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组织工程是新近兴起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经过培养形成有独立代谢功能的肝脏器官,其中,种子细胞来源是关键,胚胎干细胞由于不存在来源短缺及异种排斥问题,是理想的选择,现在许多学进行了由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转化研究,并与人工材料,基因调控等技术结合,取得了显的进展,这些研究解决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促进了肝脏组织工程学。  相似文献   

2.
肝脏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肝脏DC主要存在于肝脏门脉基质,胆管及肝窦附近,与脾脏及骨髓来源的DC相比,肝脏DC表面MHCⅡ类抗原表达水平较低,不能诱导初始型同种T细胞增殖,但具有体外增殖能力和向次级淋巴组织定向迁移能力,此外,肝脏DC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同种肝移植排斥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肝脏组织工程是组织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研究主要采用2条基本途径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一是通过细胞体内移植的方法,将种子细胞植入体内修复替代肝组织缺损;二是将种子细胞接种到支架材料上,在体外构建”肝脏组织”,替代肝脏功能。理想的种子细胞是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人或动物的成体肝细胞、各种肝干细胞、永生化肝细胞系等。但目前尚未确定一种理想的细胞来源,临床广泛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就肝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一种减速撞击装置,对小动物肝脏减速撞击过程中的受力方式进行研究,以便对汽车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可能存在的肝脏损伤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通过肝脏自身的粘性将其置放于一可移动撞击平台上.此外.无其它约束。之后,使肝脏随同移动平台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并撞击一固定台面。通过对撞击前后的肝脏照片情况进行比对.可以明确肝脏的损伤方式进而确定肝脏的受力方式。结果:在肝脏的减速撞击过程中.在对冲部位出现了明显的撕裂伤,该部位的伤情也是整个肝脏最严重的伤情所在位置。此外,在肝脏的撞击部位未见明显的撕裂伤。提示,在肝脏的减速撞击过程中,其对冲部位受到了相对较大的拉伸应力的作用。讨论:一般而言,生物体软组织的抗拉伸致伤的性能较弱,而其抗压缩致伤的性能相对较好。因此,在肝脏的减速撞击过程中,其对冲部位在较大的拉伸应力的作用下易于损伤并且往往是最严重的损伤发生的部位。结论:该装置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肝脏减速撞击损伤机制的研究。在交通事故中,组织器官对冲部位潜在的撕裂伤产生的可能性往往是最大的,这部分组织需要得到更多更有效的保护。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这种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应是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微循环学杂志》2011,(2):26-26
<正>新一期Nature刊文说,日本研究人员利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人工培育出了视网膜的雏形结构,这是迄今人工培育出的最为复杂的生理组织。日本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  相似文献   

6.
肝脏微循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景  张庆富 《中国微循环》2007,11(4):278-281
肝脏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而肝脏微循环是适于肝脏代谢的各类物质和信息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肝脏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用诊断剂量的超声波辐照活体家兔肝脏,喂养3d致死后取材,经处理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辐照20min的家兔肝脏的超檄结构无明显变化,而辐照30min及60min的家兔肝脏,除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有程度不同的扩张外,肝组织及肝细胞的其它结构均无明显改变。由于热效应与辐照时间有关,而本实验辐照30min及60min的家兔肝脏的超微结构的变化是相同的。且本实验所用超声强度小而不致引起机械效应。因此作者认为本实验出现的兔肝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的现象不会是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引起,而只可能是空化效应所致,这说明诊断超声可能在动物组织中引起空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千里光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用四氯化碳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以联笨双酯为阳性对照,对不同剂量的千里光进行保肝作用研究,对小鼠采血测定血清ALT、AST等生化指标。取肝脏计算肝脏指数,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千里光能里降低血清ALT、AST的升高;抑制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病理组织三维重建在肝脏病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计算机病理组织三维重建是近20后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病理组织结构的阙本化观察及进行三维测量等。本地病理组织三维重建的基本要求及其在肝脏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英国科研人员第1次成功将人体器官同人体血液供应分开,靠人工血液循环系统维系器官的“生命”。这种开创医学先河的技术可显著提高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以及提供新方法治疗肿瘤和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11.
李博  林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11):1726-1732
文题释义: 肝后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是体内最大的静脉干,为下腔静脉系的主干,在第5腰椎平面,由左、右髂总静脉合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升,经肝的后方,穿膈的腔静脉孔入胸腔,进入右心房,收集下肢、盆腔和腹腔的静脉血。当下腔静脉阻塞时,在腹壁的两侧、脐平面以下可见到曲张血管。 肝钳切肝法:肝钳切肝法是利用特制器械——肝钳钳夹将要切除之肝组织,阻断其血供后进行切肝的手术方法。适用于肝部分切除或左外叶切除,有时亦可用于右半肝切除。具体操作:先将欲要切除的肝叶或半肝充分游离,按此肝组织大小选择适合的钳翼,将钳翼套到相应肝组织上,收紧钳翼,使肝局部血供完全阻断,离钳翼一定间距(2 cm左右)切开肝包膜,分离肝实质,结扎切面上的所有管道结构,然后把相应肝组织切除。此法具有简便、术中出血少、省时及相当安全等优点,但不能用于肝中叶切除。对于要切除的肝组织较厚者,止血效果不够确切。 背景:在进行肝脏的精准治疗时,目前临床上常采取多排螺旋CT和高场强MRI对肝实质疾病、Child-Pugh分级、门静脉高压和ICG滞留率等参数分析,相对准确地评估剩余肝脏储备功能并确定个体患者肝切除的安全极限。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肝脏外科临床应用上的优势。 方法:随机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脏切除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分为2组。对照组:二维CT检查,对肝脏肿瘤位置、切除范围以及残余肝量进行经验性评估,术中采用部分缓解Pringle法进行肝门阻断;试验组:手术前应用三维重建系统进行肝内、肝周管道以及肿瘤性状位置的立体成像,肝脏切除范围以及残余肝量进行量化评估,术中采用选择性肝门阻断方法。比较两组术后肝切除体积与术前影像评估的差异,并观察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辽宁省肿瘤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者及其家属对治疗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术后切除肝肿瘤体积与术前计算比较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 < 0.05);②术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人转化生长因子α、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 < 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谷丙转氨酶在术后第14天已经趋于正常,术后腹腔引流腹水计量两组逐渐减少,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④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KP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 < 0.0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⑤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92%,100%,P < 0.05);⑥结果说明,与传统的CT成像技术比,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术前对肿瘤的体积提供更准确的术前评估,同时可以降低患者术中的手术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ORCID: 0000-0002-4039-242X(李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英研究肠癌治疗新方法英国研究人员最近说,将抗癌药物直接经血液输送到肝脏,每年可以挽救全世界一万名肠癌患者的生命。这样做的基本根据是,肝脏乃肠癌蔓延最常达到的部位。皇家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家对4000名患者进行实验后发现,病人的存活率提高了5%。有关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肝脏淋巴管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层黏蛋白单克隆抗体标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基底膜,对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毛细血管由于内皮细胞外有一层完整的基底膜,管壁呈现连续的棕褐色:而毛细淋巴管由于内皮细胞外缺乏基膜,管壁常不显色。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肝脏毛细淋巴管的研究中是一种较为准确、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s B,CB)在正常SD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CB在大鼠肝脏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C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枯否细胞、肝窦内皮细胞,枯否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的免疫活性比较强,肝细胞的免疫活性比较弱,而肝星状细胞没有CB免疫活性。阳性物质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阴性。结论 CB在大鼠肝脏组织的表达提示其可能在肝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肝脏组织工程学中的胚胎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组织工程是新近兴起的一门学科 ,其目的是经过培养形成有独立代谢功能的肝脏器官。其中 ,种子细胞来源是关键 ,胚胎干细胞由于不存在来源短缺及异种排斥问题 ,是理想的选择 ,现在许多学者进行了由胚胎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转化研究 ,并与人工材料 ,基因调控等技术结合 ,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解决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 ,促进了肝脏组织工程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暴发型肝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肝移植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肝供体缺乏和时间关系,故应用人工肝脏对病人进行支持治疗作为肝移植过渡的桥梁非常必要.人工肝脏的研究从最初的非生物型发展到现在的生物型,各项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日趋成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生物反应器的构建,而生物成份则是其替代肝脏功能的核心.从最早应用肝脏组织匀浆、肝脏组织薄片、冻干的肝脏组织颗粒到体外全肝脏交叉灌流,再到分离的肝细胞、肝肿瘤细胞株.生物成份的发展非常迅速,并且一期临床应用试验已经取得成功.本文回顾了生物成份的新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小鼠肝脏细胞内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小鼠肝脏组织中表达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方法:采用PCR方法从pGEMT-MBL质粒中扩增人MBLcDNA序列,克隆人pUC19载体中,限制性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将MBLcDNA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质粒中,构建成pcDNA3-MBL质粒,经尾静脉大容量快速注射pcDNA3-MBL质粒20μg,8h后处死小鼠,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和血清中人MBL,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人MBL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扩增出人MBLcDNA序列并构建克隆载体pUC19-MBL,测序结果正确,成功构建pcDNA3-MBL真核表达载体。小鼠尾静脉注射pcDNA3-MBL质粒后8h,免疫组化检测证实肝细胞中有人MBL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血清和肝脏组织中出现人MBL蛋白。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MBL裸质粒DNA静脉注射可以在小鼠肝脏中大量表达人MBL,并分泌人血,为临床纠正先天性低MBL患者的易感染状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电子计算机病理组织三维重建是近 2 0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病理研究手段 ,可以实现对病理组织结构的立体化观察及进行三维测量等。本文对病理组织三维重建的基本要求及其在肝脏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肝脏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最大腺体器官。既是物质代谢中心,又是重要的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和屏障器官,还是多种凝血因子合成的场所。与其功能相适应,肝脏的体液循环结构与方式复杂,且不同种属又不尽相同,因此微循环研究困难,研究结果也可因研究对象与方法不同而有一定差异。肝脏体液循环及其调节1肝脏血供丰富而独特,由门静脉与肝动脉双重供血。成人休息状态每分钟流经肝脏的血液高达1500~2000ml,约占心输出量的25~30%。正常肝脏门静脉血供占60~70%,汗动脉血供占30~40%。血流受神经、体液和肝血窦…  相似文献   

20.
正据Collin de l’Hortet A 2019年8月6日[Cell Metabol,2019,30(2):385-401.]报道,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实验室中首次培育出了转基因(遗传修饰,genetically modified)的微型人类肝脏,其或有望帮助模拟人类肝脏疾病的进展及新型疗法的开发。科学家阐明了他们如何将遗传工程化的人类细胞转化称为功能性的3D肝脏组织,这些肝脏组织能够模拟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