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D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泳 《海南医学》2010,21(6):35-37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表现,以期提高其早期诊治水平。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HMD患儿35例,对其临床及DR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DR征象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全肺野呈毛玻璃改变,无支气管充气征;全肺野满布网状粟粒状阴影,出现支气管充气征;以上两个阶段病征更明显,同时有小片状肺实变和局部肺萎陷阴影,心影模糊隐约可见;大片或整叶肺实变和萎陷,呈普遍均匀,致密白色的完全不透明阴影,谓之“白色肺”,心影轮廓消失,横膈向上移位或模糊,而支气管充气征仍然可见。结论DR是诊断HMD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直接数字化(DR)表现、特征,以提高其正确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HMD患儿21例,对其临床及DR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根据DR表现分四个阶段:全肺野呈毛玻璃样改变;全肺野布满网状粟粒状阴影,出现支气管充气征;以上两个阶段征象更明显,同时有小片状肺实变和局部肺萎陷阴影,心影隐约可见;大片或整叶肺实变和肺萎陷,呈普遍均匀、致密白色的完全不透明阴影,称之"白色肺",心影轮廓消失,横膈向上移位或模糊,而支气管充气仍然可见.结论 胸部DR检查对HMD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为治疗HMD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及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以来收治的HMD患儿的影像表现及有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中表现为肺纹理增强2例,细小颗粒状影及网点影10例,粗颗粒状影8例,磨玻璃样改变4例,"白肺"样改变8例,其中28例可见充气支气管征。主要并发症有:肺出血10例,肺炎16例,肺不张2例,气胸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急性心功能衰竭1例,坏死性肠炎1例。结论:两肺野透光度降低伴细或粗颗粒状影、支气管充气征等是本病的典型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2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床旁片及DR片,回顾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①Ⅰ级30例,Ⅱ级87例,Ⅲ级73例,Ⅳ级60例。②X线表现有:肺透亮度降低,肺野内细颗粒状、网格状影,肺野磨玻璃密度,支气管充气征,肺野致密呈"白肺"。③60例Ⅳ级病例中,39例显示支气管充气征,显示率65.00%(39/60);其中DR片35例显示32例,显示率91.43%(32/35),床旁片25例显示7例,显示率28.00%(7/25);支气管充气征的显示率DR片明显高于床旁片,差异有显著性(χ2=25.79,P0.01)。结论肺野内细颗粒状、网格状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影像表现,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可靠的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焊工尘肺的DR诊断方法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前来我科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23例电焊工尘肺患者分别采用DR与传统X线进行诊断。结果:DR诊断的甲级片率60.9%,无废片;传统X线诊断甲片率34.8%,出现废片1例,两组废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4,P〉0.05)。与传统X线诊断结果比较,DR胸片的摄片质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小阴影形态判定、总体密集度判定以及病变区域的判定等方面更加清晰。结论:DR影像可为电焊工尘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影像诊断,值得在职业健康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行CT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特点。结果本组9例患者中6例为单侧侵犯,3例为双侧侵犯;4例为多发结节,1例为单发结节,3例为肺肿块,1例为多发片状阴影;4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6例存在周围间质浸润;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胸膜渗出改变或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现象。6例患者行增强扫描,病变表现明显增强。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临床发病率较低,CT表现缺乏特异性,充气支气管征和周围间质浸润以及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可作为初步诊断该病的指征,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李岗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274-275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结果:实验组31例患儿中,1例脑室内出血,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1例死亡,住院平均天数11.5天。对照组31例患儿中4例脑室内出血,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例早产儿视网膜病,7例死亡,住院平均天数21.3天。2组患儿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产后应给予密切监护,及早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提高新生儿成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超声影像特点,探讨床旁超声诊断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新生儿科的59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胸部X线(CXR)特点分为实变组(双肺广泛斑片状影或伴支气管充气征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和非实变组(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或小斑片样改变),比较2组患儿肺部超声影像的差异.结果 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超声影像特点为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A线消失,胸膜线模糊或消失等.X线实变组23例患儿中有21例超声检查有实变表现,X线非实变组36例患儿超声检查均无肺实变表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A线检测实变组中20例A线消失,非实变组中37例A线消失,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胸膜线检测实变组11例胸膜线模糊或消失,非实变组15例胸膜线模糊或消失,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超声影像特点包括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A线消失、胸膜线改变等.可作为评价肺炎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探讨。方法:对近年来在本院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20例BPD患儿的胸部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BPD患儿的胸片:两肺野纹理增多、紊乱、模糊、透亮度减低者5例,两肺磨玻璃样改变及支气管充气征者3例,两肺斑片影者6例,合并肺气肿者4例,双肺弥漫结节影者2例。结论:BPD患儿的X线检查结果虽无明显的特异性,但结合病史进行动态观察对患儿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特发性呼吸困难综合征的临床与X线影像特征,以提高其早期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综合分析36例特发性呼吸困难综合征的临床与X线表现.结果 本组36例中23例表现为肺野不同程度透光度减低,呈毛玻璃样改变,伴10例内、中肺野呈细网格状改变或/和弥散颗粒状阴影,以两下肺较明显;5例表现为两肺内、中带有细小颗粒状或网结状影;2例表现为"白肺",心缘及膈面模糊,膈肌位置正常;17例可见含气支气管征,多见于右下肺内带及左心影后.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特发性呼吸困难综合征的主要方法.胸部照片显示肺野透光度减低、"白肺"及支气管充气征,结合典型临床特点,可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2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CR的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宜军 《当代医学》2009,15(32):36-3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CR的X线表现,提高X线影像学对本病的诊断。方法对2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CR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1例患儿中,Ⅰ级可显示网格及斑点状密度增高阴影的有3例;Ⅱ级表现为肺野透光度减低,肺野内均匀分布网点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有7例;Ⅲ级颗粒状影广泛融合,肺野透光度明显减低,支气管充气征呈秃枝状,心脏和横膈模糊不清或部分消失有9例;Ⅳ级全肺野一致性密度增高的有2例。结论胸部GR的X线检查是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主要方法,而胸部显示的网格状、颗粒状、两肺野透亮度减低和支气管充气征为本病主要X线征象,对明确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nbrane disease,HMD)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并发症的早期诊断能力。方法搜集HMD并发BPD患者68例。全部病例均摄胸片,对所有病例的胸部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HMD治疗后并发BPD患者68例。HMD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病程如下:入院时胸片表现为HMDⅠ级4例,Ⅱ级12例,Ⅲ级32例,Ⅳ级20例。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及机械通气后1~2 d复查胸片,42例X线表现为两肺充气度好转,颗粒及小片状影减少,支气管充气征消失。26例X线表现为两肺充气度稍差,两肺颗粒影及支气管充气征减少;在机械通气或吸氧治疗后2~4周连续复查胸片,68例HMD并发BPD的患儿胸片均有在HMD吸收好转过程中,2~3周开始出现两肺透亮度减低,呈磨玻璃影,伴两肺野小片状及云絮状影,而且该影像表现吸收相对较慢,持续时间1周以上。3~4周以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网格状及囊泡状阴影改变,其中49例表现为两肺出现条索状影,夹杂大小不等小片状、小囊状透亮影;19例表现为两肺广泛纤维化,呈网状及蜂窝状影伴肺气肿。结论 HMD并发BPD其胸部X线影像虽无特征性,但连续复查胸片往往可以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程国涛 《西部医学》2013,25(1):121-12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特征。方法对35例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床头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摄床头胸片2次以上。结果本病的主要X线征象为肺野透亮度减低,颗粒影、网点状阴影和支气管充气征。结论床头胸片检查对本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X线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红兵  赵弘  孙立宏  陈豹 《广东医学》2004,25(2):189-190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X线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X线摄片后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结果 本症早期X线检查的影像特征为:在原发病征象消失后,出现肺纹理轮廓模糊,两肺野不规则浸润,斑片影及条索状影,间有小泡状影。结论 X线检查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很好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病理和X线改变的观察,探讨其早期X诊断方法。方法:S一组26例;20例经尸检、病理证实,6例为临床证实,均摄胸片2-5次。结果:20例镜下肺泡壁或终末细支气管均有透明膜形成,或合成肺出血,支气管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等改变,另6例为临床证实。X线表现为两肺野透亮度降低、呈蒙纱状改变者23例,其中伴有细颗粒状影19例,云絮状阴影15例,显示支气管充气征15例,随仿中段性肺不张和气胸各1例,“白肺”3例。结论:两肺野透亮度降低,伴细胞粒影、支气管充气征等是本病典型的X线征象,随访中出现云絮状影、肺不张、气胸等是本病并发症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和及时抢救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的能力,指导临床早期治疗。方法:根据X线诊断及分级标准,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旁X线表现。结果:本组25例中11例表现为肺纹理模糊,可见颗粒状阴影;8例表现为肺野透过度减低,可见网状、颗粒状阴影及支气管充气征;4例肺野透过度明显减低,可见片状影,心缘及膈面模糊,支气管充气征明显;2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称为"白肺"。其中合并肺炎4例,气胸2例,纵隔气肿1例。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各种各样,支气管充气征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普通X线检查和结合临床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了12例Ⅰ期尘肺患者的高千伏X射线胸片和DR胸片资料,评价其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12例Ⅰ期尘肺病人,同时给予高千伏X射线胸片和DR胸片检查,评估2种胸片在Ⅰ期尘肺病人X线诊断中的差异。结果:高千伏X射线胸片与DR胸片比较,其小阴影形态清晰度和肺纹理判定上存在明显不足,有2例Ⅰ期尘肺病例的DR胸片大于高千伏X射线胸片总体密集度判定,有4例尘肺病人的DR胸片病变累及肺区数大于高千伏X射线胸片判定的病变累及肺区数,有1例病人的DR胸片达到了Ⅰ+期诊断标准。结论:联合应用高千伏X射线胸片和DR胸片检查结果,可为尘肺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的X 线影像特点。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确诊的10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R摄取胸部正侧位,必要时加照双斜位。结果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85例。斑点、片状阴影的55例。下肺野内、中带出现片状淡薄阴影27例。局限性肺野透亮度增强10例。大片密度较淡阴影8例。空气支气管征7例。双侧病变40例(占38%),单侧病变65例(占62%)。发病部位:以两肺中、下肺野内带多见,上肺野偶见。结论 X 线检查对小儿肺炎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超 《吉林医学》2012,(32):7073
目的:总结新生儿肺炎的临床与DR胸部X线平片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90例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X线表现为病灶影67例,占74.4%,肺纹理增多和(或)肺门模糊83例,占92.2%,肺气肿25例,占27.8%,支气管充气征8例,占8.9%,心后影征12例,占13.3%,上纵隔、心缘和(或)横膈模糊征8例,占8.9%。结论:DR胸部X线平片是诊断新生儿肺炎可靠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吴以森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127-1127
目的分析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8例临床已确诊的肺透明膜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1例肺野透亮度减低,其内见颗粒状阴影,网状小结节阴影;2例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并见支气管充气征;2例出现"白肺"改变,心缘及膈面界限不能区分,但胸廓及横膈形态、位置正常。结论肺部颗粒状阴影、网状小结节影、支气管充气征及白肺是肺透明膜病的主要X线征象,X线胸片检查对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诊断及分期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