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肠造瘘术后的患儿肛门直肠测压资料,评价肛门直肠测压相关指标在该类患儿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对53例在新生儿期行肠造瘘术后的患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并与钡剂灌肠、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53例患儿中,回肠造瘘27例,结肠造瘘26例;47例存在直肠肛管抑制反射,6例减弱或消失。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无神经节细胞症3例,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5例,乙状结肠狭窄6例,胎粪性腹膜炎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1例。肛门直肠测压诊断HD/IND的符合率为96%。结论肛门直肠测压可有效提高肠造瘘术后患儿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彩超评测血液透析(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瘘口及血流速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H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其中男性87例, 女性63例, 年龄41~69(56.82±7.12)岁。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CT血管成像检查以及彩超检查, 根据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狭窄组(内瘘狭窄)59例以及无狭窄组(内瘘正常)91例。比较两组肱动脉近分叉处(Qb)、瘘口近端桡动脉(Qr)、瘘口处(Qf)以及瘘口近端头静脉(Qc)的血流量。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明确各项彩超参数评估HD患者AVF狭窄的效能, 对比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狭窄组Qb、Qr、Qf及Qc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377.45±103.46)ml/min比(491.52±136.71)ml/min、(320.58±102.99)ml/min比(410.89±138.46)ml/min、(476.12±112.57)ml/min比(566.43±129.85)ml/min、(519.04±120.87)ml/min比(6...  相似文献   

3.
程卫  叶丽萍  李钟声  高路  顾菁 《安徽医药》2013,34(5):584-585
目的充分利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其中前臂内瘘128例,上臂内瘘37例)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内瘘术后1个月内闭塞5例;上臂内瘘无一例闭塞,但上臂内瘘血流量较大,压迫止血不充分易造成局部血肿,上臂内瘘可穿刺范围小,静脉易形成动脉瘤。结论前臂血管无法建立内瘘时,上臂内瘘是较好的选择。采取绳梯式穿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止血,可避免动脉瘤及皮下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纱布卷指压压迫止血的止血时间和对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64例使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自身采用纱布卷指压止血法和纱布卷加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的方法,比较两种止血法的止血时间和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纱布卷指压止血法的止血时间明显缩短,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纱布卷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止血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囊式创口贴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拔针后加压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8年9月18~50岁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气囊创口贴压迫止血法、胶带卷纸压迫止血法、弹力绷带加纱布压迫止血法,每名透析患者均连续统计10次止血效果,共600例次,对比三组的止血效果。结果:动静脉内瘘穿刺拔针后,观察组(气囊创口贴)止血效果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01)。结论:气囊式创口贴的局部压迫止血效果更显著,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舒适的护理,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对动静脉内瘘(内瘘)的保护护理措施。方法分析61例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过程。结果 4例因内瘘闭塞性第二次手术;其中2例因低血压、1例因止血方式不当造成血栓形成、1例因睡眠压迫内瘘侧肢体导致内瘘闭塞,其余均使用良好。结论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好内瘘开始使用的时间,把握好穿刺部位及止血方法,预防透析中的低血压,重视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是延长内瘘使用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疗法是冶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之一。HD间期是指两次HD治疗之间的时间,其管理包括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摄水饮食的管理、用药的指导和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置。我们在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168例HD间期的尿毒症患进行了系统有效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5,(10):775-776
目的:比较两种位置按压止血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效果,透视科学的压迫止血位置。方法:将9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按压血管针眼位置(皮肤穿刺点上方0.2~0.8 cm)止血法,对照组按压皮肤针眼位置止血法,对两种不同位置压迫止血方法的出血量、止血时间及皮下渗血和血肿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个月采用按压不同位置止血法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穿刺点出血量少、止血时间短,皮下渗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压血管针眼位置止血法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 是血液透析(HD).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保护内瘘,预防内瘘阻塞,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对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我科对12例透析患者内瘘进行有效的健康护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达到了理想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HD)。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保护内瘘,预防内瘘阻塞,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对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我科对12例透析患者内瘘进行有效的健康护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达到了理想的透析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2~62岁,中位年龄45岁。透析周期为每周2次,时间为4h,穿刺成功率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的效果,总结穿刺经验及对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评分,记录并分析止血时间、穿刺成功率以及预防动脉瘤、内瘘感染、皮下血肿的效果.结果 84例实施扣眼穿刺法的患者有76例(90.5%)疼痛减轻,76例(90.5%)止血时间缩短,0例形成动脉瘤,1(1.2%)例内瘘栓塞,2例(2.4%)内瘘感染;穿刺3 700例次,成功3 678(99.4%)例次;皮下血肿7(0.2%)例次.结论 扣眼穿刺法可降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余晶晶  赵丽敏  余婷  段含含 《淮海医药》2023,(5):463-466+47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风险模型。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2月某院行长期规律透析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内瘘失功分为失功组(n=26)和非失功组(n=88)。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该模型的效能。结果:本研究中内瘘失功发生率为22.81%(26/114)。内瘘失功组患者使用人造血管、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 min、透析中低血压比例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非失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非失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人造血管(OR=8.432)、透析后压迫止血>30 min(OR=6.937)、透析中低血压(OR=11.977)、LDL高水平(OR=5.882)是影响MHD患者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风险模型预测内瘘失功的AUC为0.8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08%和89...  相似文献   

13.
倪耀华 《中国药业》2013,22(9):53-54
目的观察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对血透患者内瘘针眼渗血的作用效果,探讨血透患者内瘘渗血的最佳止血方法。方法选择医院血液透析治疗中发生内瘘渗血的患者100例,分成两组,A组50例(传统止血方法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明胶海绵按压止血),B组50例用改进后的微孔多聚糖止血球联合无菌纱布折叠按压5~10 min止血。结果 A组10 min内止血效果不明显,需要多次更换纱布,68.00%需30 min或更长时间才止住渗血,B组10 min止血效果显著者达72.00%。观察透析治疗中止血及血透结束后24 h内针眼止血及愈合情况,B组较A组止血又快效果又好,减少患者血液的损失,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结论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在血透患者内瘘针眼渗血时可有效地止血、抗炎、并促进针眼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常见原因,提出补救措施。方法:对桂平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55名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发生内瘘堵塞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55名患者中发生内瘘堵塞15例,发生率10.33%,导致内瘘堵塞的常见原因分别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33.3%);术后患者低血压(13.3)%;患者自身血管状态不佳(20%);患者自我维护监测内瘘知识欠缺(33.3)结论:及时发现内瘘堵塞的原因并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尿毒症患者内瘘出血急诊处理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内瘘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原因、止血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 32例内瘘出血患者均成功压迫止血,治疗后嘱其回家,嘱专科门诊复诊,2例患者压迫止血后收住血管外科,均为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根据患者出血原因,采取合适的止血方法及护理措施,可使内瘘出血患者达到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老年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血管内瘘术32例,由于加强观察护理,分析引起血管内瘘闭塞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内瘘尽快成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熟练掌握穿刺的方法和技巧、血透后压迫止血以及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等。术后内瘘使用时间最长已达5年,最短有半年,目前均在使用中。对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潘婵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2032-2032
动静脉内瘘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维持多次重复血透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生命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内瘘栓塞时有发生,不仅影响HD患者的透析质量,而且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故如何对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针内瘘扣眼穿刺和绳梯穿刺在疑难内瘘患者中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使用绳梯法穿刺,研究组使用单针内瘘扣眼法穿刺。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比较两组穿刺及透析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Kt/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相较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拔针后穿刺口止血时间更短、穿刺点渗血率更低(P 0.05)。研究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单针内瘘扣眼穿刺相较绳梯穿刺能明显提升疑难内瘘患者的一次成功率及透析效率,减少出血,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脉康宁对脾肾气虚兼血瘀证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中医院血透室收治的7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脾肾气虚兼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的内瘘护理及锻炼,研究组为常规治疗加脉康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的中医症状积分、吻合口近心端血管内径及远心端血管内径、血液透析中泵控血流量、内瘘血流量,以及两组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吻合口近心端及远心端内径显著增大,血液透析中泵控血流量、内瘘血流量显著提高,且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在比较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中,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脉康宁可缓解血液透析患者血瘀症状,扩张血管,改善内瘘局部血流动力学,促进内瘘成熟,还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胆总管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和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胆道狭窄,食管恶性狭窄,食管气管瘘,及纵隔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分析。材料与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4例,恶性食管狭窄7例,恶性食管肿瘤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4例,全部操作均在电视透视监视下进行。4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置入内支架均获成功,其中3例为一次性置入支架,1例先行胆汁引流术(PTCD)后再置入金属内支架。支架植入后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例支架置入后行动脉化疗。7例恶性食管狭窄,4例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均一次性顺利完成内支架置放。8例内支架置入术后加动脉化疗,平均生存期为8个月,支架植入后加动脉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是治疗手术无能的胆道、食管恶性梗阻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且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