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全部病人依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级,采用ELISA法检测了所有患者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血清水平,三组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的升高幅度与肝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相一致。结论肝炎肝硬化时,纤维化程度越高,提示肝脏储备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液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CⅣ)与男性精子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60例男性生育者和不育者精液中的HA、LN、PCⅢ、CⅣ,并进行精子质量分析。结果:精液液化时间正常与异常组精液中HA、PCⅢ、CⅣ及L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子密度正常组精液中HA、PCⅢ及LN含量明显高于异常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中CⅣ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活动率异常组精液中HA和L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中的PCⅢ和CⅣ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中HA、LN的升高可能是生精功能活跃的表现,且不排除HA、LN是刺激男性生精因素的可能,测定精液中HA、LN的含量可以间接了解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肽 (PⅢP)、Ⅳ型胶原 (Ⅳ -C)、层粘连蛋白 (LN)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了 48例胃癌患者HA、PⅢP、Ⅳ -C、LN含量 ,并以消化性溃疡及正常健康组作为对照。结果 :胃癌组血清HA、PⅢP、Ⅳ -C、LN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0 .0 0 1,肝转移组高于肝未转移组 ,P <0 .0 5~ 0 .0 1,胃癌组HA、PⅢP高于消化性溃疡组 ,P <0 .0 5~ 0 .0 0 1。结论 :胃癌组血HA、PⅢP、Ⅳ-C、LN含量与肿瘤肝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P)及层粘连蛋白 (LN)水平 ,探讨其对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4 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Ⅲ级以上 )和正常健康对照者 30例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中的PⅢP及LN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PⅢ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5 5± 1 1) μg/Lvs (3 8± 1 5 ) μg/L(P <0 0 1)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的L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14 8 0±32 6 ) μg/Lvs (10 2 6± 2 3 2 ) μg/L(P <0 0 1) ,心功能Ⅳ级组血清的PⅢ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组 (5 7± 0 8)μg/Lvs (5 2± 0 6 ) μg/L(P <0 0 5 ) ,心功能Ⅳ级组血清的LN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组 (16 8 3± 2 2 6 ) μg/Lvs(14 6 2± 18 4 ) μg/L(P <0 0 5 )。结论 PⅢP及LN水平的升高可能部分与心肌纤维化有关 ,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来 ,并能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脏病理学对照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对于肝脏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84例肝穿刺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_C)、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对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与血清纤维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Ⅳ_C、HA、PⅢP、LN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P<0.01)、0.316(P<0.01)0、.374(P<0.05)、0.066(P<0.05)。除LN外,其余指标水平均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上升,且Ⅳ_C、HA、PⅢP的S3、S4期水平与S1、S2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4期作为早期肝硬化诊断标准[1]。通过ROC曲线分析Ⅳ_C、HA、PⅢP、L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764、0.756、0.434。敏感度:Ⅳ_C>PⅢP>HA>LN;特异度:HA>Ⅳ_C>PⅢP>LN。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放免法检测HA、PⅢP、Ⅳ-C、LN含量并以正常健康组作为对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HA、PⅢP、Ⅳ-C、LN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升高阳性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以上指标检测对其肝纤维化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肝癌高发区HBsAg阳性及阴性青少年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水平比较分析.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144例16岁和19岁HBsAg阳性及阴性青少年血清HA、Ⅳ-C.结果 HA和Ⅳ-C在16岁阳性组及16岁阴性组中的异常率和均值都无显著差异.但19岁阳性组HA的异常率(68.2%)和均值[(105.0±41.3)ng/ml]明显高于19岁阴性组[27.3%和(58±21.5)ng/ml];19岁阳性组和阴性组的Ⅳ-C异常率和均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HA可作为初步反映年龄大于16岁青年的肝纤维化随访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4项肝纤维化检测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脏活检的纤维化程度分为S1~S4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之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4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项指标水平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S4组的4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S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4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性(P 0. 01);肝纤4项指标对肝脏纤维化程度≥S1的AUC分别为0. 862(HA)、0. 721(LN)、0. 858(PⅢ)、0. 814(CⅣ),灵敏度由高至低为PⅢ HA CⅣ LN,特异度为HA LN PⅢ CⅣ。结论活动性进展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4项检测结果能较好的反应肝纤维化程度,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效果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及层粘连蛋白(LN)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0例CRF患者(CRF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A、PC-Ⅲ、C-Ⅳ及LN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RF组血清HA、PC-Ⅲ、C-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05.37±41.28) μg/L比(73.26±21.21) μg/L、(236.39±56.63)μg/L比(68.46±32.55)μg/L、(112.54±26.73)μg/L比(55.36±18.44)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L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HA、PC-Ⅲ、C-Ⅳ水平对于CRF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CHB)HBV DNA复制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接受血清HBV DNA、HBeAg、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检测。结果 HBV DNA含量在105~107IU/ml、107IU/ml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学四项指标值均高于103IU/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含量在105~107IU/ml、107IU/ml两组与103~105IU/ml组比较,HA、PcⅢ、Ⅳ-C三项指标值均高于103~105IU/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含量103IU/ml与103~105IU/ml组比较、105~107IU/ml与107IU/ml组比较,肝纤维化四项血清学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V DNA含量103IU/ml时,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V DNA含量高于103IU/ml时,HBeAg阳性组HA、PcⅢ、Ⅳ-C三项指标值均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复制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细胞外基质(ECM)的改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血清ECM成分的水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但单项测定这项指标有时并不可靠。因此,我们检测了139例慢性肝炎患者(均经肝脏病理确诊)的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连蛋白(LN)血清水平。结合肝脏彩色超声(彩超)进行多元分析。以建立肝纤维化检测手段。减少创伤性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蛋白(LN)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2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ⅣC,LN水平及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血清HA,ⅣC,LN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呈正相关,且在慢性重度肝炎及肝硬化阶段处于最高水平(P<0.01),结论:血清HA,ⅣC,LN水平可不同程度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肝纤维化血清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C-Ⅳ)]及炎症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HA、LN、PC-III、C-Ⅳ、TNF-α的含量对照组分别为(195.4±22.5)ng/ml、(203.7±20.9)ng/ml、(173.9±32.0)μg/ml、(89.0±22.3)μg/ml、(112.2±10.5)ng/ml,治疗组分别为(120.4±34.5)ng/ml、(156.6±19.2)ng/ml、(100.3±31.3)μg/ml、(48.9±7.6)μg/ml、(85.1±12.7)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LT、AS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纤维化治疗,扶正化瘀胶囊与拉米夫定的联合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4.
尘肺病患者血清PDGF和PⅢNP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在尘肺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7例尘肺病患者(包括32例矽肺、45例煤工尘肺)和7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PDGF和PⅢNP的表达水平.结果 尘肺病患者血清PDGF和PⅢNP含量分别为(36.31±3.31)ng/ml、(12.59±2.24)ng/ml,对照组则分别为(23.99±2.14)ng/ml、(9.33±2.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患者血清PDGF和PⅢNP含量均高于煤工尘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血清PDGF和PⅢNP呈线性关系且含量随着期别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尘肺病患者血清PDGF和PⅢNP含量可能与尘肺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能否作为尘肺病血清生物标志物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丘冰青 《现代医院》2006,6(2):57-58
目的探讨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测定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检测50例佝偻病患儿(观察组)及30例正常健康儿(对照组)血清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及(GBP)、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结果观察组骨钙及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0%及98%,而对照组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异常率分别为50%、12%、10%,均明显低于血清骨钙素、β-I型胶原羧基前肽的异常检出率(P<0.01)。10例佝偻病患儿经用罗钙全及十维锌铁钙治疗8~12周后复查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有8例(80%)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的测定是佝偻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个较灵敏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肥胖症儿童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CⅣ)与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活性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诊断为肥胖症的159例6 ~15岁肥胖症儿童(肥胖症组)和42例9~ 14岁正常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肝纤维化指标与血清GPDA活性的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症组HA、PCⅢ水平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7.403、5.405,均P<0.05),以PCⅢ升高明显;肥胖症组GPDA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5,P<0.01).肥胖症患儿治疗前后GPDA活性、HA及PCⅢ指标比较,各检测项目均出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52、5.684、4.369,均P<0.05).PCⅢ与GPDA呈正相关(r=0.602,P<0.05).结论 肥胖症儿童GPDA活性与PCⅢ水平的改变是其肝脏病变的早期敏感指标,两者的动态监测,对于诊断、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探讨其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9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6名健康人的血清标本。[结果]除急性肝炎组外,各组肝病患者HA、1N、CⅣ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0.05),以肝硬化组升高最为明显,分别为(564.0士80.1)、(381.2士57.2)、(295.4士38.8)μg/L,其次为慢性重度组和慢性中度组,且以HA上升时间最早,升高幅度最大。[结论]测定肝病患者血清中的HA、LN、CⅣ含量对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判断和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参考指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月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16-4317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胶囊口服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甘利欣治疗组24例口服甘利欣胶囊3 mg.kg-1.d-1;对照组22例口服肝泰乐、益肝灵、肌苷片。均为每天2次,疗程3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谷丙转氨酸(ALT)与谷草转氨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N末编肽(PⅢNP)。结果:治疗前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HA、LN、ⅣC、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利欣具有保肝、抗纤维化作用,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临床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指标,为临床肝纤维化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不同肝病患者136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肝硬化31例,急性肝炎23例,肝癌26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00例。对其相关血清学纤维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在Ⅳ-C、LN、HA和PCⅢ阳性检出率和浓度均高于急性肝炎组,且各指标浓度高于对照组( P<0.05);肝硬化Ⅳ-C、LN、HA和PCⅢ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5%(20/31)、74.2%(23/31)、90.3(28/31)、54.8%(17/31),高于慢性乙肝组(P<0.05);肝癌在Ⅳ-C、HA和PCⅢ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慢性乙肝组(P<0.05),LN低于慢性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Ⅳ-C、LN、HA和PCⅢ浓度结果分别为(131.4±14.6)μg/L、(148.4±31.5)μg/L、(361.7±35.1)μg/L和(141.6±16.0)μg/L,均高于慢性乙肝组(P<0.05);肝癌在Ⅳ-C、HA和PCⅢ浓度均高于慢性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低于慢性乙肝组(P<0.05)。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指标对不同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判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并与肝病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血清T细胞亚群、SIL-2R水平测定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状况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结核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浸润型活动期肺结核、40例康复期组肺结核患者、30名献血员,分别进行SIL-2R、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结核病活动期组SIL-2R浓度(540.24±132.15)KU/L明显高于康复期组(270.12±108.03)KU/L(P<0.01)和对照组(279.43±118.64)KU/L(P<0.01),而康复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活动期组CD3+细胞(55.2±3.36)%、CD4+细胞(33.30±3.10)%和CD4+/CD8+细胞比值(1.04±0.09)明显低于对照组(64.39±4.32)%(、41.13±4.20)%(、1.32±0.14%)(P均<0.01),而结核病康复期组CD3+(62.32±4.52)%、CD4+(38.99±4.78)%和CD4+/CD8+细胞比值(1.29±0.15)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在结核病活动期组与康复期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活动期结核病人血清中SIL-2R浓度明显升高,CD3+、CD4+、CD4+/CD8+升高,SIL-2R、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结核病病情监测及预后估计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