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预适应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活素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预适应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预适应组(BIP组),后两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48 h及72 h 6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时间点海马CA1区VEGF、存活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MCAO组比较,BIP组各时间点VEGF、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量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预适应可能通过上调VEGF、存活素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TUNEL阳性细胞变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健康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I/R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3、6、12、24、48、72 h亚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变化,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技术检测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 各组非缺血侧相应区域神经元胞质中Bcl-2均有微弱表达.I/R组缺血侧海马CA1区于再灌注3 h开始出现Bcl-2和Bax蛋白微弱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神经元内Bcl-2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24 h后Bcl-2表达达高峰,假手术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不仅存在变性坏死,还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且细胞凋亡在大鼠I/R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I/R可诱导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且其表达呈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常温组(IR组)和亚低温组(HIR组)。各组在全脑缺血15min后分别再灌注6h、12h、1d、3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时间点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变化和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免疫印迹检测c-Jun蛋白表达。结果(1)HE染色结果 IR组和HIR组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h,HE染色未见明显改变,IR组缺血再灌注1d时CA1区出现严重改变,3d时损伤最严重,出现细胞数目减少,细胞胞体缩小、胞核固缩深染,损伤严重,排列紊乱,核膜不清,核仁消失。而HIR组海马存活的锥体细胞数较之IR组12h、1d、3d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2)TUNEL标记IR组于缺血再灌注后6h在海马CA1区阳性细胞开始增多,缺血再灌注1 d时阳性细胞数最多。而HIR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均较IR组明显减少(P<0.01)。(3)免疫印迹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h c-Jun蛋白在IR组海马CA1区表达开始增加,12h达高峰,持续到3d;HIR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弱于IR组(P<0.01)。结论亚低温通过减少海马CA1区c-Jun的表达,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可能是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预处理组(BIP)3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d、2d、3d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XBP-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CAO组XB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24h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 <0.01);BIP组较MCAO组XB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XBP-1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凋亡诱 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表达的影响,探讨PNS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6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和PNS干预组(干预组),再按照 干预时间点将对照组与干预组分为缺血-再灌注O h、2 h、4 h、6 h亚组。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 脉闭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 h后拔出栓线,造成缺血-再灌注。依次于再灌注 后0 h、2 h、4 h、6 h分别对干预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小剂量PNS(50 mg/kg)、中剂量PNS(100 mg/kg)和 大剂量PNS(150 mg/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缺 血侧海马区脑组织AIF的表达并对比各组的情况。 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AIF阳性细胞表达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和PNS干预组各亚组(均 P <0.01);PNS干预组相同干预时间点的不同剂量组脑组织AIF阳性细胞表达数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 对照组(均P <0.01),与PNS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PNS大剂量组AIF阳性细胞数表达显著减少。 结论 P NS可使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区脑组织AIF表达减少,可能通过抑制AIF表达而起到神 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肌醇需求激酶1(IRE1)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预处理组(BIP),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 h、1 d、2 d、3 d 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IRE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 (1)MCAO组12 h IRE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开始明显升高,24 h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BIP组较MCAO组IRE1 mRNA及其蛋白各时间点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2)MCAO组12 h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增加,24 h时达到高峰(P0.01),以后逐渐下降;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较MCAO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后IRE1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lα)及其靶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S+SS,4只)、假手术+再缺血组(SS+MCAO,40只)、预缺血+再缺血组(IP+MCAO,40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预缺血10 min),分别在预缺血后1 d、3 d、7 d、14 d、21 d进行再次缺血2 h再灌注22 h,然后取脑组织进行脑梗死体积测量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lα与EPO蛋白的表达。结果 ⑴IP+MCAO组中1 d、3 d、7 d亚组的梗死体积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减小;⑵IP+MCAO组1 d、3 d、7 d亚组中HIF-lα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IP+MCAO组3 d、7 d亚组中EPO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 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预缺血诱导的内源性HIF-lα及EPO蛋白表达增加参与脑缺血耐受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MCAO后3d、7d、30d组及假手术组,应用免疫荧光与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情况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变化。结果(1)3d组海马DND阳性(DND 组)的MCAO大鼠、海马DND阴性(DND-组)的MCAO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FAP阳性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2)7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大量活化增殖,表现为胞体变大,突起增多;DND( )、DND(-)组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且DND(-)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 )组明显增高(P<0.01);(3)30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呈瘢痕样改变,DND( )、DN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且DND( )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大鼠MCAO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差异可能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激活转录因子4 (ATF4)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脑缺血预处理组(BIP)3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ld、2d、3d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4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CAO组12hATF4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BIP组较MCAO组ATF4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ATF4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IF-1α和Bcl-2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于缺血2h再灌注3h、6h、12h、24h、72h、7d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h。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HIF-1α和Bcl-2的表达。结果 (1)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缺血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常温缺血组(P0.05);(2)HIF-1α的表达:再灌注3h表达显著增高,至24h左右达高峰,其后又随之下降,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表达与常温缺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Bcl-2的表达:再灌注3h增多,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多(P0.05),6h达高峰,其后又随之下降,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表达明显高于常温缺血组(P0.05)。结论 HIF-1α在脑缺血早期就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Bcl-2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主要起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亚低温能增加Bcl-2的表达;能明显减轻缺血所致的损伤,并能明显抑制细胞调亡;对大鼠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缺血预处理后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与Fas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初步探讨缺血预处理后Fas蛋白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全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组。采用尼氏和TUNEL染色法观察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和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蛋白在缺血预处理后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缺血组缺血6h在皮质及海马CA1区Fas阳性表达细胞计数升高,12h达高峰;缺血预处理组缺血12h阳性细胞计数升高,24h达高峰。缺血组缺血6h出现凋亡细胞,48h凋亡细胞数达到高峰;缺血预处理组凋亡细胞数较缺血组明显减少。缺血组缺血7d神经元数明显减少,12周时神经元大量减少;缺血预处理组缺血7d时神经元数无明显变化,但12周时神经元同样大量减少。结论全脑缺血可能通过诱导Fas蛋白的表达增多,启动细胞凋亡,导致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缺血预处理虽可延缓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但无法提供真正的长时期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其有限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延缓Fas蛋白的表达而减缓了神经元凋亡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葡萄糖调节蛋白( GRP78) 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腩缺血预处理组(BIP),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PERK和GRP78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MCAO组12 h PERK mRNA表达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BIP组缺血各时间点其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MCAO组PERK蛋白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2d后表达开始减弱;BIP组较MCAO组PERK表达明显降低.②MCAO组12 h GRP78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BIP组较MCA0组GRP78 mRNA及其蛋白各时间点表达均明显升高(mRNA:12 h:136.70±9.53,F=32.265;24h:147.54±9.97,F=54.920;2 d:158.16±9.44,F=45.374;3 d:165.85±10.26,F=16.493,均P<0.05;蛋白:12 h:1.319±0.116,F=5.619,P<0.05;24 h:1.226±0.108,F=33.742,P<0.01;2 d:1.183±0.112,F=46.556,P<0.01;3 d:1.115±0.098,F=11.730,P<0.05).③MCAO组12 h细胞凋亡发牛率明显增加,24h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牛率较MCAO组明显降低.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后PERK表达和诱导GRP78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脑保护机制.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P组),每组20只;通过HE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光镜下,假手术组(F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腺苷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ax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 h接近缺血核心区出现Bax蛋白阳性表达,6 h后表达增多,24 h达到高峰,72 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腺苷可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 ADM)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梗死体积及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 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ADM在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阻断血流2 小时后进行再灌注。TTC染色法测定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原位杂交法检测Egr-1 mRNA阳性细胞表达。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为269 ± 20 mm3,股静脉、颈动脉、侧脑室注射ADM 后,梗死体积分别缩小为239 ± 17mm3(减少11.2%),214 ± 14 mm3 (减少20.4%),209 ± 13 mm3 (减少22.3%)。颈动脉注射ADM和侧脑室注射ADM在减少脑梗死体积方面明显优于股静脉注射ADM(P < 0.05)。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海马CA1区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 < 0.01)。给予ADM后缺血侧大脑皮质、海马CA1区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以颈动脉给予ADM组和侧脑室给予ADM组更明显(P < 0.01)。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质有少量Egr-1mRNA阳性细胞表达,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大脑皮质、海马Egr-1mRNA阳性细胞表达多于假手术组(P < 0.01),应用ADM后三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Egr-1 mRNA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1),但以颈动脉给予ADM组和侧脑室给予ADM组Egr-1 mRNA阳性细胞表达增高最明显(P < 0.01)。结论股静脉、侧脑室和颈动脉给予外源性ADM能减少神经元凋亡,减少梗死体积,激活Egr-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海马区c-fos mRNA和FOS蛋白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插入丝线结扎(LMCAO)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缺血模型,分别按照30min至7d的不同灌注时间取材,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标记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c-for mRNA表达数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海马区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 c-fos mRNA阳性细胞在MCAO缺血再灌注1h开始表达,2h达高峰,至2d时c-fos mRNA阳性细胞表达基本消失;c-fos免疫活性细胞从2h开始表达,4h达高峰,4d时表达基本消失。脑缺血—再灌注后c-fos mRNA与FOS蛋白在海马区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上规律性。结论 本研究证明了大鼠MCAO缺血—再灌注后可诱发FOS蛋白和c-fos mRNA表达增加,且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暗回避反应法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区的bcl-2阳性细胞数、凋亡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与再灌注组相比,葛根素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2)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bcl-2蛋白的表达随再灌注时间不同而变化,缺血20min后再灌注24h达高峰,葛根素组bcl2蛋白的表达于相应的时间点明显增多;(3)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损伤在再灌注72h损伤最重,葛根素组可减少相应时点神经细胞凋亡数。结论 葛根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从而抑制或延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区SDF-1α/CXCR4表达的变化,观察细胞凋亡探讨缺血缺氧环境中SDF-1α/CXCR4生物轴的脑保护作用及氯化钴预处理的影响。方法将1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模型组(脑缺血组,n=60)、干预组(氯化钴组,n=60)。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48 h、72 h 6个亚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个时间点海马区SDF-1α及CXCR4的表达变化,TUNEL法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模型组及干预组SDF-1α、CXCR4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于脑缺血再灌注6 h海马区SDF-1α、CXCR4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48 h表达至各时间点最高水平,随后表达逐渐减少,72 h仍有阳性表达。干预组各时间点海马区SDF-1α、CXCR4的阳性细胞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氯化钴可能通过上调SDF-1α、CXCR4的表达,诱导脑缺氧耐受,促进干细胞向缺血组织迁移,间接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70,HSP70),是一种应激蛋白。研究显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HSP70蛋白仅出现在梗死灶周围神经元,即在缺血半影区大量表达。在短暂缺血后死亡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中HSP70蓄积甚少,存活的齿状回颗粒细胞中有明显的HSP70积累。以上表明HSP70可能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我们以前研究结果证实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前给予LIP海马HSP70的表达情况,探讨HSP70在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对脑缺血后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记忆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大鼠学习记忆力改变的影响 ,探讨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利用 4 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造成脑缺血 15min后行再灌注 ,于再灌注后即刻经脑室注入 1U胰岛素 ,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标记法分别于全脑缺血后 1、3d观察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情况 ;缺血后 8周 ,利用“Y”型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全脑缺血后 3d ,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的表达呈阴性 ,海马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 14 3.5± 11.6。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呈阳性表达 ,海马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 75 .6±6 .7。全脑缺血后 8周 ,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力明显好于缺血组。结论 全脑缺血后脑室内注入胰岛素可促进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表达 ,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进而减轻脑缺血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力损害 ,这可能是其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及亚硒酸钠治疗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再灌注后给予亚硒酸钠0.625 mg/(kg·d)腹腔注射7 d.各组大鼠经组织处理后用亚甲兰尼氏体染色及TUNEL染色,分别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缺血组织HIF-1α水平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01),亚硒酸钠治疗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数目明显增多,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HIF-1α水平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经亚硒酸钠治疗后大鼠海马HIF-1α水平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硒酸钠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同时能抑制组织HIF-1α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