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案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文书,近年来对医案的重视日益增加,医案学逐渐成为专门的学问,医案研究对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就医案发展、医案应用谈点个人的认识,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中医文献学术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医药史献、中医医案献、中医各家学说和学派献、中医基础理论专题献等学术研究的内容和思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阐明重点要领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传承和创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两大主题,传承是基础,是核心,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创新是动力,是在传承基础上的"扬弃",是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医案作为中医理论和特色传承的载体,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反映形式。深入地解析医案,探索医案中的灵感、知识、为医之境界,感悟对生命守护的东方智慧,不仅对中医药的学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加强临床能力的转化,也是极佳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该书生动描写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其中就包括运用中医药诊治疾病的详细描述。书中一些医案记录详细,提及的方药有些至今在中医临床中仍有应用,深入研究这些医案及方药,对中医学术研究、继承与发展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9年3月16日,纪念“‘3.17’抗争废止中医案活动”80周年大会暨上海名老中医经验研究中心、海派中医论坛揭牌仪式在沪召开。本次会议在当今社会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及中医临证价值的大背景下召开,明确指出“国医节”是中医界同仁不应该忘却的纪念。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沈自尹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校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谢建群教授,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上海市委主委蔡威,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季伟苹处长,上海市名中医、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严世芸教授以及众多著名中医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与会者共同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医药曲折的发展历史,深切缅怀前辈针对“废止中医案”所作的英勇抗争,指出中医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中要立足中医,继往开来;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脚踏实地地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古籍是中医药传承发展宝贵的知识财富,巴蜀中医药古籍特色突出。承载医家丰富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医案,是知识发现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关联规则方法分析的巴蜀中医药古籍医案数据挖掘系统,不仅能深入研究巴蜀中医药学术流派的特色,亦能为中医药古籍数据挖掘系统开发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抑郁症中医治疗的有关医案,探索其辨证与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医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熵聚类和关联规则等多种数据研究的方法,总结出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见辨证和处方用药。结果通过对178个相关医案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医案中常见证型、治则、处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种类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4个核心配伍和14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论治抑郁症具有一定规律性,从中医医案转化出抑郁症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医案实践教学极为重要。医家的相关医案是其学术思想的真实反映,通过分析医案可以充分了解医家的临床经验,深入理解其对中医理论的深化和独特观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家学术思想,并学习如何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为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医案实践教学包括编写医案实践教学大纲、建立医案库、医案解析与课堂应用,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医案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古代心理治疗医案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深邃的见解,挖掘中医心理治疗的宝贵遗产,医案是合适的切入点.结合西方心理学理论,对中医历代心理治疗医案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可以使中医心理治疗的诊治经验得到真实、完整的总结和弘扬,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中医心理治疗学科的创建,加快心理治疗学本土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医心理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心理治疗医案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深邃的见解,挖掘中医心理治疗的宝贵遗产,医案是合适的切入点。结合西方心理学理论,对中医历代心理治疗医案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可以使中医心理治疗的诊治经验得到真实、完整的总结和弘扬,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中医心理治疗学科的创建,加快心理治疗学本土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医哮喘诊疗技术”知识库,介绍知识库的建设背景和应用价值,阐述构建方法和知识内容,包括古今外文献、诊疗规范、临床研究、名医经验、医案、方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沈氏女科辑要》的医案、医论,探讨清季民初中医妇科的学术发展.[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的文献研究方法,归纳总结《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证治经、带、胎、产等中医妇科疾患的学术思想.[结果]沈尧封所著《沈氏女科辑要》,经王孟英按语、张山雷笺疏,遂成《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它对血崩的治法、带下的病机、妊娠卒倒及肿胀的病因、小柴胡汤通治热入血室等女科证治问题论述详细.《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临床价值较高,体现出清季民初中医妇科的发展.[结论]《沈氏女科辑要》证治疾病灵活变通、补偏救弊,对于当今中医妇科的诊疗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医学是融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医药学理论与实践体系 ,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原 ,是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作者认为 ,从中国文化、中国科学的角度认识其优势与特色十分必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应当避免在追求中医现代化的同时 ,忽视对中医学传统的继承。无数成果反复证明 ,古老的中医的确能重放异彩。“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是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中医学具有科学精神 ,但中医实现科学精神的方法主要是人文方法 ,中医学的现代化并不等同于中医科学化 ,它不仅应当强调中医学能够科学化部分的现代化 ,而且也应当包括有关人文内容部分的现代化。博采众长 ,迎接挑战 ,应当欢迎并形成多元化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学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是有别于现代医学的医学科学,研究中医药必须针对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特点而确定研究方向。中医药理论是中医药的根本,要高度重视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临床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基础,源于临床的研究容易创新,更有研究意义和价值。中医需要实验研究,但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实验研究对中医药创新发展并无多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申遗"工作已经于2005年正式启动,这是中医药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就中医药"申遗"的背景、条件、意义加以介绍和论述,并提出笔者由此引发的思考和建议。谨以此文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于中医药"申遗"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中,审查项目的辨证论治内容是检验项目是否符合中医规律和理论,其目的不是检验项目的科学性,而是为了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在这其中,要坚持伦理审查与科学审查的统一,更要注重中医药本身发展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不能简单的套用审查西医西药的方法.在审查辨证论治内容的实践操作层面,应当注意:对辨证论治内容的审查,要纳入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标准操作规程.在保护患病受试者安全的审查上,要坚持证候标准,要审查既往临床应用证候与研究中患病受试者证候是否一致.对辨证论治的审查,要重视理法方药的内在逻辑关系,要充分发挥熟悉项目研究内容的中医药专家的作用.在强调审查辨证论治内容的同时,要注重审查项目的其他内容,形成伦理审查的合力,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医误诊的探讨,提出了中医误诊的定义,误诊的分类和判断标准,认为中医误诊的研究应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中医误诊的研究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就研究生如何撰写导师学术经验的论文提出看法,认为重点是要反映出导师的临证特色,并从整理导师医案、分析学术脉络和总结独到之处三方面加以叙述,还分析论文写作时的体例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医研究思路的几个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中医学一贯重视整体观念,所针对的是患病的人这一高级生物体,故研究思路不应仅仅局限于疾病本身;由于“证”的不确定性,与实际用药缺乏严格的对应,故应强调有是证用是方、用是药,即方证相应、药证相应;研究中医理论的实质恐难有突破,不如将研究重点转向临床验证中医中药的实效上;中西医结合也可以体现在中西医两法治病方面,提倡“中西医并重”可能更为实际。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政府一系列大力扶持中医药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春风下,随着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深入和健康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医治未病的学术传承与创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秉持着开放与包容的原则,中医治未病的学术发展要做到中医学科内部相互融合、中医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碰撞、学术与产业等三方面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