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稚梅  梁素琴 《现代医院》2010,10(10):113-115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对医院2年来发生的6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及与不同护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制度执行、工作流程、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仪器设备、低年资护士有关。结论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重视工作流程改进,建立专科技术指引,强化年轻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减少护理不良事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仕明  袁莉  常莉  王秋梅  王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76-3477,3480
[目的]了解不同职称护士对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职称护士认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概念及相关管理要求的平均知晓率为83.79%,有37.99%的护士对未造成后果的护理不良事件不会主动报告;59.22%的护士认为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对个人有影响,中级以上职称护士对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明显高于初级职称护士。[结论]重视护理安全教育,建立无惩罚自愿报告系统,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改进护理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现状和原因,探讨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南京市第一医院各科室发生并主动上报至护理部的266例护理不良事件,从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分级、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工作年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时间段进行描述性分析,总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现状和原因,提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结果:建议从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安全协作文化建设方向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结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发生的64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与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给药错误、漏执行医嘱;主要原因分别是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1周之内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1d之内,A班和N班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护士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临床各科室上报至护理部的102例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原因及责任人资历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类型以给药错误最多,原因主要是责任人责任心不强,责任人以低层级护士为主,主要分布在内科和护士配置严重不足的科室。结论加大人力资源配置,强化护理技能、杜绝责任事故发生,构建护理安全文化,按需培训。让陪护工、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到患者的安全管理,方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市三甲综合医院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市4所三甲医院共123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基本社会人口学资料;(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问卷;(3)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调查。结果 (1)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及报告意向有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与报告意向呈显著正相关;(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和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是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预测因子。结论完善相关制度,对瞒报不良事件的高发护士群体进行针对性地职业培训,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与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上报的8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类型.结果:8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差错占30.0%、烫伤占5.0%、坠床/跌倒占15.0%、皮肤损伤占20.0%、液体外渗占20.0%、延误检查占10.0%.护士的工作时间越长、年龄越大、技术职称越高、护士学历越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次数越少(P<0.05).结论:增强儿科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科室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流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以降低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降低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39例护理不良事件及原因.结果: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用药错误、压疮、基础护理不到位、意外拔管、静脉炎、仪器管理使用不当等方面.结论:持续进行护士教育培训,增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特殊时段药物使用管理;重视DVT的预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护理监控力度;进行主动静脉治疗知识教育,预防静脉炎;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是减少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面临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对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台州市立医院发生的46例新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具体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结果纳入的46例新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事件类型以皮肤损伤为主(78.26%),发生时间段以8:00~12:00最高(67.39%)、发生原因以输液外渗为主(54.35%)。结论针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才能杜绝护理风险,保障新生儿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护理管理中加入人文教育对促进血液科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12月某地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老年患者发生错误用药事件328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生用药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比较涉及事件的护士的职称以及工作年限,护士职称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工作年限分为1-5 年、6-10 年、11-15 年、16-20 年,认为护士的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则通过各种途径受到的人文教育越多.综合以上指标判断护理管理中加入人文教育对血液科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药是否有促进作用.结果 用药错误的原因以沟通不良、疾病因素、评估不足为主.涉及事件的护士的职称和工作年限中,护士职称越低,出现用药错误事件越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作年限越短,出现用药错误事件越多.结论 护理管理中加入人文教育对血液科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药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儿科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191例护理不良事件。结果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依次为皮肤类、药物类、标本类、操作类、管道类、坠床类等;IV级不良事件较多;发生时间以7:30~16:00时居多,主要发生在A班;涉事护士工作时间在3~10年较多。结论医院要从不良事件的管理监测、人力资源配置、培训与指导、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几个方面来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ICU不同级别护士结构配置指标与护理结局质量指标的相关性,为ICU护理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ICU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比、中级及以上职称护士占比、专科护士占比3项结构配置指标,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等10项护理结局质量指标,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综合ICU 2019年-2021年指标数据。使用STATA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ICU专科护士占比每增加1%,VAP发生率下降0.066‰,CAUTI发生率下降0.384‰,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下降0.041例/季度;ICU中级及以上职称护士占比每增加1%,CAUTI发生率下降0.530‰,护士职业暴露发生例数下降0.024例/季度;ICU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比每增加1%,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0.577‰,VAP发生率下降0.497‰,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下降0.004例/季度。结论 ICU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比、中级及以上职称护士占比、专科护士占比对ICU护理结局质量指标有一定影响。建议从多角度(如护士能力、专业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三年期间,我院各个科室老年住院护理患者50例护理不良事件,运用回归性分析方法,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和影响因素。结果:经过对50例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归性分析发现,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主要类型有跌倒、压疮、烫伤等,引起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因素主要有评估不科学、沟通不畅、患者疾病状况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等。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是多样化的,造成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加强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措施,减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总结解决对策,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将该院2013年1—12月发生后上报的98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98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包括:未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护理管理不够科学化、护士资历尚浅、评估患者存在偏差、临床带教工作不够严谨等。结论为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部对现有制度进行了改良与完善,增强新护士培训的内容,提高护士的整体综合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陈静 《智慧健康》2018,(29):29-31
目的分析社区糖尿病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对策,以提高社区糖尿病护理工作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社区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8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引发不良事件的原因,以为相关对策的制定提供有利参考。结果 (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800名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期间,总共有27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占3.38%。不良事件的类型上,发生最多的是自主停药事件,其次为持续头痛;(2)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护理人才缺乏。本组出现的3例导管脱落、4例坠床均与护理人员操作不佳有关;(2)护理体制不完善。本组2例护患纠纷事件因操作程序、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护患纠纷事件出现;(3)缺乏对护士工作的信任。本组2例护患纠纷的发生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不满有关。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是提升糖尿病护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7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法律风险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采用抽样方法选择178例于2010年6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外科、内科、肿瘤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级别、系统以及与法律风险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法律风险进行探讨。结果肿瘤科系统为护理不良事件中最易出现法律风险的系统,护理不良事件系统法律风险发生次数占全部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的1.94%,Ⅱ级为法律风险中最大的损伤级别,用药错误为法律风险中最大的不良事件类型。不同系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与Ⅴ级、Ⅵ级护理级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级别以及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分析并展开相关培训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7.
张丽娟  莫彩珠 《药物与人》2014,(12):301-301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增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2013年本科室发生的183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压疮、跌倒.主要原因分别是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护士资历不够,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评估及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结论: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科室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按照患者的需求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该文概述了不同性格类型的护士的性格差异及管理措施,分析探讨各种不同性格类型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行为差异及各自的特征,以及各种性格类型护士心里需求,如:活泼外向型、沉着冷静型、积极向上型、机智勇敢型等,以期能建立更有效,更灵活的管理模式。并通过对不同性格类型护士行为和需求方面的分析,更好的进行管理和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动性,即能更好的体现其个人价值,同时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也能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更好的为护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0月上报的64例不良事件进行定性、分类、分析原因。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二位分别是给药问题、记费与护士行为问题。②缺乏细节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是其主要原因。③发生不良事件时与护士资历有关。④在评估及沟通方面资历较低的护士存在显著不足。结论针对各种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同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精神科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原因.结果:常见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跌倒、伤人、自伤、外走等;不良事件发生后,无伤害患者24例,占比24.00%;轻度伤害58例,占比58.00%;中度伤害10例,占比20.00%;重度伤害8例,占比8.00%;护理不当23件,占比23.00%;环境因素11例,占比11.00%;设施设备缺陷9例,占比9.00%;执行医嘱错误8件,占比8.00%;沟通不足5件,占比5.00%;操作不当4例,占比4.00%;40.00%;初级职称的护士因素所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由于护理人员因素所导致的不良事件为23例,占比23.00%.结论:精神科比较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这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疾病影响、护理操作问题等,针对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加强预防工作,对这种不良事件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