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供血血管阻塞骨血液供应缺失而出现的骨坏死,介入治疗的出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我们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础上[1],采用了局部股骨头内穿刺减压,注入"骨欣肽"即"联合介入疗法"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疗效,加快坏死骨的代谢和修复,取得了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2例经临床、影像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8例为早期股骨头坏死,回顾性分析其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X线均为阴性;CT上可见股骨头星芒状结构紊乱、消失、骨质疏松、小片骨硬化及小囊状透光区;MRI上出现信号异常及特征性表现"双线征"。结论 MRI对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临床及早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成毅  李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5,(1):20-22,26
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冲击波治疗疗法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通过影像学诊断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30髋)的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本研究为了评估冲击波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疗效,根据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4"字试验(A→B)评分分别把30髋患者以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分成四组,观察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疗效;黄克勤疗效评分通过多个样本率的x2检验,比较各期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别。结果对于早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早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晚期的患者。结论早期运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可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促进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及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丹丹  张颖  张虹 《安徽医药》2022,26(2):417-421
目的 分析并掌握中国专利中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下载提取2009―2018年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专利复方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利用"方剂分析"功能进行复方用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 筛选出94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专利复方,出现频数最高的...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注重“四结合四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不同的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所造成的最终结果,晚期易导致股骨头塌陷,造成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随着对股骨头坏死发病机理和手术治疗缺陷的不断认识,中药在保留股骨头的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提高疗效及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股骨头坏死患者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家中康复修养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医院治疗的时间,因此,了解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注意事项很重要,这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为此,提出中医药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要注重"四结合、四禁忌".  相似文献   

6.
<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是临床常见病,致残率很高,其理想的治疗应在早期阶段,可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关节功能。而X线发现时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欠佳。自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应用以来,MRI对于股骨头缺血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检查和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使得临床对于股骨头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82例(102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CT扫描资料,分析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表现。结果本次研究82例102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0期7例8髋,占7.84%(8/102),Ⅰ期39例42髋,占41.18%(42/102),Ⅱ期36例52髋,占50.98%(52/102),CT检出74例93髋,确诊率为91.18%(93/102)。39个髋关节CT扫描股骨头出现条索状或斑片状的高密度硬化影,其内伴有低密度透亮影走形;36个髋关节自股骨头中央至骨性关节面出现簇状、条带状或斑片状高密度边缘较模糊硬化影;28个髋关节股骨头骨小梁紊乱、稀疏,甚至断裂,骨质疏松,呈"星芒征"变形;12个髋关节股骨头皮质下出现囊性变,周围伴有反应性硬化缘;46个患髋股骨头出现弧形线状透亮影,即"新月形征"。结论 CT检查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坏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骨细胞坏死的一种常见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患了股骨头坏死应该怎么办?该保守还是手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是对付股骨头坏死的"万能钥匙"吗?置换手术的利与弊人工关节置换就是用人造的关节假肢取代严重损坏、功能严重受损的自身关节。自1969年美国首次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以来,这项技术日渐成熟,但近年来在我国的实施当中也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国际公认的骨科或风湿免疫科的疑难疾病。约80%未经及时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在发病后1-4年会发生股骨头塌陷。因此,早期发现并治疗股骨头坏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住股骨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 利用螺旋CT对35例缺血性坏死股骨头进行扫描,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结果 早期股骨头坏死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征消失,晚期股骨头塌陷,囊状改变,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变窄等.结论 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分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SARS"后ARCO Ⅰ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18例患者,对16例32髋进行非手术综合治疗,2例4髋进行观察.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和股骨头缺血坏死ARCO分期、分型系统为评价手段,对18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8例36髋平均随访6.4个月,观察的2例中有1例2髋进展到ArcoⅢ期并接受手术治疗,其余17例髋关节功能保持优良.对接受手术治疗的1例2髋的股骨头坏死灶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未发现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股骨头内动脉血管壁并引起血管炎的证据.结论:非手术综合治疗"SARS"后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邓水堂  郑丽民  郑胜 《江西医药》2007,42(7):656-657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23例髋关节中,3例具有"线样征"(其中单线2例,双线1例),11例可见骨髓水肿表现,7例可见关节腔积液,9例股骨头塌陷碎裂.结论 MRI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的方法,特别是对早期骨髓的改变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股骨头钻孔减压并重建棒植入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方法对股骨头早期坏死的22例患者用股骨头钻孔减压并重建棒植入治疗。结果本院开展的22例股骨头早期坏死患者恢复良好,髋关节痛缓解,术后随访2年,患者症状无复发,影响学检查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加重征象。结论用股骨头钻孔减压并重建棒植入是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的有效方法,而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对可疑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磁共振检查是现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和发现早期股骨头坏死最有效的手段。从我们诊治经验看来,股骨头坏死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由股骨颈骨折导致,迟发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颈骨折愈合后所产生的股骨头坏死。研究发现,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范围与血液供应并不一致,部分患者血供好的部位也出现坏死,这很难用缺血性坏死理论来阐释。临床发现股骨头坏死主要位于外侧和前外侧,即股骨头的负重区,这说明迟发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其应力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其进行应力因素分析并早期干预治疗对临床降低其坏死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股骨头活性成分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临床以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糖皮质激素是导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最常见原因。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盛行期间,各临床医院对绝大多数患者进行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SARS康复患者出院后出现了股骨头坏死。陈卫衡等[1]对86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SARS康复者进行分析,确诊股骨头坏死46例,患病率高达53.5%。股骨头坏死发病后股骨头修复比较困难,预后较  相似文献   

17.
糖皮质激素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收获治疗效果的同时,往往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有些甚至非常严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其中之一。5%~25%应用皮质激素的患者会发生股骨头坏死,在应用激素的SARS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更高达53.5%[1]。在我国,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约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50%。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一旦发生,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严重,治疗非常棘手。在临床治疗不得不用激素,且不得不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的的情况下,如何避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值得研究。本文就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药物预防作一综述。激素性股骨…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71-172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进行临床研究。方法:本文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病因进行探讨,运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的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结果:病变稳定和好转13例,其余5例股骨头病变仍有缓慢进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对股骨头坏死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就是利用手术的方法用人工的"股骨头"代替坏死失去功能的股骨头,是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等疾病的常用方法~[1]。实施该手术后关节活动度好、下床早、并发症少。但高龄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基础病较多,器官储备功能下降,术后易发生器官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加之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护理难度更大。所以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具有特殊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核素扫描和磁共振影像资料的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其中门诊10例患者采用核素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50例住院患者采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收集影像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总结1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SPECT表现,其中14个髋关节考虑股骨头坏死,14个髋关节显示坏死区为浓聚表现。住院的5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接受MRI检查,其中82髋关节显示长T2信号。长T2信号是股骨头内充血水肿的典型表现。总结以上结果显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为充血性疾病,而非缺血性疾病。结论股骨头坏死是最初是因为股骨头充血内水肿,骨内压力增高,静脉及静脉窦壁比动脉壁薄,所以最早受影响,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股骨头内压力增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最终导致股骨头坏死。这与静脉瘀滞学说相符。这将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