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9~2004年间149倒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8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临床观察和治疗疗效观察.结果 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是由综合因素所致,发病与神经-精神因素、手术创伤因素和手术后胃解剖结构改变等因素相关,非手术治疗效果最佳.结论 通过综合治疗和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胃肠持续减压、加强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均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港市中心医院2001-09/2006-07间胃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探讨.结果:胃瘫发病时间为术后4~12 d,12例均进行非手术治疗,治疗20 d以后胃肠功能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 胃切除术后引发胃瘫,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并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的原因及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术后胸胃张力过大多见,有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不当等因素,在排除了机械性因素后,对病人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延迟为表现的综合征[1]。营养支持在胃瘫的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营养状态差、术后不能进食的病人,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减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2]。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我们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病人28例,通过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又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88年3月~2006年1月726例胃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生于术后4~15天.16例中14例经非手术治疗,13~28天痊愈,2例行胃造瘘及空肠营养造瘘,分别于第一次手术后37天及49天胃功能恢复、治愈.结论胃手术后FDGE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由综合因素引起;胃肠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FDGE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一般可痊愈,要耐心等待,不宜盲目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9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病人治愈,1例病人经胃肠减压,红霉素+甲氧氯普胺治疗无效,改用甲钴胺500μg,l次/d静滴后治愈.1例患者因胃瘫合并肠麻痹治疗无效转院治疗,最终因全身衰竭死亡.结论预防糖尿病胃轻瘫的关键,诊断相对较为简单,治疗时应采用饮食治疗、降糖治疗、合理应用胃动力药、红霉素和甲钴胺以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8~2005年胃手术后胃瘫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胃瘫均发生于胃手术后3~10d。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胃管留置时间12~51d。3周后胃功能恢复者42例,占67.7%,6周内开始进食者59例,占95.2%,除1例迁延7周以上,均恢复经口进食,2例因腹腔感染死亡,1例并发胰腺炎死亡。结论胃瘫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均可恢复。  相似文献   

8.
胃术后胃瘫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常见于术后3~10d,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嗳气、反酸、呕吐大量胃内容物或宿食等.常影响病人术后康复和增加经济负担,近年来已引起临床的重视.现将本院2001年~2003年诊治的5例胃术后胃瘫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8—2005年胃手术后胃瘫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胃瘫均发生于胃手术后3—10d。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胃管留置时间12—51d。3周后胃功能恢复者42例,占67.7%,6周内开始进食者59例,占95.2%,除1例迁延7周以上,均恢复经口进食,2例因腹腔感染死亡,1例并发胰腺炎死亡。结论胃瘫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均可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治愈的判断.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胃肠道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29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和疗效观察.结果 胃肠道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是由综合性因素影响所致,包括腹部手术扰乱、精神状态、营养不良,甚至术后饮食等因素.全组病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例自动出院2个月后死亡,28例治愈,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 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胃瘫综合征的首选及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肠外营养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胃瘫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肠外营养在胃瘫治疗中的作用。对该科自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5月施行的 794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共发生胃瘫 13例 ,所有病人均经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胃瘫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主要为残胃排空功能紊乱 ,精神紧张 ,全身营养失调等所致。治疗主要是禁食、禁水、胃管引流减压、TPN等保守治疗。尤其是在出现频繁呕吐早期 ,尽早使用 TPN支持 ,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肠外营养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中的应用@姚建高$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  相似文献   

12.
秦明 《现代保健》2009,(8):27-2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胃大部切除术后26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在术后4~8d进食后出现上腹腹胀、恶心和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性胃液及食物,呕吐后症状缓解。检查均发现上腹饱满,全腹无明显压痛,肠鸣音减弱。插胃管后可排出大量食物残渣和消化液(800~1500m1)。行胃造影(60%泛影葡胺)26例均显示胃无蠕动。保守治疗后全部的患者于胃瘫术后6~31d恢复胃动力。结论 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刘宁  魏晰 《中国校医》2003,17(6):542-543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 (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方法 对 1995年 5月至 2 0 0 3年 8月诊治的 11例PGS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本组PGS发生率 1.4 3% ,6例术后 8~ 14d恢复正常 ,4例术后 15~ 2 0d恢复正常 ,再手术的 1例于术后 5 4d恢复正常。 结论 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4.
胃术后胃瘫18例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瘫是胃术后早期并发症 ,报道渐增多 ,近十年来本院共治疗 18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0例病人 ,经胃大部分切除、残胃十二指肠Billroth -Ⅰ式重建术 ,其中 18例发生胃术后胃瘫 (男性 15例 ,女性 3例 )。年龄 4 5~ 70岁。原发病病种 :胃溃疡 2例、胃癌 16例 (女性 3例均为胃癌患者 )。而同期行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Ⅱ式附加做空肠侧侧吻合术 76例 ,则无 1例发生此症。1·2 临床症状 全部病人均表现有上腹胀、恶心、呕吐 ,部分病人有反酸感。无 1例病人有腹部疼痛现象。呕吐为大量含有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胃功能排空障碍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13例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病例的各种因素及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长期输出道梗阻、营养不良、手术时间>3小时、术后吻合口瘘或局部积液积脓、心理压力大、年龄>55岁,手术出血量>300 ml,胃瘫的发生率高.结论 胃瘫由多种因素引起,而腹部恶性肿瘤具有其特殊性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其术后胃瘫发生率高,因胃动力恢复时间长,临床上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辅以精心护理是治愈胃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老年患者在行腹部非胃手术治疗之后出现胃瘫的诊治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12例在行腹部非胃手术治疗后患有胃瘫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的相关治疗资料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 PGS多于术后6-10 d进食流食或由流食改进半流食后发生,患者的上消化道医学影像、临床表现以及临床胃镜检查等资料是判断其是否患有胃瘫的主要依据。所有的病例均经营养支持、药物应用等综合保守治疗后痊愈,均未进行外科干预;恢复胃动力时间2-6周,平均3周左右。结论老年患者腹部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是多因素所致;诊断PGS的可靠方法是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非手术综合治疗胃瘫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刘贵长 《现代保健》2014,(36):57-5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及其空肠营养管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胃癌手术患者1604例,其中术后胃瘫62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将术后胃瘫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年龄、术前幽门梗阻、心理因素、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术中出血量和进食不当等不同对胃癌术后胃瘫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是胃癌术后胃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Ig A、Ig 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胃瘫受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等多因素影响,其中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术后胃瘫患者营养和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上部癌施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全胃切除术和消化道重建的术式和治疗效果.方法:随访 1994~ 2003年完成的胃上部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全胃切除 P式空肠袢代胃及食管-空肠 Roux- en- Y吻 合术患者 50例,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0例进展期胃上部癌施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患者均 存活,术后随访 42例,随访率 84.0%. 1,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8.6%( 33例)、 59.5%( 25例)、 38.1%( 16例).结论: 对进展期胃上部癌施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仍然是目前的最佳治疗方法,对提高病人的生存期, 减少痛苦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蒋良共  蒋健  杨铭  赵先光 《中国保健》2006,14(6):142-143
目的探讨香蔻和胃汤治疗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轻瘫患者随机分成单纯中药组、单纯西药组,分别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判定,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与西药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中药组治疗胃轻瘫疗效稳定,副作用少,作用持久,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胃术后胃瘫的临床病因及护理措施与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8年23例合并糖尿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发生胃瘫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瘫发生率26.08%(6/23)。发生于术后7-9天,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加强基础护理,强调舒适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