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及生活质量(SIS)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CSS评分高于观察组,SIS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低于观察组92.3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及生活质量(SIS)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CSS评分高于观察组,SIS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低于观察组92.3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傅雅萍  季晓东 《新中医》2018,50(3):46-4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2组患者均治疗8周。评估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痉挛指数(CSI)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2组CSI、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SI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周雪林  周明 《国医论坛》2022,37(1):27-29
目的:观察芪桂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邓州市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2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联合芪桂通络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参通络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选取缺血性中风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病例106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三参通络合剂;15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仅为8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气虚血瘀证积分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参通络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积分、中医单项症状比较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痰阻型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7%,优于对照组的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脑梗死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探讨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及改善脑循环等方面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吸附率、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降低,与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络益气颗粒治疗血瘀气虚型中风患者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血瘀气虚型中风患者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通络益气颗粒,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好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通络益气颗粒治疗血瘀气虚型中风疗效可靠,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蓝艳 《福建中医药》2013,44(1):21-22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影响及疗效观察. 方法 选择6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予以控制颅内压,降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局部微循环等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补阳还五汤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连用2周. 结果 治疗2周后,2组血浆MMP-3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补阳还五汤组下降的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同时补阳还五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作用与降低血浆MMPs水平,产生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拟易通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以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主治疗,配合静点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及营养脑神经液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加服自拟易通汤。两组均以14天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积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ADL barthel指数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拟易通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饮佐治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气活血饮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活血饮佐治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络汤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榆林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36例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益气活络汤内服,2组均连续用药4周。对比2组治疗的有效率,评价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及血清因子一氧化氮(N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77.9%(χ2=5.862,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4.62±1.23)分与对照组(8.77±2.04)分相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F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NO水平显著升高,MMP-9、Hs-CRP水平则显著下降,其水平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络汤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肯定,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以增加脑血液灌注及调控NO、MMP-9、Hs-CRP等因子水平以保护神经元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采用内科治疗及肢体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采用内科治疗及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及Fugl-Meyer运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药、针灸、推拿及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玫 《陕西中医》2007,28(6):653-655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患者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黄芪、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消心痛、卡托普利、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心绞痛日平均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日平均用量、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血脂、心肌酶测定结果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提示:本方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NMES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泻阴补阳针刺治疗,均治疗2 m.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疗效、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痹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气虚血瘀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弥可保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痹汤治疗,疗程8周,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4.8%,治疗组为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痹汤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及痛、温、触觉障碍,并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气虚血瘀型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变化进行比较。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气虚血瘀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ADL)、四肢简化Fugl-Meryer评分,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为(71.12±14.40)显著高于对照组(53.16±11.20),观察组治疗后四肢简化Fugl-Meryer评分(92.08±10.23)著高于对照组(76.45±8.50),治疗后观察组MMP-9浓度(144.32±27.40)μg/L与对照组(200.21±30.17)μg/L,差异显著,治疗后TNF-α浓度为(27.12±4.1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41.23±3.34)μg/L,P值均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益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气虚血瘀型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祛风通络汤治疗老年科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我院门诊治疗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人给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30人给予中药祛风通络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祛风通络汤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