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和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随机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术前及术后14d2组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水平、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分级法疼痛评分(NR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ROM)、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结果术后14d,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FDP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股总静脉血流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DVT发生,对照组有2例DVT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浅静脉血栓(S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观察组较对照组NRS评分明显降低,ROM、HSS、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下肢DVT形成,并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某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某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2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HSS、ROM、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周,观察组HSS和ROM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FT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将1 890例接受TKA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于FTS理念的围术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手法和针灸促进关节功能恢复,2次/d,持续4周。平均随访10年,观察两组患者HSS评分、VAS评分、SF-36评分及假体翻修率。结果:两组术后1、4周及术后1、10年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各时间点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术后4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10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周及术后1、10年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上述时间点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假体翻修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1%(P0.05)。结论:TKA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可进一步加快早期康复,缓解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满意度,且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140-142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应用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的缓解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6月~2017年8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出9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h,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和膝关节屈曲度≥90°耗费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的应用强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全方位整体性护理,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肿胀发生率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61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1例加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皮肤肿胀情况、术后屈曲活动时间、肿胀消失时间、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结果研究组皮肤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屈曲活动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3d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7、14、30d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可显著缓解患者皮肤肿胀情况,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李征 《北方药学》2021,18(8):23-24
目的:探究丹芎活血片对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围术期给予丹芎活血片治疗,对照组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不同时间段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情况、膝关节H SS评分、视觉疼痛评分.结果:术前3天(服药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D-二聚体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d、7d,对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D-二聚体变化存在差异(P<0.05);对比二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视觉疼痛评分,术前3天(服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7d,实验组患者数据更为理想(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丹芎活血片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治疗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行THA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 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内服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 高于对照组的65.0%(26/40)(χ2=4.27, P=0.036)。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2周, 观察组血红蛋白、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7.11、-5.81, 均P < 0.05);术后1 d、3 d、2周, 观察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视觉模拟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术后3 d、2周, 观察组C反应蛋白、患肢大腿及小腿周径均低于对照组(t=2.34、6.85、4.47, 3.89、6.63、4.35, 均P < 0.05)。观察...  相似文献   

8.
范峥莹  胡三莲  周玲  钱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437-2438
目的观察改良冰袋冷敷装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膝关节局部加用改良冰袋冷敷装置,每隔10min测量并记录膝关节周围温度,3h更换冰袋一次;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12、24、36h静止和活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及术后3d、术后第1周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h静止和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后36h静止和运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2周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能够耐受持续冰袋冷敷,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改良冰袋物理降温装置经济有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可减轻肿胀和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8,(8):1098-1101
目的:探讨膝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肿胀程度、疼痛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4月重庆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于膝关节镜下行半月板切除或修整术。对照组患者术中伤口缝合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 L,膝关节腔注射;观察组患者术中伤口缝合后给予注射用氨甲环酸2.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 L中,膝关节腔注射。所有患者均未安置引流管,加压包扎伤口后松止血带。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7 d膝关节周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个月Lysholm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周径、VAS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1、3、5、7 d膝关节周径均显著大于同组术前,但观察组术后1、3 d显著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 d,两组患者膝关节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1、3 d及对照组患者1、3、5 d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但观察组术后1、3、5 d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7 d及对照组术后7 d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间术后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轻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早期关节肿胀程度,缓解术后早期疼痛,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经过康复护理,术后较术前在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方面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可促进关节恢复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关节外科在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恐动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干预前后的恐动情况和膝关节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TSK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程度,缩短患者下床时间,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康复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全程疼痛照护配合穴位按摩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1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48例,按照入院顺序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在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按需止痛,实验组给予全程疼痛照护和穴位按摩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实验组HSS评分升高更为明显,VA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活动度上,实验组在术后第1、4、8和15天测量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术后护理满意度高达91.7%,对照组仅为7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全程疼痛照护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康复治疗,患者疼痛控制质量明显提升,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具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比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Harris评分判定;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异位骨化、血肿及感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5项一般手术情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同一时期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组患者3种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人股骨头坏死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后内角松解在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获得完整资料的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184例217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年观察畸形矫正情况及HSS评分.结果 184例获随访平均37个月,膝关节屈曲角度、膝外翻角度、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后内侧结构功能不稳.结论 在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膝关节后内角松解,膝关节畸形矫正满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膝关节功能训练器(CPM机)联合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单独使用CPM机;观察组42例,在CPM机锻炼的基础上配合冰桶冷疗法.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的第1天进行CPM机锻炼,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开始配合冰桶冷疗法锻炼,两组患者治疗均至术后第8天结束,即疗程为8天,且在术后第2、5、8天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肿胀度、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即冷疗效果、患者的意识清醒状况.结果 在术后第5、8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肿胀程度明显缓解,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8天,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意识清醒程度无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CPM机联合冰桶冷疗法,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伤口疼痛程度、关节肿胀度,明显增加了膝关节的活动度,促使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屈曲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共12例,本组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给予患者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检查、Muller膝关节稳定评分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临床指标,评价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检查、Muller膝关节稳定评分、HSS评分相较术前均有明显进步,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者4例、良者5例、可者2例、差者1例,患者膝关节稳定优良率81.8%。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屈曲畸形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整理我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资料,探讨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6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恢复关节功能,研究组则加用早期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对比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VAS评分(32.84±5.37)分.HSS评分(83.75±8.36)分,住院时间(9.63±5.31)d,对照组VAS评分(53.48±6.75)分,HSS评分(78.67±8.35)分,住院时间(12.38±6.77)d,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尽快进行康复训练,以便能够更好的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手术疗效,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巨大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患者在假体内植入前在关节腔内注射400 mg的氨甲环酸;对照组患者则在假体植入前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后24 h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率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术后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6.21,P<0.05)。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降低术后24 h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改善其关节功能,降低输血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通过规范化功能锻炼,观察其对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把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设为实验组,实验组病人术后给予规范化功能锻炼,与上年度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做比较,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术前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2周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2周两组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采取规范化功能锻炼,对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本体感觉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训练后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019-01~2020-01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本体感觉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对比两组康复优良率、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功能.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的32例(64.00%),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44例(88.00%)更高(P<0.05);训练后6周相较于训练前误差值角度出现显著缩小(P<0.05);相较于对照组,在训练后观察组的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显著较小(P<0.05);训练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6 min最大步行距离、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均较高(P<0.05);训练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的WHOQO-100评分、HSS评分均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本体感觉训练,能够取得极佳的康复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加强对训练后本体感觉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