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44例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22例)患者行以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22例)患者行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上来看,研究组17例阳性,4例阴性,阳性率为77.27%,对照组12例阳性,10例阴性,阳性率为54.55%,研究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心律失常检出结果来看,研究组在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等方面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更好地反映心肌缺血情况,同时可以更好地诊断心律失常情况,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和误诊率情况。方法:选取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诊断结果(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诊断结果(52.00%);观察组患者各项心律失常类型检出率水平就能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便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心电情况,预防冠心病导致的猝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湖南省怀化市中医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肌缺血阳性率、心律失常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查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确保检查结果的可信度,建议在冠心病诊断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0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方式检查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阳性率、阴性率,对比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对心肌缺血检出率为52.00%,有临床症状者21例。观察组检出率为78.66%,有症状者32例,检出率方面,两组检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别为77.33%与50.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确诊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94-1695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效果。结果常规心电图中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52.50%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中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83.75%),两种检查方式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的各项检出率上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上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可对心绞痛型、隐匿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做到早期诊治,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测,分别对不同方法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分别计算其异常检出阳性率。结果: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12.0%和28.0%,诊断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分别为34.0%和66.0%,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分别为8.0%和16.0%,ST-T段改变检出率分别为10.0%和26.0%,均有24h动态心电图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阳性率都更高,可以做好病情的有效预测和准确评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67.92%)高于对照组(49.06%),且对房性/室性早搏二联律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效果更好,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的诊断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挂号先后顺序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用常规心电图,观察组用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检查后,参照组的相关指标显著差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用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都有很好的效果,但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更简便,而且对患者的心脏监测更具体,提高了诊断结果的正确性和检出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13-514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在临床中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结果差异,以期为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对上述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研究,检查方式分别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与准确性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与心率失常检出率及判断冠脉病变程度准确性方面均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属于无创检查,在冠心病临床诊断方面具有更快捷准确且全面的优势,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方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相关研究。方法:筛选2014年7月-2016年10月在本医院接受检查的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常规组(35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技术诊断,动态组(35例)给予动态心电图技术诊断,对两种技术检查结果展开比较。结果:动态组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94.28%,常规组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71.42%,对比可知,动态组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其中动态组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明显要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其中动态心电图技术更具可行性,阳性率较高,推荐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常规心电图诊断(参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试验组)各30例,明确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情况,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检出率。结果:对于心律失常检出率,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对于心肌缺血检出率,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有效检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促进患者治疗,诊断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在筛查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目标选取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经过患者对本研究悉数知情并同意之后,所有患者被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组42例应用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的阳性率。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所有受试者均存在冠心病,对照组检查的阳性率为80.95%(34/42),观察组为97.62%(41/42),观察组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尽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目前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方法中较为简易、安全且可靠的检测方法,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120例冠心病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并监测)和对照组(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冠心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阳性率、心肌缺血阳性率、房室传导阻滞阳性率、房性心律失常阳性率、矩阵式上速阳性率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其中实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为参照组,实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以及临床表现检出率。结果实行动态心电图诊断的观察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高于参照组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相对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所进行的诊断中实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其效果显著,可以提高诊断阳性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150例出现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具体诊断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房室性早搏情况准确率均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症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取得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可作为优先考虑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从人民医院择取的25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25例患者行以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125例患者行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两组心律失常检查结果。结果:在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上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房性早搏成对检出率、室性早搏成对检出率、短阵室上速检出率、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检出率、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检出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室性早搏检出率、房性早搏检出率上,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比常规心电图高,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行冠脉造影的疑诊冠心病患者,术前完善普通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77例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性冠心病175例。其中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心肌缺血阳性者95例(54.3%),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心肌缺血阳性者129例(73.7%),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心电图(P0.01)。普通心电图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173例患者中,最终确诊冠心病118例(68.2%),动态心电图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193例患者中,最终确诊冠心病147例(76.2%),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对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明显高于普通心电图(P0.05)。结论:无症状性冠心病较为常见,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同时动态心电图发现的心肌缺血表现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抽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对总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分组,对照组37例病例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与观察组纳入的37例病例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的结果展开对比。结果:相较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测评,其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结果呈更高显示(97.30%>81.08%)(P<0.05)。经观测,观察组同对照组检测的房室传导阻滞阳性检出率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和短阵室上速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相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作为无创诊断措施,安全性高,对诊断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更加突出,精准反映其病情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40例,进行12导联AECG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检出率[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P0.05)。观察组左右束支阻滞、房室阻滞、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单支、多支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12导联AECG检查可提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