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将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以及体质量增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东  刘郴州  赵新瑶  齐悦 《新医学》2006,37(6):380-38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共40例,将其分成2组,各20例.两组均予以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静脉滴注治疗,10日为1个疗程,两组均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转归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5%,每日鼻饲奶量分别为(120±32)mL/kg和(80±22)mL/kg,体重增加分别为0.32(0.11~0.55)kg和0.16(0.03~0.28)kg,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亦无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具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80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处理;治疗组40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缓慢静脉滴注4~6h,每天1次,疗程5~7d。【结果】两组在症状消退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日龄及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日龄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窒息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对43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 3mg/(kg·d),qd,用药至能耐受肠营养1周后。结果 治疗组腹胀及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所需日龄、2周末奶量、足量胃肠营养日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对86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处理;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注射3~5 m g/(kg.d),1次/d,用药至能耐受肠道营养3 d后。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祁冠聪 《临床医学》2007,27(1):54-54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67例喂养不耐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5 mg/(kg·d),浓度不超过0.1%,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禁食、洗胃或胃肠减压处理.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孙小鸿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55-3155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06-2011-06在南京市高淳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4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予常规处理,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5~7 d,观察2组治疗后呕吐、腹胀消失时间及胃潴留量、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治疗组腹胀及胃潴留消失、恢复至正常出生体质量所需日龄、2周末奶量、足量胃肠营养日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出现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治 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予红霉素3~5 mg/(kg·次),3次/d;对照组予吗丁啉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喂养后的呕吐次数、鼻饲奶剩余量、体重增加、奶量增加情况、早产儿并发症及住院天数情况.结果 治疗组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后,患儿呕吐次数、鼻饲剩奶量、早产儿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体重增加、奶量增加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快.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22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温、部分静脉营养、体位疗法等综合治疗;干预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2~8mg/(kg·d),缓慢静脉滴注。结果干预组在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予小剂量红霉素干预治疗;对照组25例予微生态制剂常乐康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达足量胃肠营养日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日龄等方面比较均有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红霉素作为一种胃肠动力药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姜洁  李普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090-1091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症采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喂养不耐受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给予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 d后胃残余量(GVR)较出生时减少了约1/2[(31.78±36.29)%vs(75.31±54.23)%],3 d后GRV[(9.09±17.98)%]降至10%以下,治疗组GRV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在不耐受缓解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天数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李丽萍 《临床医学》2011,31(12):77-79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部分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鼻饲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83.3%和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和81.0%(P﹤0.01);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两组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肠道喂养成功率提高,促进体质量增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姚志红  钟雪娟  周琼花  李作敏 《护理研究》2008,22(17):1560-1561
[目的]研究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新生儿38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并根据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胃潴留量.[结果]治疗前后新生儿胃潴留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减轻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新生儿38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并根据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胃潴留量。[结果]治疗前后新生儿胃潴留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减轻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26-3828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早产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0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51-1552
选取治疗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6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和对症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微量喂养、小剂量红霉素及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喂养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完全恢复胃肠内营养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总胆红素明显降低,前白蛋白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应用早期微量喂养、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陈仲川 《临床医学》2013,(11):87-89
目的 探讨口服或鼻饲依托红霉素对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停止加奶量或禁食水,加益生菌,建立肠道外静脉营养)和依托红霉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依托红霉素颗粒5~12.5 mg/(kg·次),口服或鼻饲,3次/d,连用7 d)],记录并比较腹胀、呕吐症状的缓解时间,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并监测依托红霉素不良反应.结果 60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依托红霉素组腹胀、呕吐症状的缓解时间、取得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NEC的发生率及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依托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以提前缓解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症状,缩短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未发生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院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微量喂养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禁食组、微量喂养组、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微量喂养组,观察3组喂养不耐受缓解情况。结果联合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5.18±1.32)d,达全胃肠营养时间(12.53±2.33)d,住院时间(15.23±2.49)d,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微量喂养能有效的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记录2组的治疗效果和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及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P〈0.05)。观察组的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和胃潴留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以及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实施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的胃肠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姜赤晓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925-3926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62例,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入院后48h经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口饲;对照组开奶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治疗组在饲奶间歇期进行NNS。了解两组早期经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并对两组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自行吸吮喂养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增长、自行吸吮喂养时间好于对照组。结论:NNS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