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Ⅲ类抗心律失常新药多非利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述抗心律失常新药多非利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为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 多非利特是一种新的单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断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效应。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多非利特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房性心律失常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抗心律失常药。并可用于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有效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兰桐  任雷鸣  温进坤 《中草药》2001,32(11):1004-1007
目的 对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有效部位进行研究。方法 山茱萸提取液对氯仿诱发小鼠室颤模型的作用。对豚鼠离体乳头肌电生理效应。结果 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延长心肌动作电位、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有关,其抗心律失常的有效部位为总有机酸和一种未知的微量成分。总苷类不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结论 药效学及心肌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山茱萸提取液中的总有机酸和一种未知的微量成分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尤以老年患者居多.目前临床上用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多为化学制剂,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均已表明,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一定的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并有导致心律失常之弊,因此,探寻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低毒性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中药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6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卢敏 《中草药》2000,31(11):883-884
心律失常是复杂而又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 ,是造成心血管病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世界范围内 ,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防治研究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近几年来 ,对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抗心律失常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经动物药理实验筛选和临床研究证实 ,发现了一些安全、有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的新的天然药物有效成分 ,简介如下。1 关附甲素及其注射液 [1]关附甲素 (GFA)是我国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全新结构类型的安全、有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新药。它是从关白附子 Aconitum coreanum(Level.) Raipaies块根中提取…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大多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引起。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6年对3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ICD治疗,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0~62岁。经精心护理及出院指导,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2护理2·1心理护理患儿一般有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对手术不了解,又要负担昂贵的治疗费用,因而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恐惧、…  相似文献   

6.
桂枝甘草汤及其提取物组分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桂枝甘草汤及其提取物组分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分别用氯化钡,乌头碱,哇巴因三种药物制备三种心律失常模型,观察桂枝甘草汤及其提取物组分对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桂枝甘草汤及其提取物的水组分、30醇组分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结论:桂枝甘草汤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效物质群(组)主要为水组分、30醇组分。  相似文献   

7.
正心房颤动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因快速而不规则的心房节律引起的不协调的心房乱颤,部分心房兴奋可传导至心室。临床上西医以复律、控制心室率及防止血栓形成为主要治疗目标,一方面为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及抗凝或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炙甘草汤抗家兔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观察,对照实验前后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对造型药BaCl_2的耐受量,初步证实炙甘草汤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疗效化于方中的有效单味药麦冬。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心律失常药物致老年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用及临床特点;方法:观察48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老年患者缓慢心律失常的用量与心电图表现关系;结果: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致缓慢性心律失常作用主要是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致缓慢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红花及红花注射液临床应用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为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效。对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血液、平滑肌等都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其主要成分红花黄色素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心律失常,可明显提高缺氧的耐受力,有较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并有明显的抗炎、镇静、降压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治疗需要寻找理想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医学界人士,能否找到一种既能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又安全无毒的药物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从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方面探讨什么是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抗疟中药青蒿、常山制成的青山健心片及加用益气养血药物的青山健心合剂对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的药理效应。方法 :用垂体后叶素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观察片剂及合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作用 ,以及对大鼠心电图 S- T段和 T波的影响。结果 :片剂和合剂组均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延长心律失常出现时间 ,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并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功效。结论 :青山健心片及青山健心合剂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后心律失常 ,并有明显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家兔急性缺血心肌不应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庆淑  韩振京 《针刺研究》1993,18(4):276-279
本实验采用牵拉家兔左冠状动脉心室支造成左室侧壁不完全性缺血的方法,以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为指标,观察到急性心肌缺血区不同部位的有效不应期主要是缩短,不应期离散度明显增大,而电针“内关”穴可抑制心肌缺血引起的有效不应期变化,明显改善不应期离散度,将有益于心肌兴奋状态同步化。提示电针“内关”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热化痰法治疗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早搏动是人群中常见病之一,发病率高,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因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中药抗心律失常药物成为研究方向之……  相似文献   

15.
乙胺碘呋酮是当今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之一,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Q-T时间延长,而影响病人继续用药。自1985年到1992年我们试用乙胺碘呋酮和心宝联合用药治疗各种难治性心律失常50例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晚钠电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中异常增高并参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现代医学对心衰心律失常的治疗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使用局限性和患者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中医药可综合干预心脏功能和电生理,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安全性较高。一些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及单体已被证实具有抑制晚钠电流的作用,晚钠电流可成为未来研究中医药干预心衰心律失常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以有效心搏低于每分钟60次为特征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西医治疗本病以安装起搏器为主要手段,其费用昂贵,不利于普及应用。西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率,但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就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复律定对氯化钡和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氯仿和氯化钙引起的心室纤颤致死有保护作用;亦能推迟乌头碱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和降低死亡率;不能对抗哇巴因对心脏的毒性;对正常动物心率和异丙肾上腺素加快心率的作用无明显影响;有明显的抗缺氧能力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分析复律定可能主要直接作用于心脏而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律失常是心衰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和死因之一,胺碘酮作为一个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性的、房室交界性的、室性的及预激综合征所伴发的心律失常均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器质性的心脏病合并的或较难治的心律失常,它的作用更优于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我们将它用于治疗心衰病人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等活动异常的一种疾病,中药中生物碱、黄酮、皂苷、挥发油、酯类、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影响Na+、Ca2+以及K+通道,使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延长,进而对肾上腺素、缺血复灌以及氯化钙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本文对这几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活性成分以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抗心律失常新药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