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按其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3例)和剖宫产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休克发生率、出血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剖宫产组晚期产后出血的出血量及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阴道分娩组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胎膜残留及子宫内膜炎,主要治疗方法为清宫术;剖宫产组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及应用缩宫药物等。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严格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降低出血率。  相似文献   

2.
顾纪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77-157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对2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9例为子宫复旧不良,4例为感染,2例为胎盘残留,1例为子宫切口血肿坏死。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复旧不良,其次为感染、胎盘残留,切口血肿坏死较为少见;临床上重在预防和正确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临床救治措施。方法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60例中,45例行清宫术,术后病理报告:胎盘残留10例,胎膜残留15例,对于子宫缩复不良者予抗感染、催产素、中药益母草促进宫缩治疗; 对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愈; 对大出血休克患者输血纠正休克,纠正贫血等治疗。本组60例晚期产后大出血的患者,经过治疗均获治愈。结论晚期产后出血的预防尽量避免人工流产及宫腔操作以防分娩时胎盘粘连及残留。发现不全流产时及时清宫。对产后原因不明的出血也应清宫。剖宫产胎儿娩出后,注射缩宫素。防止子宫切口缝合过密,止血充分,术后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注意纠正贫血,以避免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早期下床活动,坚持母乳喂养,这些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32例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治疗护理,探讨对晚期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8年10月32例晚期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为胎盘胎膜残留,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胎盘附着部位子宫复旧不良,产道损伤,治疗方法主要是清宫止血、介入栓塞、切除子宫等。结论对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在迅速找出原因,积极采取治疗同时,要重视护理干预,加强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肖小燕 《淮海医药》2012,30(3):241-24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及产妇精神因素。晚期产后出血多数发生在剖宫产术后2周左右,且有反复阴道出血。结论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操作技术,有效地防治感染、促进子宫收缩是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时间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4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或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出血时间多发生于手术后2~3周,部分病例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时间、发病原因及发病特点,以便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所发生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例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 24例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时间多在产后2~3周,部分病例超过4周;发病原因主要为切口感染、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胎盘子宫内膜炎、胎盘、胎膜及蜕膜残留、子宫切口裂开.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并不完全局限在产褥期,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早诊断早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是可防可治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2周以上者占多数(80.6%),13例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应局限于产后42d内,其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感染。对病因的诊断、治疗、预防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42例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群 《安徽医药》2001,5(4):291-291
目的 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6-2001年间42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晚期产后出血占同期分娩总数1.46%,经阴道分娩晚期出血36例中,胎盘、胎膜残留出血22例,子宫复旧不良出血13例。产褥感染出血1例。经剖宫产晚期产后出血6例中,子宫切口裂开出血3例。子宫复旧不良出血2例。胎盘、胎膜残留出血1例。结论 熟练掌握阴道助产,剖宫产操作技术及缝合方法,严格操作规程,是预防晚期产后出租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病例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溃疡致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结论对病因的防治、诊断值得重视。剖宫产术后期产后出血针对出血主要原因应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晚期出血主要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21例剖腹产晚期出血病例的病因及诊治经过。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蜕膜残留、胎盘残留等。结论剖宫产晚期出血根据临床表现及B超结果可以确诊,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病因及患者出血量、有无休克征象等。手术切口及缝合技术改进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  李英  林素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54-2256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时间、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9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占多数(66.7%),6周以内占(84.6%),部分病例(15.4%)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时间主要局限于产褥期内。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80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53例)和剖宫产组(27例),分析两组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计算两组的产后出血量。结果子宫内膜炎、胎盘胎膜残破等是导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等因素是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阴道分娩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815 ml,剖宫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1465 ml,阴道分娩组发生休克8例,剖宫产组发生休克13例,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休克发生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有所差别,而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较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休克的发生率低于剖宫产产后出血(P<0.05)。临床医师要严格按照剖宫产指征对患者实施剖宫产分娩,鼓励产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于本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160例,分为剖宫产组80例和阴道分娩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出血原因及休克发生率等,并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阴道分娩组患者相比,剖宫产组患者出血量及休克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及子宫内膜炎等。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率较高,应合理地选择分娩方式,并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降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晚期产后出血26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炎是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其次是子宫复旧不良、胎盘和胎膜残留、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病时间以2~6周多见(76.92%)。结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手术技巧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3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的3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手术产高于阴道分娩,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宫腔感染。结论预防晚期产后出血应加强第3产程处理,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7.
刘振娥 《首都医药》2004,11(18):26-27
目的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方法对199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的3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12%。结论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宫腔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0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及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2周以上占大多数(80%),部分病例(18%)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剖宫产技术、加强产褥处理,可有效降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发生产后出血的时间、病因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2010年6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复旧不良、宫内残留胎盘蜕膜、子宫内膜炎以及产妇的精神因素等是引起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多数病例在剖宫产术后2~3周发生产后出血,有的超过4周;16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8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提高手术的操作水平,积极预防子宫感染及其它并发症,术后合理预防性用药,才能降低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巩凤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73-17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69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血原因和治疗措施、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发生子宫切口感染最多,为46例,8例因一次出血大于500ml而行剖腹探查术,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行子宫切口裂开处清创缝合修补术,7例子宫缩复差的给予缩宫素静点,5例超声疑有宫内残留者在B超监测下行子宫清除术,2例因产后出血伴腹痛,1例为精神因素自愈。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因主要为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差、胎盘胎膜残留、盆腔炎症、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