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体检人员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认识其危害性。方法对3 200名体检人员进行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高脂血症检出642例,占男性总人数的28.92%,女性检出110例,占女性总人数的11.22%,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78.02,P<0.01),男性高TC、高TG、高TC+高TG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高TC检出率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6,P<0.01),高TG检出率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5,P<0.01),高TC+高TG检出率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5,P<0.01)。男性患病率在30~49岁之间较高,其各年龄的发病率均比女性高,女性患病率在40~49岁之间较高。结论体检人员高脂血症患病率中年人群较高。应加强对该群体健康知识宣传,让他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荐中医治疗,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百色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员血脂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干部群体中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分布特征。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百色市直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在职及离退休职工3624人取清晨空腹(禁食12h)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TC、TG、LDL-C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但6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TC、TG水平比50岁以前年龄组有所下降。不同年龄组男女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HDL-C水平随着年龄增长改变不明显,但女性水平明显比男性高(F=16.754,P<0.01);男性、女性高TC检出率分别为37.1%和28.9%(χ2=26.728,P<0.01),男性、女性高TG检出率分别为43.1%和23.6%(χ2=149.426,P<0.01),男性、女性低HDL-C检出率分别为17.1%和14.3%(χ2=28.129,P<0.01),以上三项男女性别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高LDL-C男性检出率为47.2%,女性为48.8%,男女性别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930,P>0.05)。结论:该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以高LDL-C为主,高TC、高TG的检出率已达到经济发达地区水平,提示该人群发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危险性较大,应加强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指导,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892例体检者的血脂、转氨酶与脂肪肝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脂、转氨酶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方法:血脂(TG、TC)采用酶法,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深圳迈瑞医疗公司的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用美国产的飞利浦M2410B型多普勒彩超专人检查肝脏,超声诊断脂肪肝标准参照《超声医学》脂肪肝诊断标准。结果:高脂血症者的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的患病率(χ2=93.88,P<0.01);单纯高TG者的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中TG增高率(χ2=48.43,P<0.01);单纯高TC者的脂肪肝患病率与非脂肪肝中TC增高率二者没有差别(χ2=0.65,P>0.05);单纯高TG者的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单纯高TC者的脂肪肝患病率(χ2=18.46,P<0.01);脂肪肝ALT升高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ALT升高率(χ2=251.45,P<0.01);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9.23,P<0.01);不同年龄组脂肪肝患病率不同,40岁~4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结论:高脂血症是脂肪肝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三酰甘油的升高;中青年特别是男同志应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及时治疗阻止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长沙市公安干警体检人群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和相互关系.方法 对1904名公安干警体检人群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及血脂生化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超脂肪肝检出率为37.86%.其中男性检出率为45.68%;女性检出率为13.86%.男女患病率经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本人群脂肪肝患者中TG升高占28.29%,TC升高占19.41%,混合型(既TG和TC同时升高)占13.86%,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的12%(x 2=39.84,P<0.01),11.66%(x2=11.03,P<0.01)和8.20%(x 2=8.16,P<0.05).认为本人群中脂肪肝关系最为密切者为甘油三酯水平,其次为胆固醇水平.结论 警察体检人群中脂肪肝的检出率较高,与血脂的代谢紊乱有相关性.预防治疗中要采取结合职业特点的综合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5.
鸡西地区从业及退休人员空腹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查健康体检者空腹血脂水平来分析本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检测鸡西地区4972例成人忌食后空腹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不同性别的年龄组间血脂差异和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差异。结果:总体血脂异常率61.2%,男性:73.4%,女性47.8%。男性TC平均4.91mmol/L±0.89mmol/L、HDL-C平均1.22mmol/L±0.31mmol/L、LDL-C平均3.34mmol/L±0.86mmol/L、TG中位数1.47mmol/L;女性TC平均4.73mmol/L±0.91mmol/L、TG中位数0.92mmol/L。TC、TG、LDL-C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HDL-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减低(P<0.01);TC在25岁~44岁男性高于女性(P<0.05),55岁以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LDL-C在25岁~44岁间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TG在25岁~54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55岁以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鸡西地区成人中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女性别问血脂异常患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东莞市健康体检人群空腹高血糖检出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8087名20岁以上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东莞市健康体检人群中空腹高血糖总的检出率为5.29%,其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6.32%对4.08%,χ2=84.657,P<0.01)。男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递增,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5,P<0.05)。女性在40~59岁组出现一个高峰,空腹高血糖检出率达6.9%,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64,P<0.01)。(2)将空腹高血糖分为IFG和DM组,其检出率分别为3.14%和2.15%,男性的IFG检出率高于女性(3.89%对2.26%,P<0.05);DM的检出率男女为(2.43%对1.83%,P<0.05)。(3)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性别、年龄、BMI、TG、LDL-C为空腹高血糖的危险因素[BMI≥24kg/m2(OR值2.26,P=0.000,95%CI1.60~2.98)、TG(OR值1.58,P=0.001,95%CI1.14~2.13)];而血尿酸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年龄、超重及肥胖、血脂异常是空腹高血糖的危险因素,提示控制体重、血脂等指标可能对空腹高血糖起到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邹龙娇 《吉林医学》2012,33(14):2980-2981
目的:通过对2 698体检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本地区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方法:抽血前一天20:00开始禁食,抽血当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项目为TC、TG、HDLC、LDLC。结果:血脂总的趋势与年龄正相关(P<0.01),HDL与年龄关系不大(P>0.05),LDLC与年龄正相关(P<0.05),TG于31~40岁明显上升,与22~30岁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50岁达高峰值,60岁以上检测值下降,与51~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脂异常在22~30岁低龄组的检出率也占相当比例,不同性别与血脂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结论:血脂代谢异常有年轻化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齐齐哈尔市三甲医院体检中心2017~2019年连续3年体检人群纵向监测数据,共计2033例纳入标准,并对其人口学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χ2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进行分析。结果 分别以性别拟合3个GEE模型,逐步控制时间、年龄和相关指标后,HUA对高血压的影响: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20,P<0.01),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95,P<0.01);HUA对高脂血症的影响: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64,P<0.01),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655,P<0.01);HUA对糖尿病的影响: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P>0.05),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86,P<0.05)。结论 HUA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能够增加其发病风险,HUA可能对女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中医院校教职工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检出情况。方法选择陕西中医药大学参加2015年健康体检的993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压和血脂各指标水平并进行诊断。结果 993名教职工高血压检出率为33.53%,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0.21%;男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6,P0.05;χ2=73.369,P0.05)。教职工血脂指标TC、TG、HDL-C和LDL-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3.26%、28.00%、20.04%和19.23%,不同性别教职工在血脂各指标异常构成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01,P=0.0000.05)。结论该中医院校教职工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不同性别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对2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CHD均以老年多见(χ2=15.204,P<0.001));<60岁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3,P<0.01);283例CHD患者仅高血压与其它各危险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等级相关及回归分析仅高血压与CHD有显著相关(r=0.993,t=15.654,P<0.001)。男性CHD以合并高血压及吸烟因素居多,女性CHD以高血压及糖尿病因素居多,男女CHD对比吸烟、糖尿病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916、χ2=11.740,P<0.001)。高TG、低HDL-C与高TC、高LDL-C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性别、年龄随着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多CHD增加,合并2个危险因素组最多见,为35.3%,2个以上危险因素组冠心病并未随着危险因素增多而增加。结论老年、高血压是CHD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是男性CHD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女性CHD主要的危险因素;男女CHD患病率与年龄有关,<60岁时男性CHD发病率高于女性;血脂异常中高TG、低HDL-C为CHD主要的危险因素;CHD合并2个危险因素最多见。CHD的防治不仅要重视高危人群,也要加强低危人群的宣教和预防,综合干预和积极控制已明确的危险因素,可能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检者的高血压、高血糖检出情况与其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25632例体检者的高血压、高血糖检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高血压、高血糖检出率与体检者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1)不同性别体检者的高血压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854.575,P〈0.01);高血压检出率随体检者的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χ^2=1326.101,P〈0.01)。(2)不同性别体检者的高血糖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50.099,P〈0.01);高血糖检出率随体检者的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χ^2=863.579,P〈0.01)。结论高血压、高血糖的检出率与体检者的年龄、性别有密切关系,均随体检者的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且男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及预防发病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6272例2005年6~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体格检查、空腹血糖测定及肝胆B超。结果6272名成人研究对象中,男性3662名,女性2610人,平均年龄(46.43±13.7)岁。B超共检出脂肪肝1369人,患病率为21.83%,男性为24.47%,女性为18.12%。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5.96,P<0.01)。男女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8岁前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8.7,P<0.01),58~70岁之间男女性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7,P=0.43),70岁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χ2=5.3,P<0.05)。脂肪肝组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增高和胆石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广州市企事业单位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高,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增高和胆石症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科级以上干部肥胖与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为慢性疾病的预防及健康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2007年5月~2010年5月在新疆博乐市妇幼保健站体检的科级以上干部为研究对象,对健康体检中肥胖人群的年龄、性别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根据体重指数(BMI)>28 kg/m2者为肥胖,分为肥胖组、非肥胖组,对肥胖组和非肥胖组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调查2 516人,其中男性1 955人,女性561人。检出肥胖者622例,占总体检人数的24.72%,男性505例(20.07%),女性117例(4.65%),男性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肥胖、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40~49岁组急速上升,50~59岁组达峰值,60~69岁开始回降。肥胖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高于非肥胖组。不同性别、族别间肥胖组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是高脂血症的重要发病因素,高度重视肥胖与高脂血症,对预防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脂水平来了解周口地区人群血脂水甲现状及其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应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周口地区2655例成人空腹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差别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差异.结果:总体血脂异常患病率65.9%,男性76.3%,女性47.2%.男性和女性4种血质成分异常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TC、LDL-C、TG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1),HDL-C水平随年龄的增加有降低趋势(P<0.01).TC在25~44岁间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55岁以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LDL-C在18~44岁间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45~74岁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HDLC水平各年龄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TG在18~54岁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在55~64岁组两性间无差异,64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周口地区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男女性别间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贵阳市云岩区某社区老年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方法:对自愿参加免费体检的380位老年居民体检报告进行汇总分析,按性别、年龄段分组分别对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常规等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0位老年居民体检异常检出率为92.37%,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受检居民中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2.58%、8.72%、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P=0.01);3个年龄段老年居民的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84%、25.58%、40.8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P=0.00);男性居民中的肝、肾功能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2;χ2=5.57,P=0.02);老年女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高的比例为18.42%,高于男性的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4);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社区受检的老年居民体检指标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引起居民和社区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高校教职工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将2004年教职工健康体检中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脂血症总检出率为44.50%,男女检出率分别为50.23%和35.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男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不明显。工人、离退休人员、职员、教师高脂血症检出率依次为64.47%、56.12%、43.58%、34.73%,工人与职员、教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脂血症者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胆结石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脂者(P<0.01)。结论高脂血症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及职业有关;高脂血症者易患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教职工的高血糖高血脂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方法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日产希森美康CHEMIX-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糖血脂。结果该校教职工高血糖检出率为7.62%,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2=44.23,P<0.01),男性高于女性(χ2=18.01,P<0.01);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高总胆固醇(TC)13.76%、高甘油三酯(TG)23.09%、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HDL-C)11.99%,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LDL-C)17.40%,高TC、低HDL-C、高LDL-C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P<0.01或P<0.05),高TG和低HDL-C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而高TC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应加强对高校教职工健康理念及生活习惯的干预,及早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减少发生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患的概率,以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某高校中老年职工脂肪肝、胆结石和高脂血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高校中老年教职工脂肪肝、胆囊结石和高脂血症这3种主要疾病的检出情况及探讨脂肪肝与后2种疾病检出率的相关性.方法:对某高校35岁以上中老年教职工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折.结果:高脂血症、脂肪肝和胆囊结石分别位列该人群常见疾病第1、2和4位;脂肪肝组伴胆囊结石19例(11.95%),无脂肪肝职工伴胆囊结石39例(9.05%),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胆囊结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P>0.05);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高脂血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0,P<0.01).结论:高脂血症、脂肪肝与胆囊结石是该人群主要健康问题,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易患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其易患因素。对35岁以上某单位来我院门诊体检的人员1492例进行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易患因素的面访调查和血脂检测。其高脂血症患病率为7.04%,男性为11.28%,女性为2.91%,男女性别差别有极显著性(χ2=39.91,P<0.01)。年龄组患病率差别有显著性(χ2=10.23,P<0.05),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易患因素有吸烟、饮酒、肥胖。对易患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银地区人群脂肪肝的发病趋势及与肥胖(超重)、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企业职工3100例,对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的患病男女间有显著差异(χ2=20.19,P<0.01);40~49岁发病率明显高,脂肪肝组合并高TC、TG、肥胖(超重)的患病率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该社区应大力开展脂肪肝的健康教育,从而使人们认识到脂肪肝与肥胖(超重)、高血脂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