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休克发病机制的研究正从细胞水平逐步向分子水平深入。 一、当前休克研究的主要趋势 近年来,由于对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的重要性加深了认识,因此给休克的定义加入了新的内容。Cecil内科学给休克下定义时指出:休克的共同特征是组织和细胞的血液灌流虽经代偿仍受严重限制,从而导致细胞膜的功能障碍,细胞代谢功能异常,最后导致细胞死亡。从此观点出发,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流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
内毒素休克中红细胞膜的损伤及与磷脂酶A2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内毒素休克中兔红细胞膜磷脂酶A2活性、膜磷脂主要组分PC、PE、PS含量及膜流动的变化,以探讨内毒素休克时磷脂酶A2与膜损伤的关系及磷脂酶A2抑制剂对细胞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ATP-MgCl_2是当前治疗休克的重要药物之一。在缺血与休克实验中观察到ATP-MgCl_2具有增加器官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膜对Na~+ 、K~+的通透性。消除细胞肿胀及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等作用。但关于ATP-MgCl_2是否能够改善休克时细胞的膜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查明重症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降低的机制。方法:测定大鼠脊斜肌细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反应性,在反应性下降时用微电极记录离体主动脉及细动脉条平滑肌静息膜电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测定单个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变化;观察ATP敏感钾通道(KATP)阻滞剂优降糖对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和血管反应性的作用。结果:在失血性休克代偿期,细动脉平滑肌膜电位负值减小,血管对NE反应性增高;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细动脉对NE反应性显著下降,细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负值增大,呈超极化改变,优降糖能部分逆转休克时平滑肌细胞的超极化状态,同时带来血管反应性的恢复。结论:休克时细动脉平滑肌反应性与膜电位密切相关,KATP通道开放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超极化是重症失血性休克后期血管反应性低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休克时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最早发生于细胞膜水平。Shires等将超微电极放在狗横纹肌细胞内测定膜电位,发现狗在严重出血性休克时膜电位由-90mV降至-60mV。他们并将微量吸管放在肌肉周围的组织间隙取样,测出在休克120分钟后钾高达15~18毫克当量/升。证明钾由细胞内  相似文献   

6.
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损伤及磷脂酶A2抑制剂的应用第三军医大学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宋双明陆松敏王正国刘建仓李萍目的:阐述内毒素休克时细胞损伤的机制及PLA2抑制剂的保护效应。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4只,分为4组:(1)对照组(n=6),(2)内...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测定失血性休克条件下血浆和组织PLA_2活性的变化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前和休克后1、2、5小时血浆PLA_2分别为46.9±12.2mM/L、94.0±50.0、119.2±62.4、174.5±85.3mM/L,休克后血浆PLA_2比伤前显著升高(P<0.01),为伤前的2.0、2.5、3.7倍。失血性休克5h后肝、心、肺、肠粘膜中PLA_2含量为假手术组的2.475、3.475、3.339、4.657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同时失血性休克时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膜脂分子排列有序性升高,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升高,红细胞膜脂区微粘度升高。血浆PLA_2的升高和细胞膜流动性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93)。结果说明:失血性休克时PLA_2水平升高可能是血液动力学衰竭和膜损伤的重要原因,PLA_2是失血性休克的一个关键酶和重要的体液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血压降低、血管反应性低下是导致创伤、脓毒性等休克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室曾提出了致血管反应性降低的细胞膜超极化理论,并报道了ATP敏感钾通道在血管反应性低下中的作用认为随着休克的发展,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加重,ATP耗竭,细胞内乳酸堆积,从而激活了ATP敏感钾通道,使细胞膜超极化,血管舒张.除ATP敏感钾通道外,在微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还有两种钾通道,即内向整流钾通道(Kir)和钙激活钾通道(KCa). 其中钙激活钾通道(KCa)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上尤其丰富,而且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肌源性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目的在于进一步阐明钙激活钾通道在休克大鼠肠系膜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超极化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鼠肝癌细胞的热休克蛋白诱导及其抗瘤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摸索鼠肝癌H22细胞膜热休克蛋白70最适的话导条件,并明确其体内外的抗瘤机理。方法用免疫荧光及FCM光检测热休克H22细胞膜HSP70蛋白的动态表达。并用MMC灭活,热休克后的H22细胞作抗原进行体内肿瘤免疫保护试验及体外肿瘤杀伤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血压降低、血管反应性低下是导致创伤、脓毒性等休克病 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 室曾提出了致血管反应性降低的细胞膜超极化理论,并报道了ATP敏感钾通道在血管反应性 低下中的作用:认为随着休克的发展,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加重,ATP耗竭,细胞内乳酸堆 积,从而激活了ATP敏感钾通道,使细胞膜超极化,血管舒张。除ATP敏感钾通道外,在微动 脉平滑肌细胞中还有两种钾通道,即:内向整流钾通道(Kir)和钙激活钾通道(Kca)。 其中钙激活钾通道(Kca)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上尤其丰富,而且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肌 源性调节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本文目的在于进一步阐明钙激活钾通道在休克大鼠肠系膜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超 极化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实验用Wistar大鼠,雌雄兼有,体重200+10 g。大鼠以13.3%乌拉坦+0. 5 %氯醛糖肌肉麻醉,双侧股动脉插管,一侧用于测量血压,另侧用于放血,血压维持在38-40 mmHg 2 h,复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对照组只做手术,不放血。手术毕的动物放血除死 ,立即取 肠系膜动脉置于0℃的HPSS(mmol/L:NaCl l30,KCl 5,CaCl2 l.5,MgCl2 l.2,HEP ES l0,G1ucose l0,pH 7.2-7.4)液中,小心剥去周围脂肪组织,分离出肠系膜A2、A3 动脉(直径约 80-150 μm),平衡30 min后,用1 g/L Pronase E 37 ℃温浴消化15-30 min,机械吹 打出单个平 滑肌细胞。细胞悬液滴入17 mm×17 mm的盖玻片上,细胞贴壁后,将盛有细胞的盖玻片用浴 槽液 冲洗后放入浴槽中,选用舒张态、边缘清晰的细胞进行膜片钳实验。膜片钳实验采用细胞贴 附式和内面向外式的单通道电流记录法。电极液成分为mmol/L:KCl l40,MgCl2 l.0, HE PES l0,EGTA 0.5,CdCl2 0.3,pH7.2-7.4,根据需要加入不同的CaCl2以调节自 由Ca 2+浓度;浴槽液用生理的HPSS液。由于电极液与细胞内液无K+浓度梯度,而浴槽液为 生理溶液,根据公 式I=g(Vm-Vp)(其中I为单通道电流,g为电导,Vp为电极电压,Vm为静息膜电位),用细胞 贴附式记录时,当电流为零时,Vp等于Vm,即可通过所给予的电极电压算出细胞的膜电位。 实验采用的电极电阻为8-10 MΩ,封接电阻大于2 GΩ,放大器(CEZ-2400,NIHON KOHDEN , 日本)探头反馈电阻为50 G,低通滤波频率为2 kHz,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用Pclamp7.0(A xon ,美国)。结果:1.Kca通道的鉴定:实验记录的通道具有电压依 赖性、高度的K+选择性、对胞外TEA 的敏感性和胞内Ca2+浓度的依赖性,据此可以鉴定实验中所记录的通道为钙激活钾通 道。2. Kca通道的变化与休克后细胞膜电位超极化:对照组(n=7)的I-Vp曲线 方程式 为I=0.073Vp+2.8528;而休克组(n=8)为I=0.058Vp+4.5672,由此算出正常组肠系 膜平 滑肌细胞膜电位为-39.0 mV,休克组为-78.4 mV。静息(钳制电压为零)时,休克组KC a通道电流(3.36±l.17 pA)明显高于对照组(2.27±l.86 pA)。结论和讨论:由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1.在重症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 系膜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发生了超极化:2.Kca通道参与了休克时细胞膜的超极化 。 测量膜电位的方法有多种,如细胞内直接记录法、荧光标记法等。曾有报道在脓毒性休 克和失血性休克时动脉平滑肌细胞膜发生了超极化,我室前期工作也证明失血性休克大鼠肠 系膜平滑肌细胞膜发生了超极化,但对于超极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一直没有阐明。本文采用的 膜电位记录法不仅阐明了休克后细胞膜电位产生了超极化,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反应性降低 ,同时也证明,Kca在休克后膜电位的变化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休克时白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休克时白细胞膜表面ICAM-1的变化。方法:以烧伤和创伤休克为模型,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休克时白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结果:烧伤及创伤后白细胞表面ICAM-1表达未见增多。结论:ICAM-1自白细胞膜脱落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肝线粒体内膜的损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研究失血性休克时鼠肝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电子传递活性和细胞色素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引起线粒体电子传递活性不断下降:休克2h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显著低于假处理组;休克了3hNADH-Co.Q还原酶,琥珀酸-Co.Q还原酶,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均明显低于假处理组,并随休克进程不断降低。另外,休克2h肝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减少,而细胞色素a、b、c1在休克4h也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我国休克研究的学术交流 ,展示近年来的新进展、新成果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拟于 2 0 0 1年10月在山城重庆召开全国休克学术会议 ,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 ,并进行青年优秀论文评选。所有被接受的论文摘要都将正式刊登在《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上。  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   1 征文内容   (1)休克的基础研究 (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 ;   (2 )休克复苏、输血输液及药物治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3)休克的临床诊断和救治研究 (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等 ) ;   (4 )休克的早…  相似文献   

14.
休克微循环与细胞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克微循环研究中尚有若干问题值得探讨。国内一般把休克微循环变化分为缺血期、淤血期、凝血期。作者提出凝血期作为合并症看待为宜。淤血期的发生与血液细胞流变学的改变有关。在观察血管口径时应考虑到,微血管的舒缩既有血管平滑肌主动的作用,也有充盈压和血流阻力变化被动的影响。在判断微循环功能时重要的是观察血流量。休克时微血管口径与流量的变化有时并不一致。细胞流变学(cytorheology)的研究查明,休克时出现白细胞变形力下降和毛细血管嵌塞,细静脉中自细胞附壁粘着,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以及微血栓形成等。它们带来微循环阻力增加和灌流量减压,在休克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为细胞模型,研究了热休克反应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变化规律。HOS-8603细胞经43℃热休克处理30min后,于37℃恢复2~4小时,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的表达明显加强;细胞经42℃预处理1小时后,于37℃恢复5小时,再次接受46℃热休克处理时,细胞存活率较未经预处理的对照组明显提高,获得了热耐受能力。在43℃热休克反应过程中,细胞内GR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16.
高渗盐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红细胞膜黏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管吸吮技术,观察高渗盐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红细胞膜黏弹性的影响。Wistar大鼠随机分为0.9%NaCl(NS)、7.5% NaCl(HS)、5% NaCl-3.5% NaAc(HSA)三组。10min内放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3kPa,维持90min。休克模型完成后,分别按4ml/kg体重静脉注入NS、HS、HSA,5min内输完。取血测定休克前、后及给药后的红细胞膜黏弹性。结果表明,休克后红细胞膜弹性模量、黏性系数较休克前显著增加。治疗后,HS组与NS组比较,弹性模量增加,黏性系数显著降低;HSA组与NS、HS组比较,弹性模量和黏性系数显著降低。结论 是HSA可显著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红细胞膜黏弹性。  相似文献   

17.
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红细胞膜蛋白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呼吸内科研究所(重庆630037)杨晓静钱桂生毛宝龄黄永平目的:本研究探讨了肺心病呼吸衰竭病人红细胞膜蛋白在红细胞变形性改变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肺心病人Ⅰ型呼吸衰竭(Ⅰ组)15例、Ⅱ型呼...  相似文献   

18.
背景:体外克隆、表达热休克蛋白,尤其正常时少量或不表达,而应激时大量表达的热休克蛋白72对研究其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目的:构建热休克蛋白7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于COS7细胞内表达,为HSP72蛋白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BABL/C大鼠肝细胞中扩增出热休克蛋白72 cDN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相应酶切位点,并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进行基因表达鉴定。 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插入基因序列检测证实为热休克蛋白72 cDNA,并能在COS7细胞稳定表达。成功构建热休克蛋白72真核表达载体,并于COS7细胞中成功转录与表达。  相似文献   

19.
生殖细胞的低温保存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提高保存后细胞的存活率与活性,研究细胞膜对水和低温保护剂的渗透特性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生殖细胞的细胞膜渗透特性研究概况,列出了典型的精子细胞和卵母细胞的细胞膜对水和常见低温保护剂的渗透系数,分析了这些细胞的渗透特性对制定其低温保存方案的影响。论文还介绍了细胞膜渗透特性的最新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内毒素休克大鼠肝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H+-ATP酶及膜流动性的改变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二研究室(重庆400042)陆松敏杨鹤鸣刘建仓李萍万志红贾后军肖南朱正坤本研究旨在研究内毒素失血性休克大鼠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H+-ATP及膜脂不同层次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