001),非理性信念量表得分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t=1.313,P>0.05);③对照组焦虑、抑郁2个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A S:t=1.519,P>0.05;SDS:t=1.514,P>0.05),非理性信念量表得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BS:t=-2.425,P<0.05)。结论互动式讲座可显著缓解和改善社区焦虑、抑郁早期人群的情绪状态;此干预模式值得在其它地区推广,可进一步探索完善此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理治疗前和结束后60周进行测评,测评工具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应对方式问卷(CSQ)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结果 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60周IBS中的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和绝对化要求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Q中的问题解决评分升高,自责、幻想、退避与合理化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P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概括化评论、绝对化要求和幻想评分与社会功能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26,-0.211,-0.218;P <0.05),问题解决评分与社会功能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47,P=0.020);③路径分析表明,问题解决、幻想、概括化评论对社会功能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68,-0.214,-0.226(P<0.05),概括化评论对问题解决的路径系数为-0.371(P <0.01),绝对化要求对幻想的路径系数为0.411(P<0.01).结论 非理性信念、应对方式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相关;问题解决、幻想和概括化评论对社会功能产生直接作用;概括化评论与绝对化要求分别通过问题解决和幻想对社会功能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制中学生非理性信念评定量表(MIBS),检验其信度与效度。方法:建立条目库,经过项目筛选,保留40条组成MIBS。用MIBS对737名中学生进行测量,四周后对105名中学生用MIBS进行重测。另外,对40名焦虑患者进行了MIBS的测量。结果:MIBS的Chronbachsa系数为0.901,重测相关系数为0.834。正常中学生与情绪障碍患者MIBS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探索性因素分析,各条目在相关因子的载荷为0.31~0.61,四个因子解释方差比率总计42.18%,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GFI、CFI、RMSEA值分别为0.871、0.862、0.092。结论:MIB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评定中学生非理性信念程度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