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例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18年6月至2022年4月的临床资料,总结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既往多次发病时临床表现均为胸闷、胸痛。心电图提示V2-V6导联T波倒置,最大振幅0.8 mV。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功能磁共振成像示左心室心尖心肌相对增厚,左心室舒张末期基底段下壁厚度为6.85 mm,心尖段下壁厚度为12.17 mm,心尖段下壁与其后段下壁厚度之比为1.78,舒张期左心室呈"黑桃尖"样改变,伴左心室运动异常。患者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盐酸曲美他嗪对症治疗,随访3个月,无特殊不适。 结论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特别是早期无症状或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时易被漏诊,需综合心电图、影像学等手段方能明确诊断,尤其是完善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有助于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部分做放射性核素心肌断层 ,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结果 2 7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及 /或肢导联T波倒置 ,以V3 、V4 为主 ,超声心动图左室心尖部 (乳头肌水平以下 )心肌厚度达 12mm以上 ,1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17例冠脉正常 ,7例左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 ;2 8例均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的冠状T波应及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以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出现巨大倒置T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巨大倒置T波的住院患者67例,对其心电图的特点和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倒置T波中,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所致34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所致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10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8例。结论巨大倒置T波可见于临床多种情况,心电图诊断时要注意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并密切结合临床和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中的作用.方法 12例AHCM患者和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AHCM患者中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3例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AHCM组心尖部心肌肥厚,与高心病组有显著差异[(19.3±4.8) mmvs( 9.2±3.1)mm,P<0.05],心尖部心腔狭窄;心电图表现为巨大倒置T波 ,R波振幅高;冠脉造影为阴性.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AHCM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6例AHCM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磁共振等检查特征。结果 心电图显示胸导为主导联上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ST段压低及R波增高,13例经超声心动图或磁共振证实心尖肥 厚,心宣造影5例呈“黑桃”样改变,冠脉造影示2例存有心肌桥,2例轻度狭窄。结论 AHCM可合并冠状动脉痛变,心电图、超产心功图结合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征。方法对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25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有异常改变,其中以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虽常见,且具有TV4〉TV5〉TV3特征,大多伴有ST段下移和左胸导联高电压,这些心电图改变主要导联为V4、V5。但心电轴和QT间期均正常,未见异常Q波。结论对左胸导联原因不明T波倒置的患者要特别注意V4、V5导联心电图改变,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的患者,即使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尖肥厚,也应密切随访、观察。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应用价值 方法对2008~2012年就诊我院的2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合心电图资料分析并随访。 结果23例患者的左室心尖部肥厚,心腔缩小甚至闭塞。心电图表现均异常,典型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T波倒置。随访期间4例出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相关心血管事件,未出现心源性猝死。 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敏  陈弹  蒋廷波  杨俊华 《新医学》2010,41(12):791-794,F0003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点,了解两者的关联性,探讨两者在AH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AHCM患者(AHCM组)与27名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AHCM组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HCM组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的T波伴ST段下移,左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有不同程度的心尖部肥厚,心尖部心腔明显变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具有相关性:R波最大波幅与心尖心肌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ST段压低深度与心尖部室壁厚度无相关性,与心尖心肌厚度呈负相关,T波倒置深度与心尖部厚度呈负相关。结论: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诊断AHCM具有重要价值,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中的许多异常指标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痛(AHCM)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3年3月-2006年2月收治的11例AHCM 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头昏、乏力及劳力性呼吸困难,4例无自觉症状.11例均多次行心电图检查提示ST-T改变,仅4例初诊确诊为AHCM,7例分别误诊为非Q波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及病毒性心肌炎.11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或左心室造影确诊AHCM.结论:常规心电图胸前导联无动态改变的巨大倒置T渡是诊断AHCM的重要线索,进一步结合超声心动图或左心室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26-2627
探究心脏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临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我院AHCM患者51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心电图检查结果。两组IVS、LVd、LVTW、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T、LA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波倒置幅度、胸前导联R波、ST段下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可直观显示患者病症,有利于提高AHCM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MRI与超声心动图影像征象,比较MRI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6例,女5例)行心脏MRI、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结果 21例患者心脏MRI均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单纯型P-AHCM13例,单纯型T-AHCM 1例,混合型P-AHCM 1例,混合型T-AHCM 6例。7例T-AHCM均表现为典型的"黑桃心"征象(ace of spades)(33.3%)。4例患者行心肌对比增强MR扫描,3例示心尖部心肌纤维化,2例患者存在心肌缺血,2例患者存在心肌梗死。而心脏超声仅6例明确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患者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1例患者心电图均存在ST-T改变:其中14例左胸导联RV4-6电压增高(67.7%);17例左胸导联产生的前后肢对称、深倒置的巨大T波(80.9%);16例ST段水平压低(76.2%);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19.0%)。结论MR诊断AHCM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敏感性低;心电图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效的筛查方法;对于临床怀疑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可采用心脏MRI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肥厚性心肌病心尖肥厚型的临床观察及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等检查方法,搪塞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路径,并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硫氮Zhuo酮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心尖肥厚心肌病心电图ST-T改变无特异性,但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具有V4〉V5〉V6〉V3的特征,应进一步做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长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做放射核素心肌断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左心室造影对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21例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21例心电图均显示相应导联的T波倒置,但只有8例患者达到对称深倒的标准;超声心动图只检出其中的9例患者符合局部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造影检出人武部病例的局部心肌肥厚,18例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诊断为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其中心尖肥厚型有11例呈左心室:黑桃“样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全部病例大致正常。结论 左心室造影在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重要价值,可明显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胎儿冠状动脉瘘超声心动图诊断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瘘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冠状动脉瘘的5例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冠状动脉瘘胎儿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心尖四腔观及左心室流出道观声像图示冠状动脉扩张,追踪其走行,可发现心腔及大血管的瘘口分别位于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房间隔右心房侧、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右心室心尖部及右心室圆锥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冠状动脉内为高速湍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测得双期双向血流信号。其中1例合并其他心脏复杂畸形,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5例胎儿中4例随访至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新生儿为右冠状动脉瘘;1例胎儿引产后失访,未尸检。结论胎儿冠状动脉瘘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表现,产前早期发现对出生后患儿早期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特征性改变和诊断价值.方法16例AHCM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测,其中5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结果16例AHCM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心尖部厚度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18.6±5.1)mm VS(0.85±0.08mm), P<0.05.左室重量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203.8±50.6)g VS (135.0±26.0)g,P<0.05.左房径增大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9.0±5.7)mm VS (30.6±2.9)mm,P<0.05).本组16例中除8例心尖肥厚同时累及室间隔中下段以外,其他8例为对称性局限性心尖部肥厚.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左室造影均显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呈黑桃征.胸前导联心电图显示巨T波倒置,R波振幅增高.结论超声心动图是准确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与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 ical hypertroph ic card iomyopathy,AHCM)的心电图特点及心脏超声诊断。方法从79例肥厚型心肌病中,筛选出8例AHCM,统计其超声心动图资料及心电图的典型与非典型表现,同时进行1~15年随访。结果8例AHCM的心尖部心肌厚度为16~38 mm,平均20.88 mm。8例AHCM都有左胸导联T波倒置及ST段压低,呈典型的Tv 4>Tv 5>Tv 3,2例左胸导联及R波增高,6例符合Rv 4>Rv 5>Rv 3。结论随访1~15年,心尖心肌厚度及心电图改变甚微,8例AHCM预后良好,未发生猝死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例1,女,72岁.因胸痛1月,加重5h人院.1月前患者胸前因受外力重压致胸骨后剧烈压榨样痛,伴背部隐痛,呼吸困难,持续达5h左右症状缓解,X线检查示第4、6肋骨骨折,未行心电图检查,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此后劳累时常感胸背部隐痛,持续数分钟不等.入院查体:血压11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肌钙蛋白(cTnI) 1.88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 33.18 IU/L.心电图示:V2 V6导联ST段抬高,T波由直立变为倒置.心脏超声示:左室心尖部圆隆伴局部运动幅度减低(图1).冠状动脉造影(CAG):前降支偏长,但左右冠状动脉光滑无任何病变,血流速度正常.左心室造影(LVAG):左室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收缩功能差,呈球形改变(图2),诊断为心尖球形综合征.给予对症和支持性治疗,临床好转后出院.出院后50 d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的关系,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意识。方法:对23例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心电图均有ST-T的异常表现,8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Ⅱ、Ⅲ、aVF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Ⅰ、aVL、V2-V6导联巨大倒置T波;9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V4-V6、导联T波倒置或伴有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其改变范围小。结论:重视心电图的改变特点并与心脏超声相结合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部入选患者心电图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探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包含心律失常、Q波异常、左室面高电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低平或倒置、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偏左等多项内容,而且以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要变化特征,占比为95.00%。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心电图检查方式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心电图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准度,但也会发生误诊或漏诊情形,因此可联合心脏磁共振、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精准的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误诊病例思考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治现状,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曾一度误诊的3例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例1因运动中出现心悸、晕厥20 d就诊,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示V2~V5导联ST段抬高,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予相应治疗,病情稳定后转上级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等,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予对症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出院后随访2年,严格限制活动后扩大左心室开始回缩,未限制活动后左心室扩大,再次限制活动后扩大左心室又有回缩。例2因胸前区不适1周来诊,当地医院心电图检查示V2~V4导联ST段抬高,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我院后左室造影检查示左室基底部运动增强,心尖区运动消失,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予对症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出院后3个月随访,心电图和心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例3因重物砸伤3 h余就诊,就诊后约3 h患者血压降低,心电图检查示V2~V5导联ST段抬高,拟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查肌钙蛋白T正常,伤后9 h心电图恢复正常,修正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伤后12 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予对症处理后病情平稳转外院骨科继续治疗。结论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多样,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且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为避免误诊误治,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其认识和警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