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51-15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索组和普通肝素组。观察两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i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均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低分子肝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两组治疗前后Pit、APTT、PT、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30d。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为标准判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66.7%;16.67%出现皮肤黏膜出血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12,P<0.05),皮肤黏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55,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普通肝素疗效更显著,可防止或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7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57例)及普通肝素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普通肝素,治疗组加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40%),且出血情况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不良扳应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IU,脐周腹壁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7d。观察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及随访3个月内心绞痛、AMI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5.
不同抗凝方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3种不同抗凝方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司匹林组(A组)44例,普通肝素组(B组)34例,低分子肝素组(C组)44例。观察3组患者应用上述3种药物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时间及心电图好转时间、治疗过程中出血事件、治疗后1个月内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与C组在心绞痛缓解时间及心电图好转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0.01),而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绞痛复发C组明显低于A组(P=0.002)及B组(P=0.041),用药期间出血事件C组明显少于B组(P=0.03)。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均能明显在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低分子肝素心绞痛复发及减少出血危险性等方面优于肝素组,且更适合于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观察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变化、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缺血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出血副作用.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其分成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加阿司匹林组和单纯应用阿司匹林组。结果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加阿司匹林组治疗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发作间隔时间延长,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减少了急性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加阿司芬林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46例,51.69%)和普通肝素组(43例,48.31%),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管再通术和院内死亡发生率。结果与普通肝素组相比,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缺血、急性血管再通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观察治疗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总有效率、复发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并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传统抗心绞痛药阿司匹林治疗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000 u次/,1次/12 h,连用7d。结果加用低分子肝素的46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其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发作间隔时间延长,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减少了急性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张均萍 《中国药业》2013,22(13):100-10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扩充冠状动脉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该治疗外另给予5 000 U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每日2次,连用2周,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并辅以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异常,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检查、血液流变学、心电图、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硝酸甘油片用量)。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而对照组除红细胞比容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U,脐周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观察治疗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总有效率、复发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均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观察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变化,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缺血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出血副作用.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陈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8):9-9,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间对 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 ,持续时间 ,常规心电图ST T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与常规治疗组 34例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快速阻止心绞痛发作 ,治疗期间无急性心肌梗塞 (AMI)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发生AMI 4例 ,重度心律失常 6例 ,两组比较有差异 (P <0 0 5 )。两组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和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2次/d,14 d后分别观察两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控制、心电图ST段及T波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发作,近期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钙,不良反应无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有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2 0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 10 8例 ,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 3 0万IU/d静脉滴注和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U皮下注射 ,每 12h 1次 ;对照组 10 0例 ,采用常规治疗加普通肝素 10 0mg/d静脉滴注 ,疗程均为 7d。结果 :心绞痛缓解显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81.5 % ,68.0 % ,P <0 .0 5 ) ;心电图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83 .3 % ,1.2 % ,P <0 .0 5 ) ;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缺血明显改善 ,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无增加 ,适合在不能开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周艳菊 《中国药业》2013,(16):106-10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且加强护理、改进皮下注射方法。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与体征、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并采取正确护理措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