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依诺肝素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需要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住院ACS需要PCI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63例和普通肝素组63例,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口服后继以151服维持量(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皮下注射依诺肝素1mg/kg,q12h,包括手术当日早晨,在不额外使用普通肝素的情况下进行PCI术。对照组也应用了依诺肝素,但是在手术当日早晨停止用药,术中使用普通肝素。结果 依诺肝素组中11例,普通肝素组15例发生轻微出血,主要是注射局部的淤点、淤斑;依诺肝素组2例,普通肝素组3例发生严重出血,需要输注全血或红细胞悬液。术后随访6月,依诺肝素组8例,普通肝素组10例再发心绞痛;依诺肝素组2例因心脏性原因死亡,普通肝素组3例因心脏性原因死亡。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出血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施行经皮介入手术时,依诺肝素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术中抗凝作用。接受依诺肝素治疗的患者可能不需中断依诺肝素治疗,术中也不需额外抗凝。可见,依诺肝素在导管室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肝素治疗冠心病投药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肌梗塞患者,采用肝素钠连续静脉点滴。间断静脉注入及素钙皮下注射三种方法给药结果:一组患者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均达到用药前的1.5倍以上(P<0.001),三组之间无差异(P>0.05)均能有效地发挥抗凝作用。结论:肝素用量12500u-18750u/d,抗凝效果肯定,出血副作用小,肝素钙皮下注射安全易行,更宜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肝素酶对比试验(hmTEG)对心外科大血管手术患者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心外科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49例,术后进行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TEG(CK-TEG)检测和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肝素酶杯TEG(CKH-TEG)检测,比较不同方法各参数检测结果,以及临床申请输血情况与hmTEG指导用血情况。结果 44例患者CK-TEG和CKH-TEG检测R值、K值、Angle角、C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申请用血与hmTEG指导用血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血浆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TEG检测可有效反映心外科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体内肝素残留情况,对临床合理用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有效的抗凝是实施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重要环节。自肝素被发现以来,由于其起效迅速、效能大和其抗凝作用能被有效地逆转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抗凝当中~([1])。然而,肝素因其药理学特性在体内的量效反应个体间的差异很大,目前尚无肝素剂量精准的个体化计算方法。临床往往采用统一的按3~4 mg/kg体重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导致可能会有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进而导致术中血栓形成及术后过量出血的致命性  相似文献   

5.
心脏直视手术后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3月-1996年3月,2我科共施行各种类型心脏直视手术152例。其中11例术后使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正确地应用临时起搏器,对于心脏复跳后心运过缓,心律紊乱,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具有增快心室率,增加心输出量,维持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手术方法及该术式的优缺点,方法:采用静脉静复合麻醉,全身肝素化,浅低温下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状态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死亡,手术手心功能良好,无心脏传导阻滞,肝肾功能不全等。结论:该术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防止心脏传导组织的损伤及时判断修补是否严密。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配合中几个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配合中几个问题的处理李永芬许爱素路琴本文对我院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期间护理配合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1术前做好抡救的准备工作;2.配合医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3.一定要准确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4.做好复苏复律;预防感染。临...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转机对血液成分的破坏及肝素对凝血机制的影响,使手术用血量大。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完成体外循环直视手术156例,对术前血色素正常的心脏直视手术者,采用综合的血液保护、节血措施及剩余肝素血(腔静脉学和机血)回输等措施,减少了术后用血量,并有52例完全不输库血。同时,妥善处理好围术早期带来的影响,获得满意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3年3月-1996年3月,我科共施行各种类型心脏直视手术152例。其中11例术后使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正确地应用临时起搏器,对于心脏复跳后心动过缓、心律紊乱、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具有增快心室率、增加心输出量,维持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的决定性作用。结合文献复习,对于术后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及护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心脏粘液瘤手术治疗中的特殊性(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伟生  黄海泉 《新医学》1995,26(7):363-364
心脏粘液瘤手术治疗中的特殊性(附3例报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胸外科曾伟生,黄海泉,蒋仁超,张卓华本文报告我院在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中碰到的3例特殊改变。就粘液瘤的瓣膜损害和转移、右房粘液瘤及全身支持疗法问题加以讨论。临床资料例1:男,12岁。因心悸、...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肝素抗凝是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by pass,CPB)中重要的环节,对有肝素耐药倾向的手术患者,问题就显得更为棘手,作者设计了5种不同的抗凝方案,并通过实验评价其效果,从而为手术中有针对性的用药寻找依据。方法:选择了100个有肝素耐药倾向的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5组:1组以ACT(活化凝血时间)作为调整肝素用量的标准;2组以HepconHMS作为肝素管理的标准;3组在②组基础上+500IU/kg的ATⅢ(抗凝血酶Ⅲ);4组在②基础上+0.1mg/kg的水蛭素(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5组在②基础上+tirofiban(一种短效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  相似文献   

12.
6例心脏刺入伤的手术救治陈冠中我院1979~1991年共对6例心脏刺入伤患者进行手术抢救治疗,成功5例,死亡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7~30岁;均为利器刺伤。受伤部位左前胸锁骨中线内侧3~5肋间3例、右前胸锁骨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9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待心包、纵隔引流液量〈20mL/h,应用肝素作为桥接抗凝剂300-400U/h静脉泵人,维持APTT在45~50s范围内。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开始口服华发令2.5~5mg,每日根据PT-INR值调整华发令用量,待INR值达到理想值时,停用肝素,微调华发令用量,直至测算出最合适的维持量。结果98例患者术后早期抗凝期间,无栓塞病例,少许轻微出血事件,调整用量后好转,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肝素+华发令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静脉应用普通肝素的安全性、个体差异性及实用性。方法:对494例静点普通肝素达肝素化病例进行分析,明确其出血与病例选择、肝素用量的关系及出血安全性。结果:494例患者中出血患者17例,总出血率为3.44%,严重出血7例,占总数1.42%,因出血导致死亡共2例,占0.41%;所有出血患者与静注50mg肝素无关;达肝素化时肝素用量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结论:在及时、严格监测三管条件下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病例,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具较高的安全性,值得继续推广,静注50mg肝素提前达肝素化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刘建林  李兆志 《急诊医学》1998,7(2):82-83,139
目的:应用体外循环与辅助循环方法救治围术期心脏急症病人。方法:紧急应用体循环支持5例,其中3例同时进行原发心脏疾病的手术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4例,左心辅助循环1例。结果:治愈7例,死亡3列。结论:体外循环与辅助循环,对转术期心脏危重急症病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肝素预防静滴多巴胺失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决定了其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应用的普遍性。但静滴多巴胺常引起静脉损伤,导致局部疼痛,甚至组织坏死,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一直困扰着医务人员。近年来,我们在常规配制的多巴胺液中,按 1u/ml加入小剂量肝素,对 80例患者发生静脉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80例需静脉输注多巴胺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按手术安排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40例,男 22例,女 18例,年龄 8-65岁,多巴胺用量为 5- 15 μg(kg·min),对照…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低分子肝素0.4-0.6ml,每天2次皮下注射,连用14天。结果:36例患者临床疗效为66.67%。低分子肝素尚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等作用。结论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肝素治疗胎儿生长迟缓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芳  赵红梅 《护理学报》2000,7(2):11-12
目的 探索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胎儿生长迟缓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法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分别观察IUGR孕妇的宫高、腹围、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以及用药后副反应的影响。结果 两组观察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 在治疗IU-GR病人的过程中,应用小剂量肝素效果明显优于常规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中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精蛋白是一种异种蛋白 ,为目前最有效的肝素中和剂 ,但对某些病人可产生毒性反应[1] 。本文对应用鱼精蛋白的 2 75例体外循环病人进行观察 ,总结了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75例中男 15 7例 ,女 118例 ,年龄 1~ 5 8岁 ,ASD12 0例 ,VSD136例 ,其它非瓣膜病 19例 ,在体外循环下心脏跳动中行心内直视手术。首次用量鱼精蛋白与肝素的比值为 1 5∶1。鱼精蛋白的注射途径为 :中心静脉 2 36例 ,外周静脉 2 0例 ,主动脉根部 19例。观察对象符合如下条件 :手术解剖矫形良好 ,鱼精蛋白注射前循环和呼吸功能参数正常 ,能…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SE)在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心肌缺血评价中的意义,对28例各种非心脏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及DSE结果进行了分析,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岁(29~75岁)。结果:可得出结论者21例,其中阳性提示有心肌缺血者7例,占33.3%,均首先接受了抗心肌缺血治疗。7例未达到预期心率,其中5例因不良反应而提前中止试验,而采用其他评价方法,全组围手术期无一例心肌梗塞或死亡发生。结论:DS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心肌缺血评价手段,可用于非心脏手术患者中筛选围手术期心肌梗塞或死亡的高危或低危患者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