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分析研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将其分为虚、瘀、毒三方面,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病证结合、中西互参,立法遣方精当。并列举典型案例,以佐证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名老中医谢晶日教授系博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从医30余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丰富.谢晶日教授认为脾胃为人体气机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强调益气养阴活血解毒为基本治则,再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随证加减.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珊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徐珊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方法:随师临证,整理总结徐珊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诊疗特色。结果:徐珊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5种常用治法和六点论治要点。结论:徐珊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谢晶日教授运用益胃健脾,理气和胃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谢教授认为萎缩性胃炎其病在脾胃,病机关键为脾胃虚弱,气滞瘀阻,故谢晶日教授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时从脾胃论治,兼以治标之法,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医常见病、多发病。谢晶日教授,幼承家训,精研《内经》、《难经》、《本经》及《伤寒论》诸家,一直潜心于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在遣方用药方面独具匠心,常于平淡之中屡起沉疴。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又有独到之处。随师临证,收获颇丰,现将谢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王长洪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认为应治病求本,临床上详察病机、辨证辨病,从治脾与治胃、降气与活血、辨病论治与既病防变、心理疏导与饮食调理四方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总结曾松林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曾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胃虚弱为本,或夹瘀血、夹气滞、夹痰湿等,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基础,用药注重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对肝的调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潘洋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大量的中药中筛选出了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有效中药,经大样本临床观察显示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潘洋教授根据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理论,运用中药辨证施治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谢晶日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谢晶日教授以"湿热"为病因,治疗上提出化湿三法:芳香醒脾化湿法、益气健脾化湿法以及理气调脾化湿法,改善脾胃湿热环境。同时顺应脾胃升降特性,治疗时强调"通降"、"消导",以通利肠腑泄热法、化瘀解毒通络法、消食导滞开胃法,实现腑以通为用。谢晶日教授治疗此病思路清晰,提纲挈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选取其临床验案一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总结周福生教授辨治调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周福生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的外因,脾气虚弱则是关键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热、瘀血为标,气机升降失常贯穿病程始终。周福生教授提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辨证-辨质”三位一体的辨证思路及治养结合的观点;治疗与调护以扶正祛邪、注重顾护脾胃与调整气机为原则,将慢性萎缩性胃炎通常分为脾胃气虚、脾虚肝郁、气阴两虚和脾胃湿热4型,分别采用陈夏六君丸或香砂六君丸、柴芍六君子汤、益胃汤、藿朴夏苓汤进行加减治疗,并根据夹湿、夹瘀、夹肝郁气滞、夹热毒等兼夹证的不同而随证加减。提出“近期治疗-中期治疗-延期随访”的疗程与随访方案,即包括半年内的中医药近期治疗,近期治疗结束至慢性萎缩性胃炎逆转为非萎缩性胃炎后的再巩固治疗半年的中期治疗,以及所有疗程结束后的追踪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萎缩者,一般需辨证治疗3 ~ 6个月,中度萎缩者,需治疗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谢晶日教授临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之片隅。方法:通过谢师在临证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阐释本病的内在本质,并介绍谢师的特色性用药经验,以冀对同道有所帮助。结果: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临证灵活用药,因人、因时治疗,真正达到药证结合,标本兼治的疗效。结论:中医药在本病的病变特点和病理机制上有着本质的认识,其临床疗效显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李豫 《江苏中医药》2010,42(6):14-15
魏睦新教授擅长采用张仲景倡导的"方证对应"辨证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总结出黄连温胆汤证、柴胡疏肝散证、香砂六君子汤证等方证辨治思路。在此基础上,还结合辨病与现代药理研究用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对于防止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恶变成胃癌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谢晶日教授诊疗慢性胆囊炎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慢性胆囊炎典型病案一则,分析谢晶日教授诊疗本病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点,以此总结谢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果:谢晶日教授认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是本病的病机关键,中医辨治应立足于肝脾,以疏肝利胆为首要之法,健脾和胃为根本之法,行气通腑为必行之法,活血通经为变通之法,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李合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李合国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多年,临床经验颇丰,尤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病机为脾胃气虚,胃络瘀阻为本病的病理基础。在临证之际,谨守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灵活,随证加减,自拟和胃方运用于临床,并尤为重视日常综合护理,故常常取得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伟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内阻、胃阴不足证型。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治疗,效果显著。介绍王伟明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刘春甫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整理病案,总结经验。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且可发展为胃癌,本文从病机、辨证、拟方、随症加减、典型病案分析5方面阐述刘春甫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结论:刘春甫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对该病有独特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护理要务、用药特色等方面入手分析总结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阐释其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日久化瘀,本虚标实"的病机观点以及"虚实并辨,健脾益气,清热活血"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病程长且容易复发,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吕国泰教授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提出肝胃不和、气虚血瘀的理论,气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基础,血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因素,而肝气郁结则贯穿着疾病的始终,临床上随证加减,取得了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前病变,目前西医药治疗的手段相对匮乏,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肝脾论为谢晶日教授从医数十年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诊疗验案体会,创立的一家学说。谢教授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脾为传病之路,胃为发病之所,运用肝脾论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谢晶日教授以此为依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临床常见病。强调"阳化气"不足是脾气虚弱无力运化,"阴成形"不及是胃阴亏耗,胃黏膜成形不足,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初期的主要机制。治疗上采用阴阳并调为原则,并贯穿整个疾病发展始终。自拟方欣胃颗粒经过多年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了此法治疗的有效性。文章附有验案一则,可见临证时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