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构建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策略,利用专家学术影响力吸引优质稿源,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方法】 以《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其实施的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策略,并以自然来稿为对照,采用秩和检验和趋势性卡方检验分析2015—2019年客座编辑精准约稿出版效果。【结果】 2015—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共邀请18位业界知名专家担任13期客座编辑实施精准约稿,出版专刊10期、专栏3期。2015—2019年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的文章数量、总下载量、总被引频次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 自然来稿则呈下降趋势。5年间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的下载量高于自然来稿的下载量;2017年和2018年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的被引频次高于自然来稿的被引频次。【结论】 基于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策略,利用专家学术影响力吸引优质稿源,能够达到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预期目标,为医学综合科技期刊冲击一流期刊提供可靠助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Scopus数据库、《医学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及引用、学科和地区分布、国际合著论文、中国科研机构创新发展、基金项目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为31.59万篇,较2017年提高了12.4%;根据《科学引文索引》数据,2018年中国作者共计发表论文41.82万篇,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2009—2019年(截至2019年10月),中国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2845.23万次,与2008—2018年相比,增加了25.2%,位居世界第2;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0.92次,比2008—2018年提高了9.2%,但是仍低于世界平均值12.68次/篇。【结论】 近年来,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增长迅速,论文影响力的提升速度也相对较快,但篇均被引频次与世界平均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研究预防医学类科技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为全面认识被引频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2014—2017年发表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所有文献,人工统计各文献相关信息;通过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获得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上述文献在2014—2018年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引用的数据信息。分析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规律,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和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除学术质量以外的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2017年共发文929篇,总论文版面数为3564面,篇均3.84面。论文总被引频次为3861次,被引频次的M(P25,P75)为2(1,5)次,篇均被引4.15次。负二项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均显示:发表时间越早、论文版面数越多、重点号专题、述评类、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较高。【结论】 除学术质量外,论文的发表时间、论文版面数、是否为重点号专题、论文类型和学科分类可能与被引频次有关联;在编辑实践中,可参考上述结果组约稿件,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学术期刊和论文跨学科强度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3年Information Science and Library Science(图书情报学)论文及其所属期刊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篇论文的布里渊指数(Brillouin Index,BI),以被引频次表征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以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及论文影响分值表征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对BI与论文被引频次和期刊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图书情报学论文的BI和被引频次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书情报学期刊的BI与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均呈正相关,且与5年影响因子相关度最高。【结论】 图书情报学领域论文和期刊的跨学科性越强,越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Scopus数据库、《医学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和地区分布、基金项目论文、国际合著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为38.73万篇,较2018年增加了22.6%;根据《科学引文索引》的数据,2019年中国作者共计发 表49.59万篇论文,连续第11年位居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2010—2020年(截至2020年10月),中国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3605.71万次,与2018年的统计结果相比,增加了26.7%,位居世界第2;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了11.94次,比2018年的统计结果提高了9.3%,但是仍低于世界平均值13.26次/篇。【结论】 近年来,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迅速增长,论文影响力的提升速度也相对较快,但篇均被引频次与世界平均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丰富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新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f(x)指数。【方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期刊目录中的34种图书情报学期刊为例,通过CNKI获取各期刊2012年的载文量、篇被引频次,利用excel、c++计算相应评价指标的得分,并根据f(x)指数的得分对期刊进行排名。【结果】 与当年遴选出的CSSCI核心期刊相比,评价结果准确率达94.12%;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f(x)指数与包括影响因子在内的多种期刊评价指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结论】 f(x)指数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考虑了期刊的载文量、总被引、篇均被引等因素,考虑了低被引和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性,可作为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特点,提高稿件处理效率。【方法】选择北大核心收录的6种代表性医学学报类期刊,在CNKI中检索各刊2010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及其下载频次,结合下载频次的高低分析6种期刊零被引论文的文章类型、内容、研究方向和基金资助情况。【结果】该类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率不一,与期刊质量有一定关系。零被引论文类型以基础研究类占比最高,病例报告占比较高且篇均下载频次最低;论文内容中,技术方法类占比不小,但下载频次高于非技术方法类;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下载特点存在差异;零被引论文中基金论文占比不小。【结论】掌握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规律,对减少发表零被引论文,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理学精品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升策略。【方法】 以《地理研究》和《地理科学进展》为例,通过中国知网和刊物的官网,分析其近几年的发文被引情况、办刊措施。【结果】 《地理科学进展》在组织高质量热点专栏/专辑、创建品牌栏目、开辟综述专栏等方面表现突出,形成高被引效应。《地理研究》成功打造了品牌栏目——观点与争鸣,引起强烈反响;自2018年以来该刊也注重专栏/专辑的出版;在宣传推广上时效性强,且策划独具匠心。两刊都重视官网建设和微信平台的宣传推广,延伸知识服务。【结论】 科技期刊须加强内容策划和约稿组稿,全面提升刊物在科学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策支持价值和智力支撑作用;立足刊物优势,优化作者群体;在充分分析同类期刊现状基础上,精心策划,走特色化发展道路;通过Rich HTML网页、微信集群平台、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手段积极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战略转型,拓展内容的延伸模式;积极参与重要学术活动,有机嵌入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贾泽军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11):1357-247
【目的】 总结《中国临床医学》首期“新冠肺炎防控专栏”成功组稿实践经验,为临床医学综合类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及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临床医学》依靠杂志临床特色及平台优势,迅速制定策划方案,启动“新冠肺炎防控专栏”组稿工作,并采取制度保障、目标作者追踪、审稿流程优化、编辑出版流程改进等措施确保优质稿源及专栏顺利出版。【结果】 经过1个月的共同努力,首期“新冠肺炎防控专栏”顺利出版,共包括9篇论文,8.5万余字,涉及疫情防控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专栏论文优先出版后,获得较好的品牌效应及学术影响:截至2020年8月20日,单篇论文在中国知网下载量创杂志最高纪录,达6293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49次,篇均被引17.44次;杂志官微平台单篇论文浏览量达10862次,杂志官网平台单篇浏览7090次,均创杂志最高纪录;专栏论文刊出后吸引全国各地投稿近200篇,取得较好的集群效应及社会效益。【结论】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床医学综合类期刊应依托期刊平台优势主动作为,积极策划组织特色专栏,既能体现期刊的社会价值及责任担当,又可有效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王新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9):1087-10
【目的】 定量分析物理学科学术期刊OA的现状,探索基于被引的OA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OAJ)和OA论文的学术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基于WoS对2016—2017年JCR分类中物理学科348种期刊以及8个分支的OAJ和OA论文的数据进行统计,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开放率、被引率和期刊接受度这3个维度上,对OAJ和OA论文的11个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整个物理学科有39种OAJ,开放率为11.21%;OA论文的总开放率和总被引率分别为28.37%和35.95%,OAJ对OA论文总开放率和总被引率的贡献分别为30.0%和23.99%;高被引论文开放率为41.87%,对被引的贡献率为40.56%。OA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4.35次,略高于全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8个分支期刊的接受度均值区间为[962,301],而OAJ的接受度均值区间为[1032,50]。【结论】 物理学科的总体OA水平在30%左右,OA论文的主流贡献来自复合期刊;其中凝聚态物理分支的开放程度最低,与学科规模不匹配。提高高被引论文的开放率是扩大学科OA规模、提高OA学术质量的快速和有效途径。高被引OA论文开放率和被引率是评价一个学科OA学术影响力的核心指标,也是OA的价值体现;期刊的刊文量可用于期刊的接受度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专题/专刊出版成为期刊主要策略的背景下,专题/专刊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效果。【方法】 以《热带地理》为例,采用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对比专题/专刊文章与自由来稿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分析2014—2019年专题/专刊的实际效果。【结果】 (1)专题/专刊出版能有效提升期刊的外部声誉和影响力,有助于期刊获得国内评价体系的认可和国外数据库的收录。(2)总体而言,专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略高于自由来稿,但两者差异并不明显。(3)专题/专刊文章下载量占期刊文章总下载量的63.6%,远高于自由来稿,可见专题/专刊能够引起广大作者、读者的关注,可显著地扩大学术传播范围。(4)专题/专刊的时效性、发表相似主题内容的间隔时间、命名的特色化、作者群体的覆盖面、文章数量、文章第一作者的职称和学历、宣传力度等是专题/专刊出版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策划出版专题/专刊能有效提升期刊的外部声誉和影响力,但并非所有专题/专刊都能取得显著效果。除了做好内容之外,期刊应高度重视专题/专刊的宣传推广和知识服务。同时,必须强化期刊品牌建设,为期刊赢得优质人才,从而助力专题/专刊策划。  相似文献   

12.
解傲  袁路  汪伟 《浙江预防医学》2022,33(5):554-136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我国学者发表在SCIE收录期刊上的医学研究型论文撤稿原因及其特征,为更有针对性地防范我国医学领域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完善科研诚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在撤稿观察数据库(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中检索2019—2020年撤稿的我国医学SCIE研究型论文,提取撤销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和单位、载文期刊名称、期刊出版商、撤稿原因等信息。应用GraphPad Prism 8.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撤销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撤稿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9—2020年,我国医学SCIE研究型论文累计撤稿479篇,撤稿原因主要为关注或问题、重复发表、研究错误等,具体撤稿理由包括数据问题、图片问题、方法与结果问题、作者无回应等。撤销论文分布于194种期刊,其中PLoS ONE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OncoTargets and TherapyBiosciences Reports居撤销论文数量前5位,Springer Nature、Elsevier和PLoS居撤销论文出版商前3位。撤销论文载文期刊影响因子与期刊撤稿率呈负相关。【结论】 我国学者发表的医学类SCIE研究型论文因数据和图片等问题而被撤稿的概率较高,应加强我国医学领域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Genes & Diseases封面图像设计为例,探讨封面设计新模式,为同类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总结国内外代表性期刊CellCell ResearchProtein & Cell的封面设计经验,分析Genes & Diseases 封面图像设计特征,并统计分析封面文章的学术影响力,评价封面设计策略的有效性。【结果】 学术编辑在封面设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能够恰当选择封面文章,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并且有效提高期刊封面的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结论】 我国生物医学类科技期刊应重视封面设计,以有效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展示期刊的个性和特色,凸显封面文章在期刊中产生的影响,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传播价值,《浙江工业大学学报》从2015年开始推出期刊封面文章,以实现学报的跨越式发展。【方法】结合《学报》封面文章,从封面文章的学术性、编辑性和设计性的价值体现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封面文章的推出,为科技期刊封面增添了新的学术亮点,对期刊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结论】刊登封面文章增强了科技期刊报道的直观性、学术性,吸引了更多高质量的稿件,同时展现出学校的学科特色和学术优势,扩大了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陈星潼  寇纲  李友元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1):1438-1231
【目的】 探讨如何在稿源欠缺、显示度低、参与度差的情况下快速有效提升我国初创社科类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方法】 结合数据统计分析,结合《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实际案例,归纳初创英文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途径及方法。【结果】 《金融创新》创刊5年中,跨越式实现从无到有,再到进入SSCI检索并进入学科Q1分区的进步。【结论】 前沿专刊筹措、邮件精准推广、期刊数据库挖掘是初创英文学术期刊在有限资源下取得突破、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COVID-19疫情期间高质量儿科学期刊COVID-19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为引导我国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高质量学术期刊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9年9月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首批临床医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中,儿科学领域T1级的10种期刊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5日发表的314篇COVID-19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对第一作者为中国作者的论文所占比例及其在国内外SCI收录期刊、国内中文期刊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在314篇COVID-19论文中,我国学者对COVID-19患儿进行研究的论文为50篇,78.0%(39/50)发表在国内高质量儿科学期刊上。其中,13篇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29篇发表在SCI收录期刊。18篇(62.1%,18/29)发表在国内SCI收录期刊。 【结论】 我国高质量儿科学期刊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吸引高质量COVID-19研究成果的作用,而且这些研究论文发表较早,被引频次较高,这可能与疫情期间国内期刊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关。引导我国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高质量学术期刊的策略包括:提高国内科技期刊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加强选题策划;坚持高质量同行评议,保障论文质量;优化编辑出版流程,缩短发表周期;构建数字化、集群化、市场化期刊出版运营模式,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体系,吸引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主流学术群体关注度与期刊学术地位的关系,验证群体关注度指标在监测期刊影响力变化方面的有效性,为期刊自我诊断、规划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基于学术授信评价理论,提出一种根据期刊所获学术授信情况衡量其影响力的方法,设计相关指标来考察主流学术群体关注度变化对期刊学术地位的影响,然后以2种图情边缘核心期刊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主流学术群体对特定期刊的关注度与期刊的学术地位正向相关,主流学术群体人均发文量、年度发文量、年度发文人数、人均施引量、年度施引量、年度施引人数等群体关注度指标可有效表征期刊的学术地位。【结论】学术授信评价理论可为期刊影响力监测与评价提供新的视角,识别主流学术群体并与其保持学术联系有助于稳固期刊的学术地位,监测主流学术群体的关注度变化可有效预测期刊影响力及学术地位的升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科技期刊专刊/专栏策划中应坚持的方向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策划过程中的“为”与“不为”,以期为编辑同仁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2018年出版的14期专刊/专栏为例,对其策划过程、组织形式、行业影响以及引证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出版的14期专刊/专栏中,有的影响力持续攀升,已形成精品;有的影响力却不甚理想。【结论】编辑在专刊/专栏策划中要坚持做到4“为”,注意做到4“不为”,并以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服务能力为职责担当,通过专刊/专栏策划工作提升编辑素养,提升期刊显示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