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机制复杂,其中气道炎症的加重是核心机制。病毒引起的TH1型免疫反应可通过协助募集TH2细胞而加重哮喘气道炎症;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在某些条件下可发生表型转化,生成TH2型细胞因子;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也被认为可能与抗病毒免疫有关.因此呼吸道病毒感染除了加重哮喘外,还可能是哮喘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接触过敏原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及慢性炎症而导致气道的高反应状态有关~([1])。中国主要城市及城区0~14岁儿童哮喘发病率达3.02%。哮喘急性发作时支气管黏液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3.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参与的一种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最近研究表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不仅是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受累细胞,也是重要的参与细胞之一。其可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炎症介质而参与哮喘气道慢性炎症过程的发生和气道反应性增高的改变。本文就AT-Ⅱ与哮喘关系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哮喘气道炎症状态的认识,促进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机制复杂 ,其中气道炎症的加重是核心机制。病毒引起的TH1型免疫反应可通过协助募集TH2 细胞而加重哮喘气道炎症 ;病毒特异性CD8+ T细胞在某些条件下可发生表型转化 ,生成TH2 型细胞因子 ;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也被认为可能与抗病毒免疫有关 ,因此呼吸道病毒感染除了加重哮喘外 ,还可能是哮喘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 )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在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儿童表现最为突出[1-2].当遇到刺激时可引起气道痉挛,导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如未及时处理可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3-6].目前临床关于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主要从免疫机...  相似文献   

6.
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疾病,气道炎症、肺功能下降和气道重塑是其重要特征。目前全球有3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1])。大多数哮喘与过敏相关,表现为Th2型主导的炎症,也见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2])。肺血管由于参与肺内气体交换,维持内环境平衡,调节气道气流变化,从而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支气管血管在哮喘发作时发生通透性、扩张性和密度的变化,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是导致哮喘持续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3])。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参与的一种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最近研究表明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T Ⅱ )不仅是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受累细胞 ,也是重要的参与细胞之一。其可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S)、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炎症介质而参与哮喘气道慢性炎症过程的发生和气道反应性增高的改变。本文就AT Ⅱ与哮喘关系作一综述 ,以提高对哮喘气道炎症状态的认识 ,促进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蕾  王韩影  李锋 《国际呼吸杂志》2016,(19):1512-151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COPD是两大主要的慢性气道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作为重要的空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暴露可诱导哮喘急性发作、COPD急性加重,而且可能增加哮喘、COPD的发病率.PM2.5暴露可介导氧化应激、气道炎症、免疫功能异常和肺功能下降.本文就PM2.5的组成成分及对气道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真菌与喘息性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自然界空气中真菌孢子可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真菌在下呼吸道定植或感染同样可导致气道致敏从而诱发喘息.真菌还可增加气道内痰液量及黏稠度,导致小气道不完全栓塞.临床上与真菌密切相关的喘息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过敏性支气管肺真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支气管扩张等结构性肺病.治疗真菌相关喘息首选糖皮质激素,但在急性发作期尚无吸入激素有效的证据.大部分患者可从抗真菌治疗中得益.  相似文献   

10.
<正>老年性支气管哮喘(asthma in the elderly,AIE)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哮喘急性发作常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是急诊、住院病死的重要原因[1]。近年来随着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哮喘急性发作已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但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儿童急性发作期病原体分析,对于AIE急性发作期的病原体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对晚发AIE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常见病原体进行分析,旨在增加对AIE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疾病。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反复发作,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肺内气流受限,疾病发作可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未控制的患者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作为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对于患儿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咳嗽、胸闷以及呼吸困难[1-2]。虽然这些症状可逆转,但是病情加重也会偶见死亡,因此对于该疾病患儿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预防患儿死亡[3-5]。为此,本研究探索支气管扩张剂联合皮质激素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白细胞介素-17  相似文献   

13.
真菌与喘息性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自然界空气中真菌孢子可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真菌在下呼吸道定植或感染同样可导致气道致敏从而诱发喘息.真菌还可增加气道内痰液量及黏稠度,导致小气道不完全栓塞.临床上与真菌密切相关的喘息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过敏性支气管肺真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支气管扩张等结构性肺病.治疗真菌相关喘息首选糖皮质激素,但在急性发作期尚无吸入激素有效的证据.大部分患者可从抗真菌治疗中得益.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以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以夜间或晨起显著)为发病特征,上述症状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探索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在哮喘的防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MicroRNA是一类单链小分子RNA,在各个物种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MicroRNA的主要功能是在转录后水平调节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对机体生长、发育以及疾病发生过程进行调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性喘息、可逆的气道梗阻和气道重塑。近年来,MicroRNA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日益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MicroRNA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是一类单链小分子RNA,在各个物种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MicroRNA的主要功能是在转录后水平调节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对机体生长、发育以及疾病发生过程进行调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性喘息、可逆的气道梗阻和气道重塑.近年来,MicroRNA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日益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MicroRNA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全球性的严重健康难题,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至今仍不完全清楚。现在被较多学者接受的理论是气道慢性炎症学说、变态反应学说、气道高反应学说以及气道重构学说。其中气道慢性炎症、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均涉及到神经机制的参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机制在哮喘气道高反应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与免疫机制相互作用,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对神经机制的研究可能成为未来攻克哮喘难关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8.
牛聪  朱惠莉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9):1474-1479
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发病过程中,机体神经、免疫与内分泌系统均参与其中,它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大量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神经递质.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连接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网络的桥梁,LIF通过调节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气道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等神经肽,上调气道上皮细胞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NK-1R)的表达,诱发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此外,LIF还可下调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导致糖皮质激素抵抗.因此LIF水平在哮喘患者血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黏膜中均可有所升高.本文就LIF的生物学特征以及与哮喘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探讨哮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igh reactivity,AHR)疾病.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亿人患哮喘,我国估计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总的来说,欧美发达国家哮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哮喘患病率约为1%~4%,儿童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成年人.随着气道炎症和免疫病理学等方面研究的进展,目前逐步认为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发作的核心问题.哮喘的治疗重点由既往的仅救治急性发作转向对气道炎症的预防和控制.虽然抗炎治疗已成为哮喘的基本方法,但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仍不能有效的控制症状,甚至需要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因此,寻找哮喘治疗的新靶点,减少激素不敏感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改善哮喘症状、缓解肺功能,以及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哮喘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黄锡奎  李超乾 《内科》2009,4(3):399-40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多认为与炎症、细胞因子、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免疫、基因等有关。继Shirakawa等率先报道结核菌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与特异质呈负相关后,关于卡介苗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时对分枝杆菌属的深入研究发现,分枝杆菌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呈负相关。因此,分枝杆菌免疫与哮喘有着密切关系并在哮喘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枝杆菌属种类繁多,目前发现与哮喘联系比较紧密的常见有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等。本文对其的一些特性及其如何影响哮喘防治的免疫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哮喘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