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寸冬梅  李炜  孙琳  方亮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0):760-766
 目的 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儿童药物剂型设计与开发的新进展。方法 对已发表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剂量不准确、依从性差是目前儿科药物制剂发展的主要问题。确定给药剂量时除患儿的年龄、体重外,还应考虑患儿的身体状况以及联合用药所带来的影响。结合掩味和口感改善技术的口腔速崩片、经皮给药贴剂以及直肠给药制剂均可提高儿童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论 口腔崩解片和经皮给药贴剂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儿科药物新剂型。  相似文献   

2.
药物在经历了传统给药途径与剂型后,发展到了现代药物的长效和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阶段,现又进入了智能给药系统阶段。随着人们对药物制剂的理解和认识,药物制剂不再仅仅是一个具有一定剂型的药物“配方”,而是一个输送和传递药物的“装置”,这给传统中药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制剂目前还刚刚走出常规制剂阶段,如何解决中药现存不足,纳米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研究中药纳米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小儿生理特点、药物剂量、疗程、用药途径、用药指征、联合用药、药物配伍、不良反应等方面论述基层医院儿科不合理用药现象,并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维生素、微量无素及中药注射剂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儿童用药剂型多样,总体分为口服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固体剂型中微片、微丸、分散片、细颗粒剂等成为当下儿科用药的发展趋势。液体剂型主要包括糖浆剂、混悬液、口服液、滴剂。中药不良口感的形成、药物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的处置过程是影响儿科用药有效性、安全性及顺应性的关键因素。为了降低血药浓度波动引起的风险性以及提高儿科用药的口服顺应性,发展改善不良味感固体制剂的造粒掩味新技术是当务之急。而对于具有不良口感液体制剂,则需应用矫味技术。该文对造粒掩味制药新技术进行总结,发现缓控释颗粒剂、细颗粒剂、咀嚼固体迷你片剂成为儿童口服固体剂型的主流,这些剂型普遍涉及到多微粒制剂、包衣、微囊化等造粒技术。造粒与掩味密不可分,属于协同关系。掩味技术从4种不同的角度掩盖中药苦味,包括混淆大脑味觉掩盖苦味、改变化合物本身消除苦味、减少苦味分子与口腔苦味受体接触、麻痹味觉细胞提高苦味感受阈值。目前市面上的儿童药物主要以抑制苦味药物口腔释放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儿科用药安全、有效,窗口药师在调配儿科处方时需要特别注意交待儿科用药的几个问题,包括用药途径、给药操作、特殊患儿、避免重复用药、药物贮存条件、药物常见副作用及变态反应、饮食对药物影响等内容,向患儿家属交待这些内容的详细程度直接关系到患儿用药安全以及提高实际疗效,才能真正达到儿科用药的合理有效。笔者以个人工作经验就小儿药房发药交待需要注意的几类问题进行以下阐述,便于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发药与用药交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毒性中药的配伍炮制剂型与给药途径在安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毒性中药治疗的98例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对使用毒性中药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毒性中药的配伍炮制剂型与给药途径在患者治疗用药中的作用。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在98例接受毒性中药治疗的患者中有23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没有按规定剂量使用10例,中药炮制不当8例,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4例,其他原因1例。结论:在毒性中药的使用过程中,配伍炮制剂型与给药途径对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必须严格规范使用,安全合理用药,通过科学的配伍炮制剂型与给药途径为患者进行科学治疗。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和发展,该文从"理论"、"制剂"和"临床"3个方面揭示中药注射剂的科学内涵,指出中药注射剂是中药传统剂型的创新与突破,是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是具有中医药特性的现代剂型,符合去杂存精的中药制剂要求,满足中医药速效救急的临床需要,并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向之一。同时,该文还对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现代临床应用、特殊的给药途径、成分与组分的多样性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丘振文 《新中医》2019,51(12):31-33
简版: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由来已久,许多经典方药已被证明有一定的抗肿瘤或抑瘤作用,其作为中医药物治疗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除传统煎煮中药饮片外,新的用药剂型也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有关抗肿瘤中药制剂研发的文献进行综述,按给药途径进行划分,总结近年来抗肿瘤中药的用药剂型,为抗肿瘤中药的剂型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谭世斌  谭麟 《河南中医》2004,24(7):81-81
中药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革,是在实现中医现代化,甚至是中医药在“适者生存”这条自然法则面前进退存亡的关键之一。所以研制中药剂型和改革给药途径,是当前振兴中医药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继承发掘传统剂型丸、散、膏、丹、汤、锭、煎等外,还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工艺,将中药制成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剂型片、膜、胶囊、合剂、冲剂、栓剂、霜剂、针剂、大输液剂、气雾剂等,加上多途径给药,特别是静脉给药,弥补了传统剂型的部分不足,使疗效及给药速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章从存在问题、对策及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儿科中药剂型发展现状,提出影响儿科中药剂型发展的瓶颈在于各种中药制剂在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方面研究匮乏,因而造成方剂配伍物质基础不明确,剂型质量标准难以控制.提出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可望得到药物成分清楚、作用机理明确的新的方剂配伍形式,从而为儿科乃至中药剂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胃漂浮片又称胃内滞留片、漂浮给药系统或水动力平衡系统,足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原理设计制作,口服后在胃液中呈漂浮状态的一种特殊缓释制剂[1].开展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中药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变中药传统剂型落后的特点,有利于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药物载体在中药中的应用,为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途径,有利于中药的创新和提高中药研发水平.因此,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儿科门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结合本院医疗实际,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例,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从用药主导思想、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疗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主观认识上的误区为抗生素的滥用创造了条件;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使儿科用药的种类受限;静脉滴注给药滥用现象严重;门诊治疗的特殊性、病原学及耐药性的不确定性,是造成用药疗程不足的重要原因。结论加大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编写适合于本地区的儿科抗菌用药指南,开发更多可供儿科选用的药品规格和剂型,可促进儿科门诊合理应用抗生素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从中药质量、剂量、用药时间、使用方法、剂型及给药途径。中西药配伍等诸方面论述了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运用,中药的肝毒性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在临床中安全运用中药,减少中药肝毒性成为中医药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肝毒性中药的药物成分、药物的量-时-毒关系、中药药性、药物炮制、药物配伍、用药部位、给药途径以及人为主观因素等各方面探讨中药与肝毒性的相关性,通过分析提出药物肝损害可以通过药物科学炮制、合理配伍、选择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临床上合理规范运用等方式得以减少。  相似文献   

15.
孙昱  徐敢  汪祺 《中草药》2021,52(13):4107-4113
将中药二次开发作为中药研发的方向之一,有助于在中药研发领域创造新价值。通过综述近年来药物二次开发的研究热点,分析国内改给药途径、改剂型中药的获批情况,了解中药二次开发中相关的技术方法,提出了中药二次开发的研究思路。当前药物二次开发的研究热点:非抗癌药用于癌症、药物重新定位于罕见病、改变给药途径对呼吸系统疾病再治疗、非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的吸入疗法再利用。中药的二次开发不完全等同于化学药的老药新用,有其自身特点,可参考的研究思路:(1)优化生产工艺、选择更合适的剂型、优化临床给药途径等;(2)提升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水平;(3)阐明中药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4)进一步聚焦有良好疗效的中药优势病种,如一些疑难疾病、慢病、罕见病的病种。  相似文献   

16.
儿童安全与合理用药的问题是一个越来越受到临床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具有其特殊性,确定儿童用药剂量需综合考虑其生理特点及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剂型、剂量、增加用药依从性等,并且需关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要想提高中医儿科临床疗效,必须要对儿科传统中药剂型进行改进,主要在给药途径上进行改革,根据我们医院的临床体会,大致可以在以下方面着手。一、注射给药:是治疗儿科急、重症的首选给药途径,可供肌肉或穴位注射,尤其是供静脉推注或滴注。其生物利用度100%,显效快,用量精确是其特点。目前在各医药杂志、地方标准或各种制剂手册收载的约有三百多种。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急救,儿科临床主要用于高热、惊厥、昏迷、心悸、  相似文献   

18.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药质量、剂量、用药时间、使用方法、剂型及给药途径。中西药配伍等诸方面论述了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药量效关系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一效应关系。药物量效关系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个体差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连续用药和年龄性别等。中药因其自身特点使它的量效关系有异于西药,并且其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也较西药复杂得多,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儿童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增强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进一步完善儿科药学服务。方法:对某三甲儿童医院的药物管理、药品说明书及处方等进行安全隐患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结果:调查发现,主要问题包括: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项目含糊,药品剂型、规格、包装不当,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不合理使用严重。结论:目前儿童用药管理及用药安全合理性尚不完善。应加强风险药物的管理,重视药学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儿科药学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