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健康信念模式设计健康教育项目并实施健康教育,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分别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相对值、液体摄入量、超滤量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之间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相对值、液体摄入量、超滤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别;且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健康教育干预(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制定护理计划,采用综合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减少并发症,改善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沈晓燕 《妇幼护理》2023,3(2):492-494
目的 本文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时应用临床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负面心理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负面情绪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全面护理,能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MHD患者9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行为干预、鼓励回归正常生活.结果 随访(12.12±4.12)个月,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心理障碍少(P<0.05),生活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促进血液透析患者自觉采取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2例,以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饮食、精神、睡眠以及心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减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何明珠  黄惠红  湛雪群 《妇幼护理》2022,2(16):3823-3826
目的 探讨三维一体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48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三维一体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透析效果、心理状态、自我负担感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4%)低于对照组(12.10%)(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自我负担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5.97%)高于对照组(86.29%)(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三维一体延续性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缓解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希望理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弹性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92例,根据病人每周透析时间分为观察组(每周一、周三、周五透析)及对照组(每周二、周四、周六透析),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希望理论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治疗依从性、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心理弹性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希望水平评分、肾病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DQ)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希望理论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配合度和依从性,能明显改善病人希望水平与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每周2次,每次30min,持续时间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透析相关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进行评估,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后实验室指标、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改变.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肌酐、尿素氮、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瘘使用指导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内瘘使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期间在自我护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瘘使用指导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透析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2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对于提高患者透析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和治疗依从性,降低透析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其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其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G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制定适合于MHD患者的系统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45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3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22例(脱落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血液透析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两轮护理干预即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结合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第一轮干预后,干预组各项心理测试指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轮干预后,干预组的心理测试指标得分进一步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红蛋白(Hb)、透析前血清钙(Ca2+)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磷(PO43+)、钾(K+)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结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王玉 《护理学报》2013,20(11):34-36
目的 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依从性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差50例,发生率为29.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乏血液透析知识、护患关系一般、存在悲观心理反应、透析龄≤1年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差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依从,影响因素复杂,通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能力,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施针对性心理支持,加强透析龄短患者的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行为及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初次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行为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及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的于本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跨理论模型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及钙磷代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透析方案依从性、并发症监测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磷、钙磷乘积水平明显下降(P 0.05),而血钙、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 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可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不良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抽签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75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开始透析时、出院时、透析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抑郁、焦虑、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等.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透析时、出院时、透析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抑郁、焦虑、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