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统计引起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危重病患者720例,男性患者508例,女性患者212例,年龄39~96岁,平均年龄(73.5±12.3)岁。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31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49例,股静脉穿刺置管34例,PICC227例。在穿刺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结果 720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感染51例,占7.08%。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6例,占5.16%;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者出现感染6例,占4.02%;经股静脉穿刺者出现感染18例,占52.9%;经PICC者出现感染11例,占4.84%。结论在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护理中,我们发现感染的发生主要与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位置;患者年龄过大,体质过于虚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多次穿刺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过重;长期使用化疗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留置导管时间> 4周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提高穿刺置管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注意对导管的维护和消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共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PICC置管的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0%,置管成功率为100%;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其中,机械性静脉炎患者1例,占1.7%,导管堵塞患者2例,占3.3%,导管移位或脱出患者3例,占5.0%。经适当护理后,并发症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PICC置管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能够迅速为患者建立一条静脉通道,降低反复穿刺的痛苦,保障输液的安全性,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应用鱼骨法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及影响因素。纳入我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共236例。全面分析纳入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情况及相关因素。鱼骨法分析显示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置管前准备、置管过程及置管后护理及宣教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236例患者中确定血栓形成者46例,占19.49%;血管阻塞程度不足50%者37例,占80.43%;超过50%者9例,占19.57%;由于血栓形成造成计划外拔管者5例,占总血栓形成的比率为10.87%;血栓形成造成上臂肿胀者28例,占60.87%;未出现上臂肿胀但超声显示有血栓形成者18例,占39.13%。46例确诊PICC相关血栓形成患者中,置管1周内血栓形成为高发阶段,尤其是第1~2天。1周内血栓形成者26例,占总血栓形成的56.52%。置管后各个阶段均有血栓形成发生,但发生率较第1周明显下降。经贵要静脉置管发生血栓的比例为5.95%,正中静脉为45.71%,头静脉为56.25%。与硅胶管比较,其他材质管道发生血栓的比例明显较高。鱼骨图方法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因素简单明了,可对有效管理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防治提供有效、直观方法,为PICC管道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清单式管理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在该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清单式管理。对比两组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98.2%,55/56)高于对照组(87.50%,49/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P> 0.05);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置管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中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维护、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带管日常活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2/56)低于对照组(17.9%,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2.55、2.63、3.04、2.52、3.01,χ2=5.97,P <0.05)。结论 在PICC置管中采用清单式管理,能有效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置管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启用团队活动模式,提高临床上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安全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为提高PICC操作的安全性,自2008年9月起成立PICC小组,该团队成员主要负责全院住院患者的PICC置管的具体操作、相关置管会诊以及护理指导、培训和置管过程中对导管的维护。结果:该团队成立后,418例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105d(中位时间为32d),与成立前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立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43%(6/418),成立前的感染发生率为8.64%(14/1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小组成立及其团队的工作明显提高了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团队之间的协作还可以明显降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2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常规组:不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112例患者中,出现PICC导管感染有24例发生率为21.43%,其中置管操作不当诱发感染16例(66.67%),患者自身因素2例(8.33%),导管固定不理想3例(2.68%)。两组患者出现感染率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针对可能诱发导管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选择正确置管时机、对导管进行固定、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实施感染处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技术进社区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接受PICC维护地点分布、置管维护的方便情况、维护意向等.结果 发放问卷共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75.4%的患者认为PICC置管后带来不便,57.7%的患者希望在大医院接受维护,如果社区医院与大医院具有相同的PICC维护技术,50.8%的患者愿意到社区医院接受维护.结论 PICC维护技术进社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致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感染的主要因素,并探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1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导管病原菌定位超标2例,临床出口部位感染4例,隧道感染3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通过改进护理措施后,相关感染因素明显降低。结论通过改进PICC在置管与维护的过程中环节护理,可明显降低PICC导管相关的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CC置管前后48h护理干预对患者接受置管及自我维护的影响。方法对203例患者置管前后48h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患者接受置管,能有效的进行置管后的护理。结论做好PICC置管前后48h护理干预,是患者接受置管并按时换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胃肠外科行PICC置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大剂量静脉化疗患者60例,观察其留置PICC导管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6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其中出现静脉炎3例(5%),感染1例(1.67%),导管堵塞4例(6.67%),导管脱出2例(3.33%)。结论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提高了患者对PICC置管的信任,同时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部分脱出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以降低导管脱出发生率。方法实施PICC置管的180例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脱出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共发生导管脱出3例,占3.33%,其中轻度脱出2例,中度脱出1例,无重度脱出病例。对照组患者共发生导管脱出14例,占15.56%,其中轻度脱出8例,中度脱出4例,重度脱出2例。观察组患者导管脱出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患者、导管以及固定效果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PICC导管脱出,应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在置管过程中规范操作,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导管的认知度和依从性,以降低导管脱出率,确保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内科经PICC置管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85例患者资料,并通过开展强化护理培训、规范PICC置管操作流程、积极处理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①干预前两年间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14%,并发症例次构成分别为导管堵塞27.68%、穿刺点渗血21.43%、置管处感染16.96%、静脉炎13.39%、导管移位9.56%、导管脱出7.14%、导管破裂3.57%,非正常拔管构成比为18.82%。②干预后半年内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07%,并发症构成分别为穿刺点渗血36.36%、导管堵塞27.27%、静脉炎22.73%、导管移位9.09%、导管脱出4.55%,非正常拔管构成比为7.14%。结论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是减少PICC置管化疗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必要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410例,对照组5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管置管、维护方法,改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六步洗手法洗手、专职护理人员在超声引导下,在PICC维护门诊置管、维护,穿刺部位选在肘关节以上;对比改良前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PICC置管环境、穿刺方法等干预措施,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感染率,对保障输液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PICC治疗的138例肿瘤患者置管失败原因和护理措施。结果置管期间,发生置管不成功3例(2.2%),穿刺渗血4例(2.9%),导管异位2例(1.5%),静脉炎13例(9.4%),皮肤过敏样反应5例(3.6%),导管堵塞7例(5.1%),静脉血栓形成2例(1.5%),总计36例(26.1%);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 PICC护理过程中要减少反复穿刺,规范无菌操作,提高置管成功率,注意维护导管的通畅和固定,严密预防相关并发症,并配合相关的饮食,运动等调理,增强体质,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PICC期间的正常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小华  黄韩英 《海峡药学》2011,23(9):167-168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mi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血液病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护理管理。方法收集近半年我科患者使用PICC的情况,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加强PICC风险管理。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88.9%;PICC留置时间14~306d,平均156d;出现术后穿刺处渗血超过24h占9.26%,机械性静脉炎占22.2%,导管堵塞占11.1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占1.85%。结论 PICC成功率高,相对安全,可长期使用;而加强PICC护理则是PICC使用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肿瘤科应用PICC置管的476例患者,研究导管堵塞与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置管静脉、留置时间的关系。结果476例患者中导管堵塞63例(13.2%),经统计学分析,患者年龄、置管静脉、留置时间与导管堵塞发生率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正确选择置管静脉,在保证治疗情况下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加强特定患者的护理指导,可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3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及8名肿瘤科责任护士为40例肿瘤接受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实施PDCA管理,比较实施PDCA管理前后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肿瘤患者接受PICC置管率、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施PDCA前后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患者接受PICC置管率由实施管理前的4.8%提高到13.9%,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由原来的33.3%降低到3.6%。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以提高肿瘤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PICC置管及维护中能提高化疗患者置管率,降低置管及带管期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肿瘤化疗中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者临床导管感染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2-2017.9期间我院收治行肿瘤化疗治疗的6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ICC,根据临床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36例(行预防性护理),对两组出现PICC导管感染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生率为2.8%,相比于对照组12.5%,观察组感染发生少,P0.05,结论:肿瘤化疗者行PICC置管期间易出现导管感染影响治疗效果,临床通过预防性处理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9.
杨英珍  杜华 《安徽医药》2010,14(12):1518-1519
目的分析患者PICC置管的主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该科2007年4月~2010年6月143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的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并讨论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1例,导管堵塞9例。自2009年7月始全面采用3M换药包维护后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只发生1例。结论首选贵要静脉穿刺;采用正确方式维护,可使PICC置管并发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PA)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甲状腺乳腺外三科化疗患者160例,随机抽取分别采用此两种置管方式的患者各8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维护间隔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以及费用,并对所收集资料行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相比,满足P>0.05,IVPA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PICC组无显著差别;P<0.05,PICC组导管维护操作时间要超过IVPA组;P<0.05前提下,PICC组小于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于PICC组(P<0.05);舒适度Kamofsky评分高于PICC组(P<0.05);皮疹及穿刺点感染各1例为IVPA组中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静脉血栓及静脉炎均不会出现;13例静脉血栓、14例静脉炎、21例皮疹等为与PICC组导管关联的并发症,置管的72 h区间为其多发区域;7.5%为IVA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然PICC组(27.50%)要超过这一版本,满足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IVAP组导管的价格为4600元/个,PICC组导管价格为1800元/个,前者为后者的两倍多。结论 IVPA运用过程中与PICC相比,其导管护理有着较短的时间,有着较长的留置及维护间隔时间,患者可以更为舒适接受诊断,相对降低了继发症及出现感染的概率,是甲状腺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理想通路,更适合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