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期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0%),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7±3.6)d、(18.6±3.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所选的下肢骨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下肢骨折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短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80例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骨折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综合预防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非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78例和普通组22例。治疗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进行入院评估、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疼痛护理、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早期被动活动及功能锻炼等综合预防护理;普通组患者放弃住院并出院指导。比较2组发生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8%明显低于普通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综合预防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不增加住院费用,是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综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 102例Pilon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踝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47.5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Pilon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运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位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复位效果和对照组复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踝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具有复位效果较好,踝关节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预防医学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收集92例拟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99例患者的资料,如有下肢骨折术(髋部骨折)、直肠癌和脑梗死等疾病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和本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预防医学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两组均于治疗18 d后行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结果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医学可以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I期环形外固定架与分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5月在某院进行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治疗患者95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I期CWEF组(环形外固定架治疗)与分期LPIF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下地负重功能锻炼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I期CWEF组与分期LPIF组在感染、Johner-Wmhstlj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I期CWEF组与分期LPIF组相比在术前准备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地负重功能锻炼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优势。结论:I期CWEF组与分期LPIF组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术后功能恢复疗效均良好,但I期CWEF组较分期LPIF组具有术前准备时间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下地负重功能锻炼时间早、骨折愈合快、住院时间少及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发生率的危险因素及血清D-二聚体(D-D)水平动态监测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3月洛阳市中医院踝关节骨折患者174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EDVT分为血栓组(n=33)与非血栓组(n=141).分析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L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48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解剖钢板内固定组23例(A组),有限内同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组25例(B组)。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选用X^2检验以及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及疗效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5-46个月,发现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及疗效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同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减少了软组织损伤,可以作为治疗Pilon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护理满意度95.56%及住院时间(13.36±2.25)d等方面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对护理满意度82.22%及住院时间(19.12±2.97)d,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2.8±1.0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3.02±1.07)%均好于对照组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4.9±1.2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5.36±1.38)%,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临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钙防治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86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17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抗凝措施,两组均于术后7d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凝血指标。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3.26%,经χ2检验,P〈0.05;试验组有4例(4.65%)、对照组有2例(2.33%)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结论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能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总结身痛逐瘀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死亡病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较好,中西医结合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胫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钉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手术之后的Pilon骨折患者11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air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胫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Pilon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与髋动力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剖型钢板(观察组,36例)和髋动力螺钉(对照组,34例)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2.18、2.35、2.31、2.15,均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髋关节内翻畸形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髋关节内翻畸形4例、下肢短缩畸形2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少于对照组(26.47%)(x2=4.05,P<0.05).术后随访12 ~21个月,平均(16.7&#177;4.2)个月,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6.11%)明显优于对照组(64.71%)(x2=4.36,P <0.05).结论 解剖型钢板和髋动力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和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等优点,尤其适合髋动力螺钉无法治疗性的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7.
郭刚 《中国实用医药》2014,(19):136-137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ilon Ⅲ型骨折提供借鉴。方法Pilon Ⅲ型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MIPPO术,治疗组采用ORIF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踝关节症状以及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更符合Pilon Ⅲ型骨折生物力学特征,治疗效果更佳,可较好促进髁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李瑶  李红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52-53,5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腹部外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9月在本院外科行腹部手术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于术后24h开始使用常规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钠,同时予以常规预防及护理,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预防及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记录两组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对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明  王丹娜  张莹 《海峡药学》2010,22(10):134-136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髋部、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用药组267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未用药组206例。2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检查来诊断DVT。结果用药组DVT发生率为1.5%(4/267),非用药组DVT发生率为3.4%(7/206),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髋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杨庆生  黄素芳  王朝亮 《河北医药》2009,31(22):3055-3057
目的通过观察多种方法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索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42例Pilon骨折分成内固定组、外固定架组和跟骨牵引组比较3组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和及踝关节功能三方面的差异。结果内固定组和外固定架组比跟骨牵引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早,伤口感染率低,踝关节功能恢复好(P〈0.05)。结论对于高能量Pilon骨折,采用内固定或单边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