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目的:探讨CD38+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初发未治及化疗后完全缓解时骨髓组织中CD38+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未治组骨髓组织中CD38+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同一患者完全缓解组,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8+细胞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Treg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Treg细胞在AML治疗前与缓解后的区别和联系.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AML初治组(23例)、AML完全缓解(CR)组(23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CD4+CD25+T细胞和CD4+FOXP3+T细胞分别占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T细胞特征抗原.结论 CD4+ 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AML初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完全缓解组(P<0.01),而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M+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经检验在各组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Treg细胞数量在初治AML中明显升高,治疗达完全缓解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34+细胞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实验组及对照组骨髓组织中CD34+细胞表达情况。结果:CD34+细胞在实验组骨髓组织中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细胞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细胞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中有一定关系,CD34+细胞与两者之间的转化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SP染色法分别检测初治AML患者(7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AML-CR)患者(4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难治复发(RRAML)患者(17例)及正常对照者(15例)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蛋白的表达。结果:四组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857,P0.001);初治AML组和RRAML组中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AML-C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AML各分型患者的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920,P0.05);初治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白细胞计数及髓外浸润有关(字2=9.248,13.689,P0.01)。结论:BAG-1可能参与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97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急性淋系白血病细胞均表达淋系抗原,46.7%和11.1%的成人ALL细胞表达CD13和CD33;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均表达髓系抗原,M3中只有1例表达CD34,HLA-DR均无表达;同时AML中有12例表达淋系抗原CD7,21例表达CD10;197例急性白血病中有11例(占5.6%)为杂舍型急性白血病(HAL),其中有6例B/M型.结论:CD45/SSC设门方法能排除骨髓中正常细胞的干扰,免疫表型的检测和研究对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明确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CD54)在恶性血液病的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5例多发性骨髓瘤 ,2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16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CD54。【结果】①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外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表达低于正常人。②CD54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 )表达高于在其它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达 ,在T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明显低于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③高白细胞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脾肿大者表达水平下降 (P <0 0 5 )。④CD54的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组明显高于未缓解组 ,P <0 0 1。随着病情缓解CD54表达可升至正常范围。【结论】不同的恶性血液病 ,黏附分子CD54表达不同 ,并与细胞类型、临床特征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7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MMP-3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其在初治、复发、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CD147和MMP-3在白血病初治及复发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初治组中髓外浸润组CD147和MMP-3水平显著高于非髓外浸润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CD147和MMP-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74,P〈0.01)。结论 CD147和MMP-3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可能与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基因(WT1)衍生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白血病CD34+细胞的体外清除效应.方法 合成一段针对HLA-A*0201锚位的WT19聚肽,体外负载来源于HLA-A*0201*健康人的DC后,诱导产生WT1肽特异性CTL(A组),以噻唑盐(MTT)比色法观察其对WT1表达阳性白血病患者(HLA-A* 0201+者3例,HLA-A*0201-者3例)骨髓CD34+细胞、健康人(HLA-A*0201+者2例,HLA-A*0201-者1例)外周血CD34+细胞和白血病NB4、K562及U937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试验观察其对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CD34+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形成的影响.设立单独DC诱导CTL(B组)和IL-2诱导T细胞(C组)作为对照.结果 在效靶比为20:1时,A组CTL对3例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和NB4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55.3%±2.8%,67.1%±3.2%、49.4%±3.8%和55.0%±3.7%)明显高于对3例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健康人外周血CD34+细胞及K562、U937细胞的杀伤活性(均<20%),并明显高于B组和C组CTL(均P<0.01).2例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经A组CTL处理后CFU-GM集落相对形成率分别为17.8%±4.0%和20.8%±3.4%,明显低于经B组CTL处理后(分别为88.9%±3.4%和91.8%±5.7%,均P<0.01);HLA-A*0201-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健康人外周血CD34+细胞经A组和B组CTL处理后CFU-GM集落相对形成率差异尤统计学意义.结论 WT1肽特异性CTL能够以HLA-1类抗原限制方式杀伤高表达WT1基因的白血病CD34+细胞,且能特异性抑制其CFU-GM集落形成,WT1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作为清除白血病CD34+细胞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分析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髓系抗原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3例初诊的ALL患者免疫表型,其中Ph+ALL 28例,Ph-ALL 65例,并分析其髓系抗原表达和临床意义。结果 Ph+ALL免疫表型均为B细胞,髓系抗原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其CD13、CD33的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髓系表达的抗原主要为CD13和CD33。Ph+ALL患者CD34的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Ph+ALL组首疗程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Ph-ALL组(P0.05)。结论Ph+ALL患者CD13、CD33、CD34表达增高,可能与其诱导化疗首疗程完全缓解率低有关,提示未来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监测,同时为潜在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恶性血液病患者CD54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在恶性血液病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5例多发性骨髓瘤,2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16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表达CD54。结果 (1)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凿细胞性白血病外,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表达低于正常人。(2)CD54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表达高于在其它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达,在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明显低于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3)高白细胞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脾肿大表达水平下降(P<0.05)。(4)CD54的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组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1。随着病情缓解CD54表达可升至正常范围。结论 不同的恶性血液病,黏附分子CD54表达不同,并与细胞类型,临床特征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加味青蒿鳖甲汤对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CD34+源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诱导过程中IL-6的影响.方法 以高、中、低剂量的加味青蒿鳖甲汤煎剂灌胃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不同浓度的含药兔血清备用.Fi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继予CD34+免疫磁珠提纯得到CD34+细胞.使用Fl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在人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了3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及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40L的表达.另取8例健康人骨髓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①治疗前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外,CD40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CD40较其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CR患者接近对照者,两未缓解(NR)患者CD4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D40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CD40L均存在表达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是参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发病和抗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表达与白血病分化程度及分型有关,CD40表达异常可能是AML发病机制之一,且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调节单个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纠正AML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免疫基因治疗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辅助设门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免疫表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几组三色荧光标记抗体检测25例FAB分型为ALL的儿童骨髓或外周血免疫表型。结果:25例ALL儿童中,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T型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双标记5例,在T-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7>CD3>CD5,在B-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19>CD10>CD22>CD20,在T-ALL、B-ALL及双标记中还可同时表达髓系抗原(CD13、CD14、CD15、CD33),且髓系标记抗原在T-ALL与B-ALL中出现的频率相同。结论: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技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可准确将幼稚细胞从正常细胞群中分离出来并专门对异常细胞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将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B型和T型白血病及双标记,并能反映髓系抗原阳性的ALL(M y+ALL),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CD184表达与预后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54例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D184表达情况,并分析CD184表达与CR1率,髓外浸润,复发率相关性。结果:CD184阳性组AML患者CR1率低,髓外浸润,复发率均较CD184阴性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CR1组患者CD184水平较非CR1组患者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184高表达与CR1率低,髓外浸润,复发等不良预后有关;CD184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SP染色法分别检测初治AL患者(112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 (AL-CR)患者(57例)、急性白血病难治复发(RRAL)患者(29例)及正常对照者(20例)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4组间BAG-1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95、37.866,P<0.001),初治AL组和RRAL组中2者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AL-C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初治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白细胞计数及髓外浸润有关(χ2=16.336、19.289,P<0.001),且BAG-1与Bcl-2的表达呈正关联(rP=0.587,P<0.001).结论:BAG-1可能协同Bcl-2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8+CD28+Tc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40例,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的外周血CD8+CD28+Ts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c细胞的表达率为(7.83±4.83)%,较健康对照组表达率[(14.92±4.13)%]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外周血CD8+CD28+Tc细胞的表达率为(8.21±5.68)%,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缓解组外周血CD8+CD28+Tc细胞的表达率与初诊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CD8+T细胞的表达率为(43.87±16.47)%,均比初诊患者组[(31.53±7.25)%]和健康对照组[(33.65±7.08)%]的表达率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外周血CD8+CD28+Tc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7.90±4.63)%和(6.47±2.86)%,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CD28+Tc细胞与CD8+T细胞的直线回归相关系数r=0.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无正相关关系。结论 CD8+CD28+Tc细胞在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和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的外周血中表达明显偏低,提示其抗肿瘤能力下降,需要通过有效干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对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评估P-gp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抗P-gp单克隆抗体UIC2及CD3、CD5、CD7、CD10、CD19、CD13、CD14、CD33、CD34的表达,被检患者外周血或骨髓中幼稚细胞数≥50%,并设非耐药细胞系K562为阴性对照。结果40例ALL患者中16例P-gp表达阳性,P-gp阳性表达率为40%。髓系抗原表达阳性者P-gp阳性率为33.3%,髓系抗原表达阴性者P-gp阳性率为45.5%,P〉0.05。4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D7表达阳性,且P-gp表达皆阳性。P-gp阳性组16例患者中10例治疗有效,P-gp阴性组24例中20例治疗有效,P-gp表达阳性者中3例6个月内复发。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gp阳性表达率为40%;P-gp表达与髓系抗原表达无相关性,与CD7表达有关;P-gp表达阳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效果有相关性,P-gp表达阳性者易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者的异常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初诊的38例AML患者进行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AML患者髓系特异性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低依次为:CD33、CD13、cMPO、CD117、CD11b;部分患者异常表达淋巴系抗原,表达率高低依次为CD19、cCD79a、CD7等。CD19+、CD7+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低于CD19-、CD7-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表达非特异性早期抗原CD34、HLA-DR、CD38,CD34+患者CR率与CD34-患者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患者CR率与CD56-患者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3、CD13、cMPO、CD117为髓系常见且敏感的抗原。伴有CD19、CD7表达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阴性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 (COX-2)与骨桥蛋白(OPN)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检测34例初发未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的78份标本,以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OX-2及OP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初发未治组、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外周血中COX-2及OPN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P<0.05);正常对照组与完全缓解组患者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及OPN在未治组、未完全缓解组及复发组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每二者之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及OPN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COX-2及OPN的高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相关.因此检测COX-2及OPN的表达水平对AML患者的早期诊断、监测疗效、预测复发和评价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CD34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7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2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78例ALL患儿CD34阳性率为43.6%,27例AML患儿CD34阳性率为29.6%,CD34+组与CD34-组在性别和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组与CD34-组在肝脾淋巴结肿大等髓外浸润表现、诱导治疗4周的缓解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34抗原表达在临床特征上主要表现在髓外浸润,为化疗反应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