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能否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作者自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分离DC。以源于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DC,DC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及其上清液杀伤HOS-8603肿瘤细胞。发现以TAA激活并经GM-CSF及IL-4联合刺激的DC能够诱导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该CTL及其上清液对HOS-8603肿瘤细胞有高效而特异性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肿瘤患者外周血DC在体外能够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提示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肿瘤疫苗将在肿瘤治疗及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抗肝瘤免疫。方法 自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DC;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和BEL-7402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素性T细胞(CTL);检测CTL对epG2细胞,BEL-7402细胞、SGC-7901细胞、LOVO细胞及HOS-  相似文献   

3.
李明松  袁爱力  刘思德 《肿瘤》1999,19(5):280-283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 C)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能否预防裸鼠移植瘤发生及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方法 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M C S F)及白介素4( I L4)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 D C;人大肠癌细胞系 L O V O 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 D C; D C激活同源的 T 淋巴细胞; D C激活的 T 淋巴细胞预防性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随后接种的人大肠癌细胞系 L O V O 移植瘤发生率;观察 D C 激活的 T 淋巴细胞抑制已接种于裸鼠的人大肠癌细胞系 L O V O 移植瘤生长。结果  D C 体外激活的 T 淋巴细胞明显能预防裸鼠人大肠癌细胞系 L O V O 移植瘤发生(预防组 10% , 对照组 100% , P< 0001); D C 体外激活的 T 淋巴细胞抑制该移植瘤生长〔对照组、治疗组 及加强 治疗组 肿瘤 大小分 别为 873m m 2 ±19m m 2 、569m m 2 ±17m m 2 、361m m 2 ±26m m 2 , P< 005 及 P< 001〕。结论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 D C体外诱导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反应不仅能预防人大肠癌细胞系 L O V O 裸鼠移植瘤发生,而且能抑制该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点突变 p53重组痘苗病毒诱导的抗瘤免疫反应及 B7对其加强作用,为重组抗原疫苗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人 135位 Cys→Tyr点突变p53作为肿瘤相关抗原模型,观察以表达该点突变 p53的重组痘苗病毒rVV-p53FL单独和联合表达 B7的重组痘苗病毒 rVV-B7所诱导的 CTL及对荷瘤小鼠的免疫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以 rVV-p53FL经静脉免疫 BALB/c小鼠能够诱导以 CDS+ T细胞为主的特异性 CTL。rVV-p53FL能够保护部分小鼠免遭肿瘤细胞的攻击。以rVV-p53FL治疗荷瘤小鼠,可显著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期。rVV-B7与rVV-p53FL以1:1的比例混合接种可部分加强rvv-p53FL的治疗作用。结论:肿瘤细胞内过度表达的突变P53蛋白可作为CTL识别和攻击的靶抗原,以突变P53蛋白作为肿瘤抗原的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 p53特异性的抗瘤免疫反应。共刺激分子 B7可加强肿瘤抗原诱导的抗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肿瘤免疫预防肝癌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在肝癌患者体内的抗转移作用。方法 直癌患者外周血DC及T淋巴细胞,HepG2细胞抗原激活DC,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联合刺激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DC及其诱导的CTL回输肝癌患者,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为mRNA。结果 AFP mRNA阳性组经DC及其诱导的CTK,治疗2月后,治疗组9例A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抗肿瘤细胞免疫能否预防裸鼠移植瘤发生及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直接从骨肉瘤患者外周血中培养DC;以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肿瘤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DC与同源的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激活T淋巴细胞;以DC激活的T淋巴细胞预防性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接种的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移植瘤发生率;并观察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HOS-8603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发现DC激活的T淋巴细胞不仅能抑制裸鼠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移植瘤生长,而且能预防该移植瘤发生。提示经肿瘤抗原激活的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有可能在肿瘤的预防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肿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相关性,检测正常成人外周血DC与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上清液培养前后DC表面人白细胞抗原(HLA-DA)及辅助免疫分子B7表达水平以及DC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显示正常人DC经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上清液(50%)培养后其表面HLA-DA及B7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其免疫诱导能力亦相应下降;DC表面HLA-DA及B7的表达水平与HOS-8603上清液浓度呈负相关。提示DC表面HLA-DA及B7表达水平及DC免疫功能与肿瘤细胞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分泌某些肿瘤细胞因子抑制DC表面HLA-DA及B7表达,并进一步抑制DC免疫功能,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与肿瘤细胞(SP2/0)融合后在体内的抗肿瘤效应。方法体外分离诱导扩增BALB/C小鼠骨髓DC,然后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将融合细胞接种于同基因小鼠皮下,观察肿瘤的生长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DC与SP2/0细胞融融后接种于小鼠能抑制肿瘤的生长,肿瘤的发生、生长速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的显示出DC-SP2/0融合细胞的抑制效应。结论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在体内可产生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产生的树突状细胞,对白血病特异性CTL细胞的诱导作用,及体内免疫后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诱导效果。方法:采用4小时^51Cr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观察小鼠红白细胞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内免疫治疗后对肿瘤的抑制作用,采用了HE染色和电镜等技术,分析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IL-12诱导FBL-3细胞产生的DC,在体外可诱导出FBL-  相似文献   

10.
研究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的细胞免疫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KM-CSF)及白介素-4(IL-4)直接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DC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建立裸鼠人肝癌细胞系HepG2移植瘤模型,以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治疗裸鼠HepG2移植瘤并观察治疗效果,检测移植瘤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DC诱导的T细胞免疫能够诱导裸鼠人肝癌细胞系HepG2移植瘤肿瘤细胞大量凋亡从而抑制裸鼠HepG2移植瘤生长。结论:经肿瘤抗原激活的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有可能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